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建筑 古建筑 建筑史 中国古建筑 古建筑保护与研究 营造 建築 建筑/建筑史
发表于2025-01-11
祁英涛古建论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祁英涛古建论文集》的图书目录……
目 录
前言
中国建筑彩画概论
正定隆兴寺慈氏阁复原工程第一方案及说明
正定隆兴寺慈氏阁复原工程第二方案及说明
永乐宫介绍
一、建筑概况
二、五座大殿
1.宫门
2.龙虎殿
3.三汪殿
4.纯阳殿
5.重阳殿
三、四幅壁画
1守卫神
2.朝元图
3.纯阳帝君仙游显化之图
4.王重阳生平故事图
四、修建历史
五、皇帝大官与“真人”
六、永乐宫的新生——发现与迁建
河南省博物馆的一座陶屋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保养与维修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保养与维修工程概述
第一节 工程分类
一 经常性的保养工程
二 抢救性的加固工程
三 修理工程
四 复原工程
五 迁建工程
第二节 工作方法与步骤
一 残毁情况的勘查
二 设计工作
1确定工程方案
2编制各种设计、施工文件
三 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
四 审查批准
五 施工
六 工程验收
第三节 残毁古建筑物观测
一 简易的观测方法
1简单观测
2仪器测定
3安置观测器
4记录与记录本
二 观测后的情况分析
1情况分析
2计算安全期的一般依据
第三章 屋面的保养与维修
第一节 屋面的保养
一 瓦顶拨草勾抹
1瓦顶除草
2瓦顶化学除草
3勾抹瓦顶
二 天沟补漏
三 经常性的屋面保养工作
1清扫瓦陇和天沟
2修剪妨害古建筑屋顶的树枝
第二节 屋面修理
一 揭开瓦顶
1现状记录
2瓦件编号
3拆除瓦件
4清理瓦件
5苫背
6瓦瓦
7调脊
? 二 平顶屋面及天沟修理
? 三 粘补瓦兽件
第四章 木构梁架的维修(上)
第一节 木构梁架的抢救措施
一 临时支撑
1整体或局部梁架歪闪
2大梁折断弯垂
3梁枋拔榫
4柱根糟朽下沉
5翼角下沉
6檐头下垂 斗栱外闪
7檩折断或拔榫
8椽子朽折
二 拆卸保存
第二节 椽子的维修
一 椽子的加固与更换
1残毁旧椽选用标准
2加固方法
3更换椽子
二 飞椽的加固与更换
三 翼角椽飞的加固与更换
四 望板的修理
五 连檐 瓦口的修理
第三节 檩的维修
一 檩拔榫的维修
二 檩糟朽 折断、劈裂 弯垂的维修与更换
三 檩外滚的加固措施
第四节 梁、枋的维修
一 大梁劈裂 弯垂的维修
二 角梁的加固
三 承椽枋扭闪的加固
四 额枋的加固
五 梁、枋糟朽的维修与更换
六 梁、枋修配中的预安装
第五节 斗栱的维修
一 单体构件的修补
二 斗栱构件的更换
三 整体修配斗拱的方法
第六节 柱子的维修
一 柱子劈裂的加固
二 柱根糟朽的剔补与墩接
1用木料墩接
2用混凝土柱墩接
3矮柱墩接
三 柱子糟朽的灌浆加固
四 柱子的更换
第五章 木构梁架的维修(下)
第一节 整体梁架的加固
一 古代打牮拨正的工具
1立牮秆
2绞车
3天秤
二 梁架歪闪的归整
三 几项加固的措施
1柱头联接
2檩头联接
3外廊加固
第二节 古代“偷梁换柱”的技术
一 施工中的发现
二 常用的几种方法
第三节 拆卸木构架的方法与步骤
一 准备工作
二 绘制拆除记录草图及编号
三 主要构件拆除方法
1拆卸椽子
2拆卸大木构件
3拆卸斗栱
4拆卸额枋 柱子及檐墙
附:砖石构件的拆除
第四节 安装木构架的方法与步骤
一 安装柱子 额枋
二 安装斗栱
三 安装大木构件
四 铺钉椽望
附:铺望砖
第五节 拆卸与安装的机械设备
一 千斤顶
二 倒链
三 滑轮
四 卷扬机
五 起重机
六 绳索
1麻绳
2钢丝绳
第六节 施工现场的木材干燥
一 木材含水率
二 天然干燥法
三 人工干燥法
1浸水法
2蒸汽法
3热炕法
第六章 装修的维修
第一节 门窗的修补
一 板门
二 隔扇门、窗
1门窗扇扭闪变形
2边挺、抹头劈裂糟朽
3隔扇心残缺
4糊纸与装玻璃
第二节 天花、藻井的修补
一 天花
二 藻井
第七章 油饰彩画的维修
第一节地仗的制作与维修
一 一麻五灰地仗
二 单皮灰地仗
三 大漆地仗
四 材料的配制
1灰油
2油满
3油浆
4血料
5各级灰料的配比
6光油
7细腻子
五 毁地仗的修补
1裂缝的修补
2地仗脱皮
第二节 油饰彩画的制作与表面封护
一 油饰
1刷三道油
2常用色油的配制方法
二 刷漆
1退光漆
2广漆
三 烫腊
四 彩画
五 沥粉贴金
1沥粉
2贴金
3扫金
4拨金
六 彩画的表面封护
1桐油封护
2离分子材料封护
第三节 断白、作旧
一 断白的方法
1通刷红土
2分色断白
二 油饰彩画作旧
第八章 其他结构的维修
第一节 地面的维修
一 室内砖地面维修
1地面揭除
2垫层
3墁砖
4磨砖
5砖面加固
二 室外地面维修
1砖地面
2其他地面
三 室外地面除草
第二节 墙壁的维修
一 砖墙的维修
1墙身歪闪或坍塌
2砖墙裂缝
3墙面酥碱
4墙面上亮加固
二 夯土墙、土坯墙 编壁的维修
三 抹灰刷浆
1抹灰
2刷浆
第三节 石结构的维修
一 灰缝脱落 构件断裂的维修
1灰缝脱落
2石构件表面风化酥碱
3断裂粘接
二 膨闪 坍塌的维修
三 石料加工
四 石构件安装
第四节 基础的维修
一 古代筑打基础的方法
二 基础下沉的维修
1水泥浆加固地基
2硅化法加固地基
第九章 施工脚手架
第一节 古式脚手架
一 支搭脚手架的材料
二 脚手架的基本形式与构件
三 脚手架的式样
1安装大木架子
2承重架
3平台架子
4齐檐架子
5油画活架子
6探海架子
7马道
第二节 近代常用脚手架
一 杉槁脚手架
二 竹脚手架
三 钢脚手架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2框架式钢管脚手架
四 里脚手架
1马登式
2支柱式
3安全网
第十章 木构古建筑防止自然灾害的常识
第一节 木构古建筑的防雷设施
一 避雷针与避雷线
二 防雷装置的构造与安装
1接闪器
2导线
3地极
三 避雷设备的检查与维修
第二节 防治虫害与鸟害的常识
一 防治白蚁的方法
二 防治土蜂的方法
三 防鸟 防蝙蝠的方法
第三节 木构古建筑的防震设施
一 地震对木构建筑的危害
二 木构古建筑防震措施
1减轻屋顶的重量
2增强木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
3加强检查 及时维修
第四节 木构古建筑的防火设施
一 简易的消防设施
1泡沫灭火机
2二氧化碳灭火机
3干粉灭火机
二 消防水管道及消火栓
三 蓄水池
摩尼殿新发现题记的研究
古建筑工程预算
一 概说
二 工程预算分类与编制方法
三 工程数量计算方法
四 查阅工程定额与填写工程单价分析表的方法
五 编制工程预算总表
六 编制工程概算总表的方法
七 编制工料预算总表的方法
八 小型修缮工程预算举例
(一)建筑物简况
(二)工程做法简要说明
(三)工程数量计算
(四)单价分析
(五)工程预算总表
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原则和实例
一 维修工作概况及修理原则的制度
二 木结构建筑的维修
三 传统的维修技术与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四 砖石建筑的维修
五 石窟寺加固工作概述
应县木塔几项碳十四年代测定
一 木塔主体结构中木构件的年代测定
二 泥塑佛像内木骨的年代测定
三 加固木构件的年代测定
尊重传统技术,研究传统技术
古代建筑搬迁问题的研究
一 古代建筑能不能搬迁
二 如何正确对待搬迁
三 搬迁古建筑的选址问题
永乐宫壁画的迁移保护
一 壁画概况
二 揭取壁画
(一)揭取方案的研究与确定
(二)揭取壁画的工艺与步骤
三 壁画的修复
(一)修复方案的研究
(二)修复壁画的工艺与步骤
四 壁画的复原安装
(一)壁画支架方案的选择
(二)复原安装壁画的工艺与步骤
古园林古建筑的保护
正定隆兴寺简介
山西五台的两座唐代木构大殿
高度抗震性能的天津独乐寺观音阁
日本古墓壁画保护概况
一 概况
二 保护实例
三 小结
古园林维修保护中的几个问题初探
一 概说
二 古园林的维修原则
三 古园林的“古为今用”
四 古代坛庙的利用
古建筑维修的原则 程序及技术
第一章 修缮原则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什么是古建筑的原状
第三节 为什么不能改变古建筑的原状
第四节 如何保持古建筑的原状
第五节 保存现状与整旧如旧
第二章 制定维修方案的方法和程序
第一节 残毁情况的勘查与观测
一 建筑构造的复查
二 残毁情况的勘查
三 残毁古建筑的观测
第二节 设计方案的拟定
一 维修工程分类
二 工程方案的确定
三 编制各种设计文件
第三节 编制工程预算
一 工程预算的分类
二 工程预算的编制步骤
三 工程数量的计算
四 查阅工程定额与填写单价分析表
五 编制工程预算总表
六 编制工料预算总表
第四节 编制施工计划与施工管理
一 施工计划
二 施工管理
第五节 工程报批与验收
一 工程报批
二 工程验收
三 几点说明
第三章 木结构古建筑的维修技术
第一节 整体构架的维修加固技术
一 整体木构架的歪闪与扶正
二 整体木构架的加固
三 临时支撑加固
第二节 大木作维修技术
一 受压构件的维修加固技术
二 受弯构件的维修加固技术
三 角梁的加固
四 椽子的加固
第三节 斗栱的维修技术
一 斗拱构件的加固
二 斗栱构件的更换
第四节 小木作的维修技术
一 板门维修
二 槅扇门 窗的维修
三 天花的维修
第五节 瓦作维修技术
一 瓦顶保养
二 瓦顶维修
第六节 其他相关工程的维修技术
一 室内砖地面的维修
二 室外地面的维修
三 墙壁的维修
四 抹灰 刷浆
五 石作的维修
第四章 砖、石结构古建筑的维修技术
第一节 墙体开裂的维修技术
一 开裂原因的分析
二 加固技术措施
第二节 地基沉陷的处理
第三节 表面风化的治理与防护
一 表面封护
二 防护处理
第五章维修工程举例
一 摩尼殿修理工程
二 大乘阁修理工程
三 南禅寺大殿修复工程
四 永乐宫迁建工程
中国古代建筑各时代特征概论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研究各时代建筑特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范围
第二章 早期木结构建筑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 原始社会木结构建筑的时代特征(远古~公元前二十二世纪)
一 北方地面上的木结构建筑
1发展概况
2平面
3结构式样
4维护构结
二 南方地面上的木结构建筑
第二节 奴隶社会木结构建筑的时代特征(公元前二十一世纪~
公元前476年)
一 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概况
二 木结构建筑的时代特征
(一)平面
1总平面
2单体平面
(二)木构架
(三)斗栱
(四)墙体
(五)瓦件
(六)排水设施
(七)壁画
第三章 封建社会木结构建筑的时代特征(公元前475~公元1991年)
第一节 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概况
一 战国到秦统一 直到西汉末年(公元前475~公元25年)
二 东汉(公元25~220年)
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0年)
四 隋 唐 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
五 宋代(公元960~1279年)
六 辽 金时期(公元907~1234年)
七 元代(公元1280~1368年)
八 明 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
第二节 建筑平面
一 总平面
二 单体平面
第三节 建筑屋顶式样
第四节 梁架结构
一 整体构架的演变
二 梁枋式样与用材
三 草栿与明栿
四 结点处理
五 举折
六 推山与收山
第五节 梁架结构中若干分件的变迁
一 阑额普拍枋
二 叉手及托脚
三 驼峰 合格与蜀柱
四 袢间
五 穿插枋
六 雀替
第六节 斗栱的式样
一 斗栱的发展概况
二 斗栱的用材
三 斗栱的大小
四 斗栱的布置
第七节 斗栱中若干分件的变迁
一 斗
二 栱
三 昂
四 枋
五 耍头
六 扶壁栱
第四章 封建社会中木构建筑的围护结构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 门与窗
一门
二 窗
第二节 栏杆
一 早期的栏杆
二 木制栏杆
三 石制栏杆
第三节 瓦兽件
一 筒板瓦及勾头 滴水瓦
二 垒脊
三 脊饰
第四节 彩
一 发展概况
二 彩画的种类
第五章 各时代砖石结构建筑的时代特征概述
第一节 砖石建筑发展概况
一 早期的砖石建筑
二 石桥
三 砖石塔
四 无梁殿及其他砖建筑
第二节 砖石墙
一 夯土墙
二 土墙坯
三 砖墙
四 垒砌砖墙的技术
五 石墙
第三节 拱券
一 早期拱券
二 简拱
三 穹窿拱
四 叠涩拱
五 券上用伏
六 砖石拱券的缝隙的加固
第四节 砖石塔
一 楼阁式塔
二 密檐式塔
三 单层塔(又称亭阁式塔)
四 喇嘛教式塔(又称窣堵娑式塔)
五 金刚宝座式塔
第六章 古代建筑的年代鉴定
一 为什么要鉴定古代建筑的年代
二 怎样鉴定古建筑的年代
1两查
2两比
3五定
三 测定古建筑年代的新技术
1利用碳十四测定木构件的年代
2用热释光测定古砖瓦的年代
附注
对于云南陆良新建癸龙颜碑亭的意见
城市建设中保护古建筑 古园林的几个问题
一 在城市建设中为什么要保护现存的古建筑 古园林
二 在城市建设中要保护哪些古建筑和古园林
三 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古建筑、古园林
四 古建筑、古园林的利用
九龙壁迁建工程简介
隆兴寺摩尼殿修缮工程简介
南禅寺大殿复原工程简介
对仿古建筑的看法
当前古建筑维修中的几个问题
一 前言
二 维修中当前常见的几种现象
三 对以上问题的认识
关于绵阳汉阙保护的意见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及价值
一 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二 古代建筑的价值
三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
四 中国古代砖石建筑
(一)砖、石结构的佛塔
(二)砖石桥
(三)无梁殿
古建筑的“保”和“用”
不能改变古建筑的原状
对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大庙的保护意见
北京明代殿式木结构建筑构架形制初探
一 前言
二 建筑用“材”
三 平面
(一)台明的宽深比例
(二)柱网布置
(三)开间的确定
1明间面阔的确定
2明、次、梢、尽间开间尺寸的比例
四 梁架
(一)木构架的形制
1殿堂结构
2厅堂结构
3减柱造的结构
(二)柱
1柱径的确定
2柱高与柱径的比例
3柱高与明间面阔的比例
4柱侧脚与柱生起
5柱头卷杀
(三)木构架的举折
1梁架中步架的确定
2木构架的举高
3推山
4收山
(四)檐出与上檐出
(五)主要大木构件的形制与断面
1梁的形制及断面
2大额枋与平板枋
3檩径
五 斗栱
(一)斗栱的式样
(二)平身科的攒当与各间使用的攒数
(三)平身科斗栱细部
1栱长
2斗栱出跳
3栱瓣
4昂及昂嘴
5斗
6耍头与齐心斗
7单材栱
8斗栱后尾
9镏金斗栱
(四)柱头斗栱细部
1翘头和昂加宽
2其他
(五)角科斗栱细部
附录:北京几座明代大式木构古建筑的简况
美国纽约犬都会博物馆中国画廊顶部设计方案说明
浅淡古建筑复原工程的科学依据
一 复原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 复原工程的科学依据
三 复建工程的科学依据
古建筑维修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几点意见
中国砖石古塔维修概说
一 绪言
二 古塔维修工程的类别
三 维修砖石古塔的主要技术措施
2000年保护古建的技术与对策
一 技术手段
二 总体保护对策
附录:祁英涛同志已发表论著索引
编后记
回到页首
"祁英涛古建论文集"的书摘……
中国建筑彩画概论
(一九五?年)
中国建筑上涂刷油漆颜料,原为保护木材,以防腐朽。其后由于建筑事业的发达,
以及人们对建筑物的享用有着美观上的需求,因此雕刻、绘画等装饰技艺也就随着演进
提高,日益丰富起来。其始用时期,因史证不足,目前还无从论断。但至迟在两千多年
以前古人就已普遍地利用油漆颜色来装饰房屋了,这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文中还能找到
一些印象。如论语:“山节藻棁”;汉班固西都赋:“树中天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雕玉
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珰,发五色之渥彩,光焰朗以景彰”以及魏何晏景福殿赋:列髹彤之
彇桷”,“尔乃文以朱绿,饰以碧丹,点以银黄烁以琅玕,光明熠爚,文彩嶙班”等句,都
是描写当时建筑色彩美的辞藻。由这些古文古诗中不断的描写看来,古人曾用美丽的颜
色来装饰建筑,已无问题。此外,如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各学术团体在文物建筑的调查
发掘工作中,也曾获得一些早期建筑彩画的实例。如义县辽奉国寺大殿、大同华严寺辽
薄伽教藏殿和敦煌千佛洞北宋窟檐等木构,至今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原来的彩画图案。其
他如大同北魏云冈石窟、敦煌千佛洞唐人壁画,近年来南京出土的南唐李升墓及河南白
沙出土的宋墓,这些砖石建筑上也都画着早期的彩画,从一切形制上看来,与今世的传
统手法有着血脉相承的联系,成为研究中国建筑彩画装饰上难得的珍贵史料。
建筑彩画,因时代、地域和匠作习惯的不同,在名物制度、功限料例以及绘画风格上,
也都各具特点。如以敦煌千佛洞唐宋人的彩画图样与今制相较,就有许多的图案画法、
颜色和物料的名称或已失传,或已变格,古今相比,却有着显著的差异。兹列举若干实
例于后,以示历代彩画制度的演变情况。
一 唐代建筑彩画
敦煌千佛洞壁画 从第一四六窟的唐人壁画中还可看到若干的建筑彩画。其特征是
主要木材皆涂红色,斗栱为替色,昂为红色,昂、栱的狭面则为白色,椽子、连檐和瓦口
板为红色,椽头则涂白色,柱的中上段,阑额和斗栱等都在红色的地上绘彩画。
二 宋代建筑彩画
敦煌千佛洞窟檐彩画 北宋开宝三年(公元九七○年)所建木构窟檐,至今还完整
地保留着原来的彩画,其特征如下:
(1)柱头和柱腰皆在红色的地上画束莲花纹,夹以青绿色边缘,后代虽有普遍彩画
的柱子,但在柱腰作彩画者,其例绝少。
(2)阑额的彩画系在红色地上用连珠压边,内而满画斜角梭纹,构成“一整两半”的格
局,居中的整棱以青地红心和粉地绿心者相间,两侧的半棱则以绿地粉心和粉地青心者
相对,整个图案结构与明清建筑在阑额两端先画箍头,再将内部分为几段,并以青绿为
主要颜色的作风完全异趣。
(3)斗栱彩画,大致以绿色的斗与红地杂色画的栱相配合,棋的狭面则涂以白色,
但全部主要色调则为红色,与明清的斗栱彩画纯以青绿颜色为主的风格完全不同。
(4)窟檐内部梁架的彩画,梁的两端有细狭的箍头,沿着梁身的棱角画以边线,边
线以内部分别画花草,椽子两端及中腰,和柱了一样也画束莲花,颜色以红为主,青绿
为花。望板上则画卷草或佛像。
总而言之,窟檐的彩画,木构部分纯以红色为主,只在结构的重要关节上施以青绿
为主的图案。这与明、清所见在梁、枋、斗棋上以青绿为主,柱子门窗单纯用红色的油饰彩
画的风格完全异趣。
三 元代建筑彩画
一九五二年秋,在北京元大都古城址中,因发掘元漕运使王德常去思碑,曾获得元
代建筑的木骨数根,上面还残留着原来的彩画,木版虽已朽蚀,但图案的而貌还隐约可
辨。构图的形式:中为枋心,两极端为箍头、盒子,箍头与枋心间为藻头。与明清的彩
画形制,大体相似。惟其细部手法与图案意匠则与近世流行的手法有些不同。其特点是:
(1)枋心线两端是用二内幽页曲线与一垂直线相交,形成圭角状,与明清之箭头形者不同;
且枋心之长有将达枋长三分之一者,也有甚长者,长短似无固定规格,与明清枋心长为
枋长三分之一的制度不同。(2)藻头部分画“整二破”式的旋花,花纹疏朗,笔法雄健而
有力,旋花外端形成如意头,与北京明智化寺如来殿的彩画相仿佛。(3)箍头部分内缘
用两道并行的箍头线,中间串以连珠,外缘用一道狭长的副箍头,正副箍头之间画盒子,
盒子内或画四瓣桅花,或画锦文。(4)颜色大部为青绿。青占三分之二,绿占三分之一,
线路皆用青绿颜色叠晕而成。墨道之内为粉线,次为三青.二青,最外为大青,与宋营
造法式彩画作:“青绿叠晕”之法很相近。从建筑彩画的发展源流上来盲,根据这个实例
可以推想远在六百年前旋子彩画的制度就已形成了。
四 明代建筑彩画
北京城内智化寺、护国寺和东四清真寺等明代建筑,其中或多或少地还保留原来的
彩画,有的已残剥晦暗,有的还鲜明如初,历历可辨。惟以所获实例不多,而文献资料
又感不足,目前还总结不出典型示范,谨就实地调查所见者胪举数端,以供参考。
(甲)智化寺 如来殿和万佛阁还存有明代彩画,如来殿内檐梁枋彩画,概以青绿为
地,凡青色之次,即为绿色,二者反复间杂,其间点缀朱金,色调鲜艳醒目,而且朱金
二色又能集中一二处,所占面积甚小,如梁端的箍头盒子内则于澄绿色中饰以朱瓣金心,
不似清制之机械的普遍描金,同时所有花纹皆不用白色作界线,整个图案的气氛淡雅利
落。
启蒙
评分4.3。永乐宫搬迁技术负责人,保护复原经验丰富。古代建筑各时代特征概论一文较为扼要。
评分常读常新的书,处处闪耀着实践的光芒,缅怀先生!
评分4.3。永乐宫搬迁技术负责人,保护复原经验丰富。古代建筑各时代特征概论一文较为扼要。
评分4.3。永乐宫搬迁技术负责人,保护复原经验丰富。古代建筑各时代特征概论一文较为扼要。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祁英涛古建论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