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的人

反社会的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德]瓦尔特·伍伦韦伯
出品人:
页数:214
译者:李欣
出版时间:2014-1
价格:29.8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1255488
丛书系列:西方社会转型经典译丛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德国
  • 社会
  • 社会转型
  • 社科
  • 政治学
  • 欧洲研究
  • 瓦尔特·伍伦韦伯
  • 反社会心理
  • 人格障碍
  • 社会行为
  • 异常心理
  • 犯罪心理
  • 心理分析
  • 人性探讨
  • 社会问题
  • 个体行为
  • 情绪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富有者正在隐匿财产更加贪婪

贫穷者坠入福利陷阱更多索取

金融危机和巨额社会福利支出

入不敷出的政府和不堪重负的税赋

被神化的德国社会制度已走向歧途?

2012年《明镜周刊》最畅销图书

一部让中国人吃惊的现实德国读本!

作为一个参与全球化进程的欧洲发达国家,德国同样面临着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大量问题。而这些问题所导致的社会现象,也是抱有“严谨而有秩序且发达的德国”形象的普通中国读者不太了解的。光明日报出版社继《1969:革命、动乱与现代美国的诞生》之后推出的“西方社会转型经典译丛”第二本《反社会的人》将为大家介绍固有形象外的“另一个德国”。

“德国的社会结构正处于逐渐分化瓦解的过程中”,该观点绝非耸人听闻。《反社会的人》从不同角度向读者展示了德国社会结构中日益壮大的两端:只占德国人口1%的财富阶层如何通过资本市场不劳而获,却拥有社会总财富的36%;靠社会救济生存的庞大失业人群如何发展出其独有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这两个在德国社会构成中日渐孤立的群体又是怎样促使金融和社会救助行业得以畸形地快速发展,一跃成为德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而谁来为德国的金融危机和巨大的社会福利支出买单?答案只能是依然代表着德国精神的中产阶级。

曾经让德国人引以为傲的社会制度是否已走向歧途?它的出路又在何方?这些问题对于当今中国都应引以为鉴。

瓦尔特•伍伦韦伯的书不啻为球场上的解围球。很有可能会引发关于极端变化的讨论,这场讨论会同时触及到最高层和最下层。

——在线经济周报

他的数据不只是来自于统计和官方调查,而且还有自己做的基础调研。因此他的语言十分生动。

——德累斯顿新消息报

作者简介

瓦尔特•伍伦韦伯(Walter Wüllenweber),1962年出生,目前在海德堡大学学习政治学,毕业于亨利•纳能记者学校。自1995年起为《明星报》撰稿。2005年获得德国社会奖,2007年获得年度记者奖。两次提名亨利•纳能奖,三次提名艾贡•埃尔文•克什奖。

译者简介:

李欣,男,1980年出生,现居杭州。毕业于德国明斯特大学,主修日耳曼文学和欧洲美术史专业。2009年回国后从事过不同职业,曾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过多篇历史类文章。

目录信息

引言
第一章 上层阶级
不为人知的上层阶级
工资收入只属于门外汉
向上的再分配
隐蔽的享乐主义
去政治化的上层阶级
退入平行社会
精英工厂
过于集中的财富意味着危险
从企业家变为投资者
机会均等的童话
德国是富人的纳税绿洲
对富人征税
上层阶级的手段
将财富转向基金会
遗产才是通向真正财富的王道
第二章 下层阶级
贫穷的教条主义
对词汇的争议
消除贫困的百年战争
谁是下层阶级
你的工作代表了你是谁
你吃什么代表了你是谁
你练习什么代表了你是谁
你的居住环境代表了你是谁
你如何去爱代表了你是谁
你如何抚养孩子代表了你是谁
你看什么频道代表了你是谁
你父母的出身代表不了你是谁
政府的失职
充当家长的政府
社会福利代替教育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无法提供帮助的救济
德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破产
第三章 在聚居区里
旁门左道成为上下阶级的生活常态
作为经济因素的平行社会
上层与下层阶级的不劳而获
中产阶级选择视而不见
富人和穷人的新自由主义
上层和下层阶级导致了政府负债
个别利益的优先权
第四章 社会救助行业
从救助者到德国经济中最庞大的产业
社会救助产业的始作俑者:失业者经济
淘金潮:救助行业是新的克朗代克河
儿童与青少年救助成为市场增长点
残疾人救助市场的增长
西装革履的社会救助者
公益性促成的增长
通过剥削完成增长
社会救助产业没有上限的增长
对社会救助产业的投降
政府的监管失利
利益冲突作为组织原则
从院外游说直接进入议会
第五章 金融行业
几十亿的交易在几微秒内完成
当富人过于富有
货币爆炸
从不幸中牟利
金钱的秘笈
将破产作为武器
大爆炸中的权利交替
非民主的、非社会性的、反资本主义的存在
第六章 巨人们
平行经济体系中的经济奇迹
无为的政府
对民主体制的狂妄态度
结束语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今天早上罗胖在公众号中分享了一条观点:以后阅读会跟书法一样变成一项稀缺的能力,这个能力到最后是可以变现的。这是一个预测,这个预测至少打破了目前很多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反社会的人》作者伍伦韦伯预测德国社会正在瓦解,这个预测同样打破了目前很多人看待问题的方式,...  

评分

评分

影片《暴裂无声》(豆瓣评分8.2)讲述的是一个律师(中产阶级)在帮助非法收购煤矿以谋取暴利的煤老板(上层阶级)打赢官司之后,无意间目睹煤老板为满足自己一时射猎的快感而误杀放羊小男孩,之后煤老板的公司遭遇公检法的调查,律师突然玩起失踪来,煤老板怕律师告发于是绑架...  

评分

印度的人们一向饱受眼镜蛇泛滥之苦,为此,英国总督颁布一条法令:向当局提交一条死蛇可以获得一卢比的奖励。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 印度人开始大规模饲养眼镜蛇来换取奖励,而蛇灾因此没有得到任何缓解。 经济学界将这一现象称为“眼镜蛇效应”。 我们所奖励的偏偏是我们希望...  

评分

影片《暴裂无声》(豆瓣评分8.2)讲述的是一个律师(中产阶级)在帮助非法收购煤矿以谋取暴利的煤老板(上层阶级)打赢官司之后,无意间目睹煤老板为满足自己一时射猎的快感而误杀放羊小男孩,之后煤老板的公司遭遇公检法的调查,律师突然玩起失踪来,煤老板怕律师告发于是绑架...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完《金融的逻辑》再来看这本书,就像是在听辩论一样。书中没有解决问题的建议,但我觉得明白中产为什么还愿意背负着整个社会前进,也就有了答案。

评分

“中产阶级”视角:携带社会大部分资本的上层偷税漏税搞投机(金融行业),以及底层和社会救助行业(大量的就业人数)通过社会福利政治经济制度,共同侵占了中产阶级的权力,而后者却承担了前者消极参与的整个绩效社会。充满具有煽动性(夸大)的新自由主义言论。

评分

现代金融业的罪恶彻底被“市场”和“资本主义”的商业逻辑掩盖了,不再是中立严肃的社会科学,而是“量子人”的获利工具,我们支付信用卡利息(在产生金融自觉之前,我们早已卷入了骗局之中),我们按时缴税,而银行的资本收益却是“避税绿洲”,结局是金融巨头仅仅是依靠“钱生钱”雪球就已越滚越大,你根本别指望受到监管,连监管的法律都是利益抱团之后他们自己人制订的,是的,“监守自盗”。你认为经济崩盘他们总该垮了,但他们是“超级银行”,已经大到政府宁可负债累累也不允许其破产的地步。你希望有良心的人站出来说话,维护秩序与正义,抱歉,这样的人会在学业、政界、业界丢掉饭碗,利益集团攻不可破。于是,过去20年,金融机构的虚拟财富是全球经济价值总量的10倍,泡沫多大可想而知。悲剧的是,在德国,连下层阶级都成了圈钱机器。

评分

:无

评分

瓦尔特·五伦韦伯是一个记者,整篇文章都是在揭露一个社会现象,看了书才发现 逻辑思维这个节目偏向性问题:不管是金融垄断还是庞大的救助系统,本质上都是资本与资本家对社会的控制~~从这个角度来讲,整本书的核心与罗胖推崇的他自称的保守派的崇尚市场的观点是相左的,富人在巨富后决不会反哺社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