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姐妹篇!一部不分段的小说!“点彩派”自画像!
《自画像》小说从头到尾只有一段,经常一句话就是一个非常个人和主观的看法,涉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想过的、喜好、厌恶等等,前后句多为没有逻辑关系的语句,好像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同样很碎。如果说《自杀》是作者无法与外部世界和解的结果,那么《自画像》则是一个开端:无法 与自己和解。这部作品可以看做是是对《自杀》的预设,也是对自己生命走向的“预设”。
《自画像》是一本充满智性的作品。即使放弃了叙事,即使采用了最直接、无修饰的陈述句,爱德华•勒维依旧不时展现了他的奇思妙想、幽默感、对语言的敏感和哲学深度。
爱德华•勒维(1965-2007),法国作家、艺术家、摄影师。这是一位很特殊的作家,他毕业于法国精英ESSEC高等经济商学院,却自学成才走上了艺术之路。自1991年开始钟情于抽象画,1995年,印度的两个月之旅回国后,决定放弃绘画,焚毁了自己的几乎所有画作,开始涉足摄影。先后出版了三本摄影集《恐慌》(2002)、《复原》(2003)、《假象》(2006),并为很多杂志提供摄影作品。同时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出版了7部作品,包括《自画像》、《日记》、《著作》、《虚构》、《自杀》等。
其独特的写作风格,独树一帜,语言朴实,情感真实,淡淡的悲怆凄凉跃然纸上;特殊的句子结构,犹如“碎片的组合”,被称为“文学立体派”。勒维的作品已经超越了其作品内容本身的影响,他的写作风格称为一种新的风格的研究对象。法国作家Nicolas Bouyssi研究勒维的书籍《刻板印象的美学:读爱德华•勒维》。
有多少人会给自己写墓志?无论是苦心经营还是一语成谶,你在塑造自己一世形象的时候,会有多少真实、多少谎言?作为一个去繁就简的过程,墓志把一个人一生琐碎的经历都浓缩为一个定性的身份。在一语定终身的修辞里,你将如何决断真假美丑的成分比例? 如果说《自杀》是作者藏...
评分 评分《自画像》一书在形式上的颠覆,容易激起人们的购买欲,好奇不分段如何成书,却又对人的阅读产生一定挑战,毕竟,每个人家里买来便积灰的书籍均不在少数。作者也在书中讲述,用时间清理家中的书籍,看与没看过的书数量大致相当。大部分人们生活中经历过的小细节,或多...
评分 评分对于评论者来说,法国人爱德华•勒维的这本《自画像》是一本有些让人头痛的作品。毕竟评论者之于读者的意义,往往在于通过个人的阅读体验,给出对于一本书的描述,然后由读者考量自己是否要选择这样一部作品。而《自画像》却是一本“超出描述”的作品。你既无法用几个定语...
我更喜欢现代浪漫主义诗歌,可惜这本书并没有继承那些特点。
评分大多数人都坚持自己正确性甚至百科全书式精神,除了,抑郁症患者。
评分没上本赞……
评分“比起在时间里展开的艺术,我更喜欢让时间停止的艺术。”非典型性自传,非线性叙述,在抽离具象化的碎片语境里,关于「我」的无限描述清单,但关于这个具体存在的个体,即使我们在熟悉其习性、爱好、口味、外形、历史后,依然无法窥得其真实的存在感,自我眼中的「我」与他人眼中的「我」远非重合。
评分我更喜欢现代浪漫主义诗歌,可惜这本书并没有继承那些特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