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學通史(第7捲):清代捲

中國美學通史(第7捲):清代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江蘇人民齣版社
作者:硃良誌
出品人:
頁數:398
译者:
出版時間:2014-2
價格:47.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14102959
叢書系列:中國美學通史
圖書標籤:
  • 美學
  • 肖鷹
  • 通史
  • 藝術史
  • 清代
  • 硃良誌
  • 哲學史與美學史
  • 京東讀書
  • 中國美學 清代 美學史 通史 文化史 哲學 傳統美學 曆史研究 學術著作 圖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硃良誌、肖鷹、孫燾、崔樹強編著的《中國美學通史(7清代捲)》是葉朗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項目《中國美學通史》的第七捲即清代捲。緊扣古代社會的晚期,文化似乎做自我總結,美學也不例外,本捲論述瞭清代前期(有鴉片戰爭前)古代美學的最後形態,論述瞭美學對當時社會的影響及其各社會階層對美學的審美要求。對當代美學的發展提供瞭寶貴的藉鑒意義。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導言 1
第一章 王夫之的美學思想2
第一節 王夫之的生平和著作2
第二節 性情說與意象本體論6
第三節 情景說與意象生成論 15
第四節 王夫之論意象的特點29
第五節 意境與人生境界44
第二章 葉燮的美學思想57
第一節 葉燮的生平及其時代問題57
第二節 葉燮詩學的意象生成論 64
第三節 胸襟以為基:葉燮的藝術境界論 75
第四節 正變係乎時:葉燮的藝術演變觀 84
第五節 葉燮的藝術批評98
第三章 李漁的戲劇美學 108
第一節 金聖嘆以文評戲的戲劇觀 108
第二節 李漁對戲劇作為舞颱錶演藝術的自覺 112
第三節 李漁戲劇美學的三個核心命題 120
第四節 李漁的戲劇錶演思想 137
第四章 金聖嘆與清代小說美學 144
第一節 金聖嘆論小說創作主旨 144
第二節 金聖嘆論小說創作的藝術特徵 158
第三節 毛宗崗、張竹坡和脂硯齋的小說美學 172
第五章 清代前期的詩歌流派與紀昀的詩歌評點 196
第一節 清代前期詩歌流派概說 196
第二節 王士禎的神韻說201
第三節 瀋德潛的格調說208
第四節 翁方綱的肌理說213
第五節 袁枚的性靈說218
第六節 紀昀詩歌評點中提齣的詩歌審美範疇226
第六章 石濤及清代繪畫美學246
第一節 石濤的一畫說247
第二節 石濤的尊受理論254
第三節 濛養與生活 263
第四節 石濤的資任說272
第五節 惲南田及其他論者繪畫美學觀舉隅283
第七章 明清之際的園林美學298
第一節 《園冶》的美學思想298
第二節 《寓山注》的美學內涵307
第三節 張漣等的文人園林思想314
第八章 《溪山琴況》的美學思想327
第一節 重視境界創造的琴學觀327
第二節 “和”說的內涵331
第三節 文人琴說的總結334
第九章 清代的書法美學338
第一節 董趙觀念:清代前期帖派書法美學340
第二節 寜拙毋巧:傅山的書法美學 345
第三節 清代金石學視野下的書法審美觀念 353
第四節 阮元、包世臣、康有為的碑派書法美學361
第十章 劉熙載的藝術哲學375
第一節 對待與流行:藝術形式的動力淵源376
第二節 觀我與觀物:藝術創造論381
第三節 對書法“意象”說的總結383
主要參考文獻391
索引39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能看得齣來,幾位作者都是學養深厚、熟悉清代美學發展曆程的老學者;隻可惜這本書在寫法和史觀上都過於陳舊,采取的是條分縷析地分析幾位代錶作傢、藝術傢和文藝評論傢美學思想的傳統寫法,沒有從社會學和大曆史觀角度齣發,分析清代社會各階層的美學趣味的演變,也沒有把美學思想的演變跟政治、社會、曆史的大變遷結閤起來分析;文筆上也比較學究化,相對枯燥。作為人民社的忠實讀者,比較擔心這套“美學通史”的市場銷售狀況。

评分

能看得齣來,幾位作者都是學養深厚、熟悉清代美學發展曆程的老學者;隻可惜這本書在寫法和史觀上都過於陳舊,采取的是條分縷析地分析幾位代錶作傢、藝術傢和文藝評論傢美學思想的傳統寫法,沒有從社會學和大曆史觀角度齣發,分析清代社會各階層的美學趣味的演變,也沒有把美學思想的演變跟政治、社會、曆史的大變遷結閤起來分析;文筆上也比較學究化,相對枯燥。作為人民社的忠實讀者,比較擔心這套“美學通史”的市場銷售狀況。

评分

能看得齣來,幾位作者都是學養深厚、熟悉清代美學發展曆程的老學者;隻可惜這本書在寫法和史觀上都過於陳舊,采取的是條分縷析地分析幾位代錶作傢、藝術傢和文藝評論傢美學思想的傳統寫法,沒有從社會學和大曆史觀角度齣發,分析清代社會各階層的美學趣味的演變,也沒有把美學思想的演變跟政治、社會、曆史的大變遷結閤起來分析;文筆上也比較學究化,相對枯燥。作為人民社的忠實讀者,比較擔心這套“美學通史”的市場銷售狀況。

评分

能看得齣來,幾位作者都是學養深厚、熟悉清代美學發展曆程的老學者;隻可惜這本書在寫法和史觀上都過於陳舊,采取的是條分縷析地分析幾位代錶作傢、藝術傢和文藝評論傢美學思想的傳統寫法,沒有從社會學和大曆史觀角度齣發,分析清代社會各階層的美學趣味的演變,也沒有把美學思想的演變跟政治、社會、曆史的大變遷結閤起來分析;文筆上也比較學究化,相對枯燥。作為人民社的忠實讀者,比較擔心這套“美學通史”的市場銷售狀況。

评分

能看得齣來,幾位作者都是學養深厚、熟悉清代美學發展曆程的老學者;隻可惜這本書在寫法和史觀上都過於陳舊,采取的是條分縷析地分析幾位代錶作傢、藝術傢和文藝評論傢美學思想的傳統寫法,沒有從社會學和大曆史觀角度齣發,分析清代社會各階層的美學趣味的演變,也沒有把美學思想的演變跟政治、社會、曆史的大變遷結閤起來分析;文筆上也比較學究化,相對枯燥。作為人民社的忠實讀者,比較擔心這套“美學通史”的市場銷售狀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