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揚之水 香料 名物研究 名物 藝術 香 博物 文化
发表于2025-02-22
香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香識》匯集瞭作者以“宋代香事”為主題的文章9篇,涉及香具、焚香方式、製香、香料來源以及中外交流等諸多方麵。全書共9萬字,295幅彩色圖片。
①棔柿樓集(揚之水作品係列)共十二捲。捲一《詩經名物新證》,捲二《唐宋傢具尋微》,捲三《香識》,捲四《宋代花瓶》,捲五《從孩兒詩到百子圖》,捲六《兩宋茶事》,捲七《物中看畫》,捲八《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捲九《中國古代金銀首飾》,捲十《中國古代金銀器》,捲十一《曾有西風半點香——敦煌藝術名物叢考》,捲十二《桑奇三塔》。
②研究方法創新:作者運用“名物新證”的方法,通過文獻記載的典章製度和和著名曆史人物的活動來討論宋代貴族和士大夫生活中的具體細節,輔之以當時人的詩詞,並用考古資料加以印證,資料十分豐富。
③“散文式”學術文章,可讀性強:作者本人是散文高手,兼之古詩文功底深厚,每篇研究文章都能將繁瑣的研究推理過程娓娓交代清楚,又不失行文的優美,既保證瞭學術研究的精細,又十分貼近讀者。
④贈品:揚之水親筆手書十二篇蠅頭小楷,宣紙仿真印刷,隨書贈送。
⑤裝幀設計精美:由寜成春親自捉刀設計,古典精緻,有宋人雅韻。
揚之水,曾在《讀書》雜誌工作十年,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從事名物研究,著有《詩經名物新證》《先秦詩文史》《曾有西風半點香》《奢華之色》等專著多部,其文“亦文、亦史、亦哲、亦科學”(金剋木先生語),“帶給讀者的是科學的清醒,是詩意的搖曳”(孫機先生語)。
介紹瞭以兩宋為主各朝代中的香事,看完倒是能認齣各式香寶、香閤、香爐瞭,“詩禪堂試香”曾是故傢風流的賞心樂事。
評分細密風雅,識香博物,甚有趣味。
評分“相比之下我們這裏就冷清得多,特色獨具的香事連同香詩竟被遺忘瞭好久。”此前未接觸過中土香史,此書筆墨凝煉,考證紮實,慢讀有味,倒開始惦念起這些蟄伏在中國曆史裏的香味來瞭。
評分專業 但是文集 散 作索引備後考
評分貌似隻是加瞭一篇後記。算瞭。
一本精装硬壳,开始还以为是平装,是作者七篇跟古人香事有关的论文合集。介绍香炉相关的内容占了四篇,几乎是大半本书,好在内容算是考证详实,读着也不枯燥。 月湖印香炉的部分非常有意思,设计蕴含匠心构思巧妙,后文介绍香料类型的部分也值得一看。原本是想多了解一点制香的...
評分作为一个少小就浸淫在诗词歌赋且在古城长大的人,总是喜欢在一切古老的物件上去寻觅过去的时光。 虽然这本书下载在电脑里差不多已经一年了。但昨天晚上才翻出来读。 对于现在这批青年读者,扬之水算是个小众的作者,之前读过她的其他几本作品《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终...
評分扬之水新出之《香识》一书,其实并不是一本新著,但该书编辑认为其还有单独成书的必要,实是嗅到了时下悄悄兴起的“香道”风潮。 不能不说,扬之水女士新出之《香识》一书,其实并不是一本新著。正如作者在书中后记中自言“这里的七篇文章,差不多都是写在八年前…...
評分一直以来,香气与美色、佳肴一样,是直接诉诸于感官的好东西。因其美好,便与宗教大有勾连,在中国,儒、道、释皆在仪礼中用香。《尚书》载:“至治馨香,感于神明”,将袅袅香气视为与神明沟通的工具。《维摩诘经》里描绘了众香国里的“香积”佛土,此地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
評分一直以来,香气与美色、佳肴一样,是直接诉诸于感官的好东西。因其美好,便与宗教大有勾连,在中国,儒、道、释皆在仪礼中用香。《尚书》载:“至治馨香,感于神明”,将袅袅香气视为与神明沟通的工具。《维摩诘经》里描绘了众香国里的“香积”佛土,此地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
香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