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寒庐学记

忍寒庐学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张晖 编
出品人:
页数:355
译者:
出版时间:2013-12
价格:CNY 4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47946
丛书系列:学人学记
图书标签:
  • 龙榆生
  • 传记
  • 张晖
  • 古典文学
  • 学术
  • 文学
  • 笔记
  • 传记&回忆&书信&日记&年谱&评传
  • 学术随笔
  • 文人轶事
  • 文化评论
  • 读书笔记
  • 思想记录
  • 传统文脉
  • 学者人生
  • 治学心得
  • 人文关怀
  • 生活哲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榆师(龙榆生)在诗词上的贡献,简单说来有三点:诗学王荆公、杨诚斋,晚年写的五言古诗尤其好,词的功力更深,能融吴梦窗与苏辛为一体;对词曲的发展、词曲的作法两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科学的研究整理,这是过去的词人以及当代讲古典文史的人都没有能做到的;试图把传统的诗词用之于今日的音乐创作,早在三十年代便作此努力,这照我看应是符合“古为今用”的原则的,至少在学习音乐的青年接受一点古典诗词的优秀传统上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黄永年

龙榆生先生给我留下了两个深刻的印象。首先是他对学术虔诚的态度。龙榆生先生是一个天资很高的人,他在三四十岁撰写的多篇词学论文就展现了他把握宏观问题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不仅仅依靠天资就可以获得的,龙榆生为此付出了极为艰苦的劳动。他每天三四点钟起床工作,终身如此。第二个深刻印象是他尊师重道的品格。依靠自学成才的龙榆生感激每一个给予他指点和帮助的师长前辈。所谓学术传承,首先老师要“传”。若无师长引路,后学终究不得其门而入。他毕生整理师长前辈的遗著,倾其所有为之校勘出版,其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张 晖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代序:相识相知十五年/龙雅宜
——《忍寒庐学记》出版之际忆张晖
自传:苜蓿生涯过廿年/龙榆生
治学语要/龙榆生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一幕军事活动/许宝骙
悼念龙榆生先生/任睦宇
榆师在暨南大学及其后情况之零星回忆/章石承
龙榆生先生的音乐因缘/钱仁康
我的笔名/琦君
记先师龙榆生先生遗事/黄永年
我所了解的龙沐勋老师/严纪青
词人龙沐勋先生/张寿平
忆著名诗词专家龙榆生老师/许学受
“月上潮平,静爱幽花语”/钱鸿瑛
——怀念龙榆生先生
待漏传衣意未迟/徐培均
——忆龙榆生师在研究班的教学
龙榆生先生和我的白话诗词习作/沙叶新
“好教我留住芳华”/龙顺宜
——怀念我的父亲龙沐勋
记父亲的一篇佚文/龙厦材
记抗日战争中几名书生的一次军事行动/龙厦材
潜移默化的家教/龙英才
——忆父亲和家庭对我成长的影响
忆先君/龙雅宜
玫瑰三愿/龙雅宜、龙小七
——纪念父亲龙七诞辰一百周年
明暗之间:记石承先生/汪晖
徘徊在文化与政治之间/张晖
——汪伪时期词人龙榆生的活动
任抛心力作词人/薛冰
读《年谱》/散木
书香氤氲的凫鸭塘/刘经富
——龙榆生先生的家学渊源
论龙榆生的词学成就及其特色/张宏生、张晖
论龙榆生的词学研究贡献/曹辛华
《中国韵文史》导读/钱鸿瑛
《东坡乐府笺》导言/徐培均
论《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沙先一
黄侃日记中的龙榆生
顾颉刚日记中的龙榆生
吴湖帆日记中的龙榆生
夏承焘日记中的龙榆生
龙榆生简谱/张晖
龙榆生著作目录/张晖
编后记/张晖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体例微嫌不纯,《治学要语》选择颇见眼光,章石承、黄永年、张寿平等文较可读。所附《著作目录》直接从《年谱》中摘出,所谓“刊本书”云云亦未改动。 龙之所以能成为话题,不仅在其本人经历,更在于他背后牵连的一类人,包括汪。《学记》花了大量篇幅纠缠于此问题,且倾向明显...

评分

体例微嫌不纯,《治学要语》选择颇见眼光,章石承、黄永年、张寿平等文较可读。所附《著作目录》直接从《年谱》中摘出,所谓“刊本书”云云亦未改动。 龙之所以能成为话题,不仅在其本人经历,更在于他背后牵连的一类人,包括汪。《学记》花了大量篇幅纠缠于此问题,且倾向明显...

评分

体例微嫌不纯,《治学要语》选择颇见眼光,章石承、黄永年、张寿平等文较可读。所附《著作目录》直接从《年谱》中摘出,所谓“刊本书”云云亦未改动。 龙之所以能成为话题,不仅在其本人经历,更在于他背后牵连的一类人,包括汪。《学记》花了大量篇幅纠缠于此问题,且倾向明显...

评分

体例微嫌不纯,《治学要语》选择颇见眼光,章石承、黄永年、张寿平等文较可读。所附《著作目录》直接从《年谱》中摘出,所谓“刊本书”云云亦未改动。 龙之所以能成为话题,不仅在其本人经历,更在于他背后牵连的一类人,包括汪。《学记》花了大量篇幅纠缠于此问题,且倾向明显...

评分

体例微嫌不纯,《治学要语》选择颇见眼光,章石承、黄永年、张寿平等文较可读。所附《著作目录》直接从《年谱》中摘出,所谓“刊本书”云云亦未改动。 龙之所以能成为话题,不仅在其本人经历,更在于他背后牵连的一类人,包括汪。《学记》花了大量篇幅纠缠于此问题,且倾向明显...

用户评价

评分

书名“龙榆生的生平与学术”,生平参看此本与《龙榆生先生年谱》,学术则需具体翻阅其词学论著。近有《龙榆生全集》出,不知其中收录其书信否?

评分

初识龙榆生

评分

词人与学人

评分

初识龙榆生

评分

从此书呈现的材料看,龙榆生的事迹可研究处尚多,大有用武之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