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初版于1922年,是梁漱溟新儒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全书共五章,主要包括了本体论、认识论、文化观、历史观和伦理学思想五个部分内容。作者将西方的非理性注意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对东西文化加以比较,极富开创性和启发性。梁漱溟(1893-1988),原名梁鼎焕,毕生致力于中国儒家文化的复兴和著述研究,主要代表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印度哲学概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梁漱溟(1893—1988)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著有《乡村建设理论》、《人心与人生》等。
最近,读起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虽不完全赞同梁老的论述,但他关于东西文化和思想的比较,对我有着抛砖引玉的作用,从他的论述里,我找到了自己对于印度哲学倾向的深层次原因。梁老的观点虽不能解释我全部的人生观,但却部分解释了我之前并没有意识到的地方...
评分读人论著,过去常忽视两点。一是忽略作者思想的前后变化。二是忽略了书中观点产生的由来和过程。《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书后附有梁公《我对人类心理认识前后转变不同》一文,此文不读,便无此想法。 首先是作者思想的变化。《东西方》一书是梁公讲座后的论稿,与《印度...
评分一、作者从征服自然、科学、民主等西方文化的表象入手,探究出近代西方“意欲向前要求”的根本精神,从比较中国、印度文化的特点着眼,探究出中国“意欲自为、调和持中”、印度“意欲反身向后要求”的人生态度。全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对三种文化的归纳简明深刻,令人钦服。 ...
评分高中被梁公圈粉,至今学究高论气难改。
评分劳动工具、社会组织形式、政治制度、文化思想;清帝立宪,大头复辟,军阀混战;古希腊精神,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物质,社会,精神。彼时间,彼地点,被逼到自疑乃至自缢的墙角,文化存废的大事体;于沆砀中描摹三种文化向度的独自演变与合流,一笔一划,五内俱全。剖析西人量化、肢解、求异、求同的能力,早年驳达尔文说对物竞天择的偏向,晚年驳动物的社会本能;探寻孔门真意,探出易化、直觉、顺遂的精要来,承袭自然妙法,真只此孔甫一家。不过二十郎当岁,不容易。说了不少模糊话,且并无一言细涉政治,也就算得理想主义的旧病了。梁君所驳,无非抱残守缺的化石们;梁君所倡,乃教育与社会参与,终究一个入世的“君子以自强不息”耳。3.5
评分对三家思想有了新的了解。。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还不够强大啊~~……
评分文化三路向:1、奋力去取所要之物,满足物质需求。(西方)2、遇到问题不去解决,改造局面以求自我满足。(中国)3、取消这个问题或这种需求。(印度)
评分梁漱溟先生昰一位踏实求真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