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志资深记者晏礼中先生,历时一年不断探访隐匿在世间的佛教修行者,其中既有身处高位的活佛,也有目不识丁的普通信徒,他以旁观者的视角,如实记录下他们的修行经历、日常生活、面临的人生问题,以及对世界的看法等,本书所记录内容没有高深的义理,而是平时的生活,向我们展现了一 副现代中国修行者的心灵画卷。
作者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片清凉的大地,尤其之于当今热闹的世界来说,这片清凉,将益荫读者,给心灵以宁静、温柔和脱俗的慰藉。
名人推荐
若心清凉,则大地清凉。若心平常,出家人也平常。于平常中倘若能发现些许不平常,即所谓月落寒潭,光映千江。”
——释宗舜法师(中国佛教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大地清凉》读的不是作者的文字,虽然文字朴素无华,起伏流畅,犹如行云流水,但字里行间读到的是善,是悟,是真,是对佛的国的心驰神往。台湾文化人陈念萱与我分享一句读经心得可为本书做一注释: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读了《大地清凉》后,果然。”
——杨锦麟 (学者 、前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 香港卫视副总裁兼执行台长)
“朝什么样的山?朝什么样的寺?朝什么样的师?最终都是朝了自己的内心。内心的那座庙呀,请脱下你五蕴的外衣,赤裸裸的来祭祀吧!推荐《大地清凉》这本小书,文字素,访谈的人有趣,仿似八万四千法门里沉浮的罗汉,闪烁着菩萨暖暖的笑意。”
——陈坤 (演员、歌手、”行走的力量“公益活动发起者、藏传佛教密宗修行者)
晏礼中
1976年生于贵州大定府。《生活》杂志资深记者。曾获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颁发的“2011年度卓越新闻奖”。著有《别处生活——二十幅平民肖像》。
闭门即是深山,大地随处清凉。这是晏礼中“晏来来”公众号的注解,亦是参加完晏礼中一次见面会后,当即买下大地清凉的原因。 与上一本相比,这一次晏礼中选择了十个与佛家相关的人物:山上修行的苦行僧、出家还俗再出家的年老僧人、车祸意外死亡的活佛、中年放弃工作家庭到尼...
评分画僧本有,不住寺庙,独租民房,喜欢裸泳,喜欢漫画,画苏曼殊。他人的人生总是给人一种莫名的启迪,特别是能同时在自己和对方身上找到某几处共同点的。然则,别人的人生总是别人的,在看不到的地方,也许有着某种异质并未发现。 这些僧人的故事也是。更容易被标签的...
评分这本书我通读了。 这本书原来的书名是《佛的国》,但防止话题敏感,后改为《大地清凉》,我以为后者甚好。佛是思想和观念上的概念,要以政治实体上的地理概念进行界定,显然是不合适的。佛是无边无影无幻,而国则是有边有体有实。基督教里圣徒彼得为“磐石”,建立教会,最终...
评分历经五年,行走于鸡足山、无为寺、云居寺、郎木寺、肇庆、尼泊尔、柬埔寨等地,与热闹的寺庙之路不同,晏礼中另寻别径,寻找隐匿的真正佛教修行者,不论活佛还是苦行的头陀或一般僧侣,走近僧人的世界,讲述他们朴素的生活与修行之道,原来发现,心若清凉,大地清凉
评分历经五年,行走于鸡足山、无为寺、云居寺、郎木寺、肇庆、尼泊尔、柬埔寨等地,与热闹的寺庙之路不同,晏礼中另寻别径,寻找隐匿的真正佛教修行者,不论活佛还是苦行的头陀或一般僧侣,走近僧人的世界,讲述他们朴素的生活与修行之道,原来发现,心若清凉,大地清凉
“而持戒的目的就是断缘,缘不起,因不生,就不会有果,自然而然,个人的生死便能了脱。”这本书记录了很多僧人的故事,读来颇有意思。有收了很多外国弟子的武僧、有从小喜欢哲学但曾经狂热过“成功学”而现在实践“全无交涉”的年轻僧人、有喜欢画漫画的香港青年、有喜欢抄经的老和尚、有用体臭隔绝世界的头陀、有仅凭个人之力修寺庙的能工巧匠、有在尼泊尔体验宁静和无常的德国女子、有热爱众生却常常害羞的活佛、还有喜欢嬉戏欢乐的柬埔寨和尚。。。僧人的生活和修行还是神秘异常,然而,宗教只是接引众生的工具罢了。
评分还是挺有意思的,看完也感触颇多~作者看起来也很有意思
评分叙述功力深厚,非严格的顺时序,头次感受到如此自然地嵌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像读好小说一样一口气一字一句读完的。每个人物都很精彩。法门万般,阿弥陀佛。
评分意欲修行,人生处处是道场。
评分感受到善知识和道场的重要。没有依师,修行也会迷茫烦恼。以前自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以为一进门就遇到善知识和正法道场、学修体系很平常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愿诸众生皆得清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