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扬之水 香料 名物研究 名物 艺术 香 博物 文化
发表于2025-05-06
香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香识》汇集了作者以“宋代香事”为主题的文章9篇,涉及香具、焚香方式、制香、香料来源以及中外交流等诸多方面。全书共9万字,295幅彩色图片。
①棔柿楼集(扬之水作品系列)共十二卷。卷一《诗经名物新证》,卷二《唐宋家具寻微》,卷三《香识》,卷四《宋代花瓶》,卷五《从孩儿诗到百子图》,卷六《两宋茶事》,卷七《物中看画》,卷八《藏身于物的风俗故事》,卷九《中国古代金银首饰》,卷十《中国古代金银器》,卷十一《曾有西风半点香——敦煌艺术名物丛考》,卷十二《桑奇三塔》。
②研究方法创新:作者运用“名物新证”的方法,通过文献记载的典章制度和和著名历史人物的活动来讨论宋代贵族和士大夫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辅之以当时人的诗词,并用考古资料加以印证,资料十分丰富。
③“散文式”学术文章,可读性强:作者本人是散文高手,兼之古诗文功底深厚,每篇研究文章都能将繁琐的研究推理过程娓娓交代清楚,又不失行文的优美,既保证了学术研究的精细,又十分贴近读者。
④赠品:扬之水亲笔手书十二篇蝇头小楷,宣纸仿真印刷,随书赠送。
⑤装帧设计精美:由宁成春亲自捉刀设计,古典精致,有宋人雅韵。
扬之水,曾在《读书》杂志工作十年,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名物研究,著有《诗经名物新证》《先秦诗文史》《曾有西风半点香》《奢华之色》等专著多部,其文“亦文、亦史、亦哲、亦科学”(金克木先生语),“带给读者的是科学的清醒,是诗意的摇曳”(孙机先生语)。
像我这种没文化的人读着很费劲儿,不过我现在能指着这个壶说啊这个是香宝子,这个柄说啊这是手持香炉,认出壁画里的香俱。。。也算是没白浪费脑细胞了。。。
评分本来可以是五星,但实在是炒冷饭炒得太夸张了,我倒还是更喜欢紫禁城那一红一绿的版本,不过说来人美版有新插图,以及作者的亲笔小楷。
评分就大概,知道,身分和身份,原来先是分,而不是份吧。出版这类书籍,恐怕就是给外行人看的。我啥都不了解,只是看着这些香料和焚香炉,觉得有扑鼻而来的香味。“兴趣广泛,随意看书,全无所得。”
评分涨姿势。读宋诗前不铺一层名物知识,仅仅依靠旧注,减了不少雅趣。
评分正如我对人生翻盘机会的敏锐捕捉,2年前即本能地意识到对这本质感、功底与情韵俱佳的书的遇见会是我读者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如今终得平心捧手阅毕,恍然如风穿竹下,心绪如蜜炼流沉。
此书除去末尾后记外,其文字图片皆与《古诗文名物新证》上册中的内容一致,售价不菲(66)。 该书上月在新浪、凤凰网读书频道分别陆续连载,有兴趣可以看,似乎没有买的必要。刚在卓越上架,66折。孔夫子亦有。
评分《香识》全书我没看过,但看过其中大部分内容。喜欢或者对香道有兴趣的网友,我更推荐看明周嘉胄的《香乘》,明周嘉胄的《香乘》在网上有电子版下载。《香乘》的内容和文字比《香识》更丰富和经典。 如果不喜欢直接看古文的读者可先看《香识》,有兴趣再看《香乘》。《香识》...
评分连着看了几本谈古之书,古人特别是宋人生活之精致,让人心生羡慕。生活的精致或许有物质的前提,但更多的是文化的积淀和世风的影响。当下我们有物质,但文化的扬清激浊并没有发挥足够的力量,但好在有苗头。然而世风的影响却更让人忡忡。我们讲求速度,讲求结果,不择手段,把...
评分和西方“闻香识女人”的风雅一样,中国人流传几千年的对于“香”的喜好和研究的确值得大书特书一笔。当然,前者是流动的液体,秉性浪漫而洒脱,而中国人的香事多与隐匿、禅意、暗晦、沉稳、内敛等品性有关,讲究君子谦谦之风,幽淡古雅之处,格外有生活的慢节奏和大哲思。 中国...
评分《香识》全书我没看过,但看过其中大部分内容。喜欢或者对香道有兴趣的网友,我更推荐看明周嘉胄的《香乘》,明周嘉胄的《香乘》在网上有电子版下载。《香乘》的内容和文字比《香识》更丰富和经典。 如果不喜欢直接看古文的读者可先看《香识》,有兴趣再看《香乘》。《香识》...
香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