1954年出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到沪。1970年赴安徽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专业创作至今。
自1976年发表第一篇散文,至今出版发表有小说《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站》、《流逝》、《小鲍庄》、《叔叔的故事》、《69届初中生》、《长恨歌》等短、中、长篇,约有400万字,以及若干散文、文学理论。其中一度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二度获全国中篇小说奖。翻译为外国语的有英、法、荷、德、日、捷、韩等文字。
1994年,马尔加斯•略萨悄无声息的来到北京,意外获悉这一消息的赵德明和尹承东两位译者暗中拜访了他,并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其时,略萨的多部作品已经有了中译本,其中就包括《酒吧长谈》,谁承想相隔16年,这位拉美文学的巨匠才获得了实至名归的荣耀——诺贝尔文学奖,同样...
评分 评分历经20天总算读完本书了。从一开始对新文体的新鲜和不适应,到慢慢习惯、被重重谜团抓住,再到思路逐渐清晰、却对主角越发不能容忍,直到最后读完全书,突然觉得除了失落和空虚,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就是阅读过程中的情绪波动情况。 第一次接触结构现实主义小说,初读觉得...
评分巴尔加斯•略萨上大学时深受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的影响,其文学一直有很强的“介入”意向。他的诺贝尔获奖词是:对权力结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很少有作家比他对政治集团的内幕更了如指掌。不过,虽然他了解最狡猾的政治手腕,但在竞选秘鲁总统时...
时空交错心魄具碎,殇国伤城的顽强对话
评分的确受到福克纳影响很大,但结构现实主义又比意识流亲民多了,熬过前面一段云里雾里的阶段,后面越读越带劲儿。现实由不同时空的碎片组合而成,小说也从二维变成三维,再借鉴影视剪辑的技巧,让人觉得传统现实主义真是枯燥无味。为了实现对话波也变得难以精简,有些部分冗长,创新也要付出代价。但现实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使其注定屹立于拉美文学的高峰。
评分……看不大懂
评分伟大!能说什么呢,略萨的结构主义贯穿了虚无哲学,叠加发声、环形叙事、空间跳跃,其实无事发生。别扯什么苦难、控诉、性本恶,秘鲁乃至拉美就是停滞的现在时,行动的迫切是第一位的。内容固然有一流小说的质素,而文本在形式上更是直接具像化,作为悲哀一种,喧嚣无限接近沉默。
评分在这部作品里 文字已经超越影像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