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建築二論·鬥拱的起源與發展

明清建築二論·鬥拱的起源與發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漢寶德
出品人:
頁數:189
译者:
出版時間:2014-5
價格:32.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47731
叢書系列:漢寶德作品係列
圖書標籤:
  • 建築
  • 漢寶德
  • 建築史
  • 中國建築史
  • 建築理論
  • 中國建築史
  • 曆史
  • 中國
  • 明清建築
  • 鬥拱
  • 建築史
  • 起源
  • 發展
  • 木結構
  • 中國傳統建築
  • 古代建築
  • 建築技術
  • 建築美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明清建築二論》初版於1969年,《鬥的起源與發展》初版於1973年。這兩本小冊子,被認為是開闢瞭颱灣建築學術史的著作,影響深遠。《明清建築二論》對“明清建築為中國建築發展低潮”這一幾成定論的觀點發起論戰,說理透闢,而又洋溢著人情。《鬥的起源與發展》是自中國早期建築與西方的不同處著眼,探究鬥産生、發展的理路。二者所論專題不同,但立意都在整個中國建築史,涉及史觀、史法上的一些重要問題。

著者簡介

漢寶德,1934年生於山東日照、颱灣成功大學建築學士,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曾任颱灣東海大學建築係主任、漢光建築事務所主持人、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颱南藝術學院創校校長,是二十世紀後半,引領颱灣現代建築思潮的重要學者,在推動颱灣建築教育、文化資産保存等方麵,都有卓越成就。

圖書目錄

明清建築二論
自序
明清文人係之建築思想
一 從明清建築的低潮說起
二 南方建築之傳統
三 《園冶》與《長物誌》中的建築觀
四 南係建築思想的病態
明清建築的形式主義精神
一 結構的機能主義的錯誤
二 明清建築形式主義的傾嚮
三 大木結構的形式化
四 彩畫之製度化與係統化
五 細部的精緻化
自序
起源
一 前言
二 漢代遺物上的鬥棋
三 漢晉賦上有關鬥棋的解釋
四 鬥栱之西方來源論
五 六朝時代鬥拱發展之謎
六 一鬥三升的結構意義
七 麯綫與昂的齣現
發展
一 華棋之産生與昂之推演關係
二 慢棋與補間鋪作之發生
三 唐後北疆民族之自由創作
四 則律時代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1 “40年左右”是一个颇有弹性的说法,在这里可以指35-45年之间。按照这个标准的话,这一段随笔包含三个“40年左右”。 汉宝德先生现在已经是台湾建筑领域的泰斗了。而1969年(补注:当时据三联版称其初版于1969年,现在看不可信。经各大图书馆查找未见1969年版本,2014年第1...  

評分

1 “40年左右”是一个颇有弹性的说法,在这里可以指35-45年之间。按照这个标准的话,这一段随笔包含三个“40年左右”。 汉宝德先生现在已经是台湾建筑领域的泰斗了。而1969年(补注:当时据三联版称其初版于1969年,现在看不可信。经各大图书馆查找未见1969年版本,2014年第1...  

評分

1 “40年左右”是一个颇有弹性的说法,在这里可以指35-45年之间。按照这个标准的话,这一段随笔包含三个“40年左右”。 汉宝德先生现在已经是台湾建筑领域的泰斗了。而1969年(补注:当时据三联版称其初版于1969年,现在看不可信。经各大图书馆查找未见1969年版本,2014年第1...  

評分

1 “40年左右”是一个颇有弹性的说法,在这里可以指35-45年之间。按照这个标准的话,这一段随笔包含三个“40年左右”。 汉宝德先生现在已经是台湾建筑领域的泰斗了。而1969年(补注:当时据三联版称其初版于1969年,现在看不可信。经各大图书馆查找未见1969年版本,2014年第1...  

評分

在英雄山文化市场的东方学林书店扫书,误入一本相对专业的建筑史书籍——汉宝德的《明清建筑二论 斗拱的起源与发展》。本书的两个组成部分——原来是两本小册子的选题都颇见趣味。明清建筑历来被批为中国建筑史发展的低潮乃至衰退,而斗拱这一独特的中国木构建筑元素的流变也值...

用戶評價

评分

明清二論:一論文人係建築思想,中國建築的價值不僅限於結構,不宜重北輕南,也不宜重官輕民。南方文人中早已發展齣類似現代功能主義的思想,但因文人的思想的弊端而未能發展齣健全的建築學;二論明清形式主義傾嚮,區分設計的邏輯和結構的邏輯。 鬥拱的起源與發展:起源上,質疑鬥拱在結構上有機,提齣宗教來源說。屋頂麯綫有功能上和象徵義上的起源,昂的發展與其也有推演關係。 發展上,華拱和昂同時發展,華拱是中原最自然的做法,昂則發展於南方,兩者的共存是地域文化相互影響的結果;慢拱和補間鋪作也是幾乎同時發生的。

评分

明清二論:一論文人係建築思想,中國建築的價值不僅限於結構,不宜重北輕南,也不宜重官輕民。南方文人中早已發展齣類似現代功能主義的思想,但因文人的思想的弊端而未能發展齣健全的建築學;二論明清形式主義傾嚮,區分設計的邏輯和結構的邏輯。 鬥拱的起源與發展:起源上,質疑鬥拱在結構上有機,提齣宗教來源說。屋頂麯綫有功能上和象徵義上的起源,昂的發展與其也有推演關係。 發展上,華拱和昂同時發展,華拱是中原最自然的做法,昂則發展於南方,兩者的共存是地域文化相互影響的結果;慢拱和補間鋪作也是幾乎同時發生的。

评分

好喜歡。

评分

本書所收兩篇文章是漢寶德的中國建築史研究代錶作,前者駁斥瞭林徽因所謂的明清建築史之沒落,作者認為明清宮廷建築開始齣現純粹裝飾性的構件,以及在建築形式上齣現南北之彆。南方的“儒匠”之創作更加自由,有“文人畫”的色彩。後者探討瞭鬥拱的起源。要是源於漢代,而形成於唐末藩鎮時期,立意頗為大膽。作者指齣無論文化的錶層多麼傾嚮於恢復,文化演變的本質仍在時間與客觀環境的影響下,有著推陳齣新的意思。本書句句都是乾貨,是我上大學以來讀完的第2200本書!

评分

平心而論,算是給林徽因就明清建築無甚進步這一觀點鬆牆角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