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清代捲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清代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復旦大學齣版社
作者:傅林祥
出品人:
頁數:793
译者:
出版時間:2013-11
價格:11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9056037
叢書系列:中國行政區劃通史
圖書標籤:
  • 曆史地理
  • 中國曆史地理
  • 行政區劃
  • 清史
  • 清代
  • 地理
  • 曆史
  • 歷史地理學
  • 清代史
  • 行政區劃
  • 地方誌
  • 曆史地理
  • 中國曆史
  • 通史
  • 疆域
  • 清朝
  • 史學
  • 區域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清代捲》依據《清實錄》 (含《宣統政紀》)及《東華錄》。《東華續錄》,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光緒五朝《清會典》及乾隆《清會典則例》和嘉慶、光緒《清會典事例》,已經齣版的各種清代檔案,《政治官報》、《內閣宮報》等政府公報,康熙.乾隆、嘉慶《清一統誌》及各種地方誌,以及奏議匯編和清人文集等原始資料,並充分參考、吸收瞭學術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對清朝地方行政製度與行政區劃的變遷過程進行瞭詳盡的考述。

全捲分為兩編。

上編敘述清代地方行政製度的變遷過程及特點。對清代的京府製度、省和府廳州縣及上司製度、東北地區的八旗駐防製度和旗民雙重管理體製、藩部的設治過程和行政管理體製,作瞭簡明扼要的敘述。

下編分述清代各級行政區劃的具體變遷過程,包括太平天國政權統治地區的政區變遷。

本捲對清初省製變化和江南等省分省過程、府廳州縣體係形成過程、東三省旗民雙重管理體製的演變、清初守巡道的設置、各廳的設置時間,都進行瞭較為詳細的考訂,提齣瞭自己的看法。對清朝在個彆地區實施的較為特殊的行政管理製度,也進行瞭探討。附錄以錶格的形式反映瞭清代各地行政區劃的變遷沿革,便於檢索。

著者簡介

傅林祥,1961年生,上海市人。198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曆史學係,現為復旦大學中國曆史地理研究所副教授。長期從事曆史政區地理和古代上海史的研究。

林涓,1977年生,雲南保山人。1998年畢業於雲南大學曆史係,200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現任職於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係。主要從事中國曆史人文地理、中國地方行政製度史、清代行政區劃變遷等方麵的教學和研究。

任玉雪,1972年生,吉林公主嶺市人。先後就讀於遼寜大學曆史係、復旦大學中國曆史地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現為上海交通大學曆史係副教授,主要研究清代八旗製度、清代東北地區的政治與經濟等。

王衛東,1974年生,山東東明人。2001年畢業乾復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中心,獲博士學位,現為商務印書館(上海)有限公司總編輯,副編審。長期從事社種類圖書的策劃與編輯工作,業餘進行曆史地理學的研究。

圖書目錄

緒言
上編 清代地方行政製度變遷
第一章 順天府與奉天府
一、順天府
二、奉天府
第二章 省
一、省、直省、行省
二、省製與省區的變遷
三、省級行政官員衙門
第三章 府廳州縣
一、府廳州縣體係的形成
二、府廳州縣職官製度
第四章 土司
一、土司設置與改流
二、土司職銜與承襲
第五章 八旗駐防與東北地方行政製度
一、從旗民雙重管理體製到行省製度
二、行政區劃建製的演變
三、州縣政區與駐防城區的交錯重疊
第六章 藩部
一、藩部納入清朝版圖的進程
二、藩部各區的設治過程
三、藩部各區的行政層級
四、藩部地區行政管理特徵及其變遷
下編 清代地方行政區劃沿革
第一章 順天府、直隸地方—直隸省
第一節 順天府
第二節 直隸地方—直隸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省城
三、省域
四、守巡道
五、府廳州縣
第二章 奉天府、盛京—奉天省
第一節 奉天府
第二節 盛京八旗駐防
第三節 奉天省
一、改製過程
二、省城
三、省域
四、守巡道
五、府廳州縣
第三章 吉林—吉林省
一、軍政、行政機構
二、將軍駐地、省城
三、將軍轄區、省域
四、八旗駐防
五、守巡道
六、府廳州縣
第四章 黑龍江—黑龍江省
一、軍政、行政機構
二、將軍駐地、省城
三、將軍轄區、省域
四、八旗駐防
五、道府廳州縣
第五章 山東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省城
三、省域
四、守巡道
五、府廳州縣
第六章 山西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省城
三、省域
四、守巡道
五、府廳州縣
第七章 河南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省城
三、省域
四、守巡道
五、府廳州縣
第八章 江南省、江蘇省
第一節 江南省
第二節 江蘇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省城
三、省域
四、守巡道
五、府廳州縣
第九章 安徽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省城
三、省域
四、守巡道
五、府廳州縣
第十章 江西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省城
三、省域
四、守巡道
五、府廳州縣
第十一章 福建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省城
三、省域
三、守巡道
四、府廳州縣
第十二章 颱灣省
一、建府、置省及被迫割讓
二、颱灣道
三、府廳州縣
附: 清末日占颱灣省行政區劃
第十三章 浙江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省城
三、省域
四、守巡道
五、府廳州縣
第十四章 湖廣省、湖北省
第一節 湖廣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分省經過
第二節 湖北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省城
三、省域
四、守巡道
五、府廳州縣
六、土司
第十五章 湖南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省城
三、省域
四、守巡道
五、府廳州縣
六、土司
第十六章 陝西省
第一節 分省前的陝西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分省過程
第二節 分省後的陝西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省城
三、省域
四、守巡道
五、府廳州縣
第十七章 甘肅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省城
三、省域
四、守巡道
五、府廳州縣
五、土司
第十八章 新疆(伊犁)—新疆省
第一節 新疆(伊犁)
一、伊犁
二、庫爾喀喇烏蘇
三、塔爾巴哈颱
四、烏魯木齊
五、古城
六、巴裏坤
七、哈密
八、吐魯番
九、喀喇沙爾
十、庫車
十一、阿剋蘇
十二、烏什
十三、喀什噶爾
十四、葉爾羌
十五、和闐
第二節 新疆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省城
三、省域
四、守巡道
五、府廳州縣
第十九章 四川省(附川滇邊務大臣轄區)
第一節 四川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省城
三、省域
四、守巡道
五、府廳州縣
六、土司
第二節 川滇邊務大臣轄區
一、籌劃過程
二、行政區劃
第二十章 廣東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省城
三、省域
四、守巡道
五、府廳州縣
第二十一章 廣西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省城
三、省域
四、守巡道
五、府廳州縣
六、土司
第二十二章 雲南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省城
三、省域
四、守巡道
五、府廳州縣
六、土司
第二十三章 貴州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省城
三、省域
四、守巡道
五、府廳州縣
六、土司
第二十四章 內濛古六盟、察哈爾、歸化城土默特、套西二旗
第一節 哲裏木盟
一、科爾沁六旗
二、紮賚特旗
三、杜爾伯特旗
四、郭爾羅斯二旗
第二節 卓索圖盟
一、喀喇沁三旗
二、土默特二旗
附: 锡埒圖庫倫紮薩剋喇嘛旗
第三節 昭烏達盟
一、敖漢旗二旗
二、奈曼旗
三、巴林二旗
四、紮魯特二旗
五、阿魯科爾沁旗
六、翁牛特二旗
七、剋什剋騰旗
八、喀爾喀左翼旗
第四節 锡林郭勒盟
一、烏珠穆沁二旗
二、浩齊特二旗
三、蘇尼特二旗
四、阿巴噶二旗
五、阿巴哈納爾二旗
第五節 烏蘭察布盟
一、四子部落旗
二、茂明安旗
三、烏喇特三旗
四、喀爾喀爾右翼旗
第六節 伊剋昭盟
第七節 察哈爾
第八節 歸化城土默特
第九節 套西二旗
一、阿拉善厄魯特旗
二、額濟納土爾扈特旗
附: 牧廠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清代捲
目錄
第二十五章 烏裏雅蘇颱
第一節 土謝圖汗部
第二節 賽音諾顔部
第三節 車臣汗部
第四節 紮薩剋圖汗部
第五節 唐努烏梁海
一、烏梁海五旗
二、四十六佐領
第六節 科布多
第七節 阿爾泰
第八節 布倫托海
第二十六章 青海
第一節 和碩特部
第二節 綽羅斯部
第三節 土爾扈特部
第四節 輝特部
第五節 喀爾喀部
第六節 玉樹四十族土司
第二十七章 西藏
第一節 達賴轄地
第二節 班禪轄地
第三節 三十九族地區
第四節 呼圖剋圖轄地等
附章 太平天囯
第一節 太平天囯興衰及其地方行政製度
第二節 各省郡縣
附錄清代各省政區沿革錶
1. 省級政區變遷錶
2. 順天府政區變遷錶
3. 直隸地方—直隸省政區變遷錶
4. 奉天府、盛京—奉天省政區變遷錶
5. 吉林—吉林省政區變遷錶
6. 黑龍江—黑龍江省政區變遷錶
7. 山東省政區變遷錶
8. 山西省政區變遷錶
9. 河南省政區變遷錶
10. 江蘇省政區變遷錶
11. 安徽省政區變遷錶
12. 江西省政區變遷錶
13. 福建省政區變遷錶
14. 颱灣省政區變遷錶
15. 浙江省政區變遷錶
16. 湖北省政區變遷錶
17. 湖南省政區變遷錶
18. 陝西省政區變遷錶
19. 甘肅省政區變遷錶
20. 新疆省政區變遷錶
21. 四川省政區變遷錶
22. 廣東省政區變遷錶
23. 廣西省政區變遷錶
24. 雲南省政區變遷錶
25. 貴州省政區變遷錶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四位作者的痕跡很明顯,關於邊疆的部分談的不深入,看來清代行政區劃還是要懂多門語言纔行。

评分

四位作者的痕跡很明顯,關於邊疆的部分談的不深入,看來清代行政區劃還是要懂多門語言纔行。

评分

四位作者的痕跡很明顯,關於邊疆的部分談的不深入,看來清代行政區劃還是要懂多門語言纔行。

评分

四位作者的痕跡很明顯,關於邊疆的部分談的不深入,看來清代行政區劃還是要懂多門語言纔行。

评分

四位作者的痕跡很明顯,關於邊疆的部分談的不深入,看來清代行政區劃還是要懂多門語言纔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