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出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到沪。1970年赴安徽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专业创作至今。
自1976年发表第一篇散文,至今出版发表有小说《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站》、《流逝》、《小鲍庄》、《叔叔的故事》、《69届初中生》、《长恨歌》等短、中、长篇,约有400万字,以及若干散文、文学理论。其中一度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二度获全国中篇小说奖。翻译为外国语的有英、法、荷、德、日、捷、韩等文字。
“要到几时/人们才不欠我们的东西……/在哪个角落/我们可怜的膝盖才能得到长久的休息!/要到何年何月/鼓舞我们的十字架才能停止苦役。” ——《悲惨的晚餐》:塞萨尔•巴列霍(秘鲁);赵振江译 文/严杰夫 1946年,10岁的略萨跟随自己的母亲回到了故乡秘鲁。也是在这一年,...
评分是在凌晨三点看完这本书的,然后用了半个小时从压抑的情绪中清醒过来,最后只剩一句: “小萨,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倒霉的呢?” 在看前三百页时,我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而后四百多页,我只用了半个星期的时间。大概是初读这类结构现实主义作品,加上人物众多,关系又互相牵...
评分 评分 评分暂时在豆瓣上找不到看的这个版本,附上图,希望以后找得到。 1,这本书真的很长,比略萨其他的都长,我的版本七百多页! 2,看完没有列入五颗星必看或者二刷的书单,暂定四颗星吧。略萨这本书和之前看的《公羊的节日》用的都是结构现实主义手法,多故事线穿插,呈现镜头切换身...
上一次读到35%左右 如果没有大部头打卡群可能我又要弃了... 1. “对话波”的结构差不多是把两组不同的对话用一些线索串在一起交替进行(印象中没有读到三组一起的)这种手法在电影叙事中也大量应用(snatch里狗追兔子,东尼追黑人那场) 2. 历史背景是秘鲁1948—1956年奥德利亚将军独裁时期 3. 好多书评对安布罗修的评价都是“在独裁政权中当过保镖和密探的人,谁给他钱,他就为谁做事” 可我觉得他的行为更多是求生存而不是为钱财,他对费尔民以及阿玛莉娅的态度和行为也说明了这个角色的复杂性——不是个简单的直男啊!
评分的确受到福克纳影响很大,但结构现实主义又比意识流亲民多了,熬过前面一段云里雾里的阶段,后面越读越带劲儿。现实由不同时空的碎片组合而成,小说也从二维变成三维,再借鉴影视剪辑的技巧,让人觉得传统现实主义真是枯燥无味。为了实现对话波也变得难以精简,有些部分冗长,创新也要付出代价。但现实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使其注定屹立于拉美文学的高峰。
评分时空交错心魄具碎,殇国伤城的顽强对话
评分上一次读到35%左右 如果没有大部头打卡群可能我又要弃了... 1. “对话波”的结构差不多是把两组不同的对话用一些线索串在一起交替进行(印象中没有读到三组一起的)这种手法在电影叙事中也大量应用(snatch里狗追兔子,东尼追黑人那场) 2. 历史背景是秘鲁1948—1956年奥德利亚将军独裁时期 3. 好多书评对安布罗修的评价都是“在独裁政权中当过保镖和密探的人,谁给他钱,他就为谁做事” 可我觉得他的行为更多是求生存而不是为钱财,他对费尔民以及阿玛莉娅的态度和行为也说明了这个角色的复杂性——不是个简单的直男啊! @2018-01-28 22:19:25
评分的确受到福克纳影响很大,但结构现实主义又比意识流亲民多了,熬过前面一段云里雾里的阶段,后面越读越带劲儿。现实由不同时空的碎片组合而成,小说也从二维变成三维,再借鉴影视剪辑的技巧,让人觉得传统现实主义真是枯燥无味。为了实现对话波也变得难以精简,有些部分冗长,创新也要付出代价。但现实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使其注定屹立于拉美文学的高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