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世纪,在一个“新世界”里,近乎所有人都住在城市,并说着同一种语言。这些人在出生之前,就被预设成为贵、低、贱几种种姓,于工业化的育婴房里成批生产。在乌托邦集权主义者的统治下,新社会“安定、本分、稳定”,偶有对现状产生怀疑或叛逆心态者,均被视为不安定因素放逐到边远地 区。
在那里,人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但家庭,个性,甚至喜怒哀乐却消失殆尽……
著名学者作家刘瑜作序推荐
全新译本,更符合原文、文笔更流畅
本书封面使用2013年,英国《美丽新世界》插画大赛,优胜奖获得者Nathalie Moore的独家授权
阿道司·赫青黎(Aldous Huxley,1894—1962),一位多产的英国作家,共写作了50多部小说、诗歌、哲学著作和游记,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长篇小说《美丽新世界》。作为生物学家的儿子,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他对人类生活中的矛盾具有超人的预见力。尽管一次眼疾几乎让他视力全失,但在学习了盲文后,他逐步开始写作,先后创作了许多胎炙人口的小说,并在20年代成为一个明星人物,其中,1932年创作的《美丽新世界》让他名留青史。
看到对《1984》的评论,让我想起另一本书《美丽新世界》。对1984里描述的令人窒息的独裁场景我已不担心,因为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开始翻过那沉重的一页,中国人正头也不回地掠过《1984》的阴影。这本书在二十年前对国人会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在半个多世纪后的...
评分 评分最初了解到《美丽新世界》,是在初中时读的《科幻世界》。后来读《娱乐至死》,波兹曼不止一次提到本书,促成了我对其阅读的机会。第一次阅读本书是在大学时代,距今也7、8年了。当时的震撼至今难忘,但也留下了诸多困惑和不解。在那时写下的书评最后,我曾写下一连串疑问: “...
评分最初了解到《美丽新世界》,是在初中时读的《科幻世界》。后来读《娱乐至死》,波兹曼不止一次提到本书,促成了我对其阅读的机会。第一次阅读本书是在大学时代,距今也7、8年了。当时的震撼至今难忘,但也留下了诸多困惑和不解。在那时写下的书评最后,我曾写下一连串疑问: “...
评分曾经有幸参加过一次读书会,主题乔治奥威尔,不外乎是谈《动物庄园》与《1984》。当时在场的更多人是更喜欢《动物庄园》,而我对那本书却没什么很深刻的感觉,只很喜欢《1984》。当然《1984》也是有不少讨论的,一片引申,而我却只在旁听与发呆,基本没有发言。只是现在回想起...
无需选择带来的是虚假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源自于自由意志,选择过程可能会伴随着烦恼和痛苦,但总比强喂式洗脑式的幸福来得真实。
评分我竟不知道是被洗脑完全满足现状好,还是自我意识太强,一直能思考好。毕竟被幸福的处境也是科学家政客呕心沥血研发的。
评分我觉得新世界还挺好的啊,你看看,每个人都很幸福不说了。即使你不接受设定,反社会,国家也不会把你省事地杀掉,而是送到岛上,多么仁慈,果然是幸福的国家才能做出这样的事!赫胥黎真是莎士比亚的死忠粉,还有,为什么又是印第安人保留地,还信仰基督教??你信仰基督教就让所有人信仰基督教,真是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不是很喜欢这本书,三颗星。 封面好看,加一颗星 刘瑜写的序我真的不想说什么“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孟子说的,而且这个还是豆瓣最上面的长评?!
评分1.谎话一千遍也成真理。 2. “集体”这个词有时候让人恶心,论个体的意义和重要性。 3. “我不喜欢舒服,我要上帝,我要诗歌,我要真正的危险,我要自由,我要善良,我要罪恶。我是在争取痛苦的权利。” 这段儿都让我想起老陀了,“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痛苦!”
评分论洗脑的重要性。反射弧的记忆。刺激对于新习惯养成的有效性。集体模式化。阶层幸福感。OMG。放在哪个时代,都是打脸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