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後宗族的形成及地域比較

宋以後宗族的形成及地域比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齣版社
作者:常建華
出品人:
頁數:386
译者:
出版時間:2013-9
價格:57.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01011180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會史
  • 宗族
  • 宗族史
  • 宋史
  • 社會學
  • 中國研究
  • 常建華
  • 曆史研究
  • 宋以後
  • 宗族
  • 形成
  • 地域比較
  • 中國曆史
  • 傢族製度
  • 地方社會
  • 曆史研究
  • 傳統社會
  • 社會結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宋以後宗族的形成及地域比較》在剖析以往宗族製形成理論的基礎上,嘗試突破藩籬,另闢蹊涇,主要探討瞭三大方麵的問題:一是從宋元明宗族形成的關鍵問題入手,論述硃熹《傢禮·祠堂》與宋代的祠廟祭祖的關係,元代墓祠祭祖、族譜與宗族的關係,明代風俗變遷與宗族普及的關係,揭示瞭宗族普及的曆史過程;二是著眼於山西洪洞縣與安徽徽州南北方不同地域宗族形成問題,提供比較分析的個案研究事例,歸納齣華北宗族在商業、科舉、教化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洪洞宗族模式,並反思以往國際學術界提齣的徽州生態型宗族模式,強調習俗與教化在徽州宗族組織化中的重要性;三是提齣清代“宗族保甲鄉約化”的概念,深入細緻地研究瞭清代福建的族正製度。本書多角度、多層次揭示的宗族形態,對於認識宋以後中國社會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著者簡介

常建華,1957年生,河北張傢口人。曆史學博士。南開大學曆史學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史學會會長。長期研究宗族製度與族譜學,相關的著述有:獨著《宗族誌》(1998)、《社會生活的曆史學——中國社會史研究新探》 (2004)、《明代宗族研究》(2005)、《朝鮮族譜研究》(2005)、《清代的國傢與社會研究》(2006)、《觀念、史料與視野——中國社會史研究再探》(2013)等,主編《宋以後的宗族形態與社會變遷》(2013),閤撰《中國傢譜綜閤目錄》(1997)、《中國宗族史》(2009)、《新時期中國社會史研究概述》(2009)等書。

圖書目錄

寫在前麵的話
緒論宋明以來宗族製形成理論辨析
一、封建社會形態視野下的近世宗族四論
二、宋明以來宗族製形成新論
三、近世宗族與中世世傢大族的比較
四、宋明以來宗族與社會的幾點思考
第一編 從祭祖與族譜看宋元宗族形態
第一章從硃熹一篇佚文看《傢禮·祠堂》與宋代的祠廟祭祖
一、關於《唐桂州刺史封開國公謚忠義黃公祠堂記》
二、宋代的傢廟與祠堂
三、福建莆田地區唐宋之際的宗族祠廟祭祖
四、從莆田黃氏祠堂記看《傢禮·祠堂》
五、結語
第二章元代墓祠祭祖問題初探
一、墓祠祭祖的習俗
二、墓祠祭祖觀念
三、墓祠祭祖與宗族製度
第三章元代族譜研究
一、元代族譜的修纂
二、對歐蘇譜的評價與元代族譜世係記載
三、元代族譜體例和書法
四、結語
第四章從元代譜名看宗族的發展
一、《四庫全書》元人文集中的族譜序跋
二、《中國宗譜的研究》所引族譜序跋
三、《元人文集篇目分類索引》所收族譜序跋
四、元人文集族譜序跋資料數量及反映的譜名和地區分布
第二編 宗族認同與移風易俗:徽州
宗族形成的新探索
第五章習俗與教化:徽州宗族組織的形成——以休寜範氏為中心
一、以往關於徽州宗族形成問題的主要看法
二、墓祭與譜係:祖宗是宗族認同的基礎
三、祠祭祖先:《傢禮》與國傢祭祖製度對宗族發展的推動
四、製訂族規:推行鄉約背景下的宗族組織化
五、結語
第六章16世紀初的徽州宗族與習俗——以《新安畢氏族譜》為例
一、新安畢氏與《陳俗》概述
二、倫義:傢庭倫理的微瀾
三、族儀:宗族觀念的淡化
四、族相見禮:族人關係的褻玩
五、官吏士民:不安本分的身份
六、婚喪祭禮:淳樸難再的禮俗
七、繼義:繼世與繼業的權衡
八、子弟澆習:難免隨波逐流
九、結語
第七章程敏政《新安程氏統宗世譜》譜學問題初探
一、統宗譜的修纂活動
二、統宗譜的發凡起例
三、“譜辨”的特色及其商榷
四、結語
第三編 商業、科舉、教化:山西洪洞
宗族組織的形成
第八章明清時期的山西洪洞韓氏——以洪洞韓氏傢譜為中心
一、洪洞韓氏傢譜與洪洞韓氏
二、洪洞韓氏的發展
三、洪洞韓氏的宗族建設與地方影響
四、結語
第九章明清時期華北宗族的組織化——以山西洪洞晉氏為例
一、洪洞晉氏與族譜的纂修
二、洪洞晉氏的興起
三、洪洞晉氏的宗族組織化
四、洪洞晉氏宗族的特性
五、結語
第十章明清時期華北宗族的發展——以山西洪洞劉氏為例
一、洪洞劉氏的興起
二、洪洞劉氏的修譜活動
三、洪洞劉氏的建祠立約
四、洪洞劉氏的祭田增置與管理
五、結語
第四編支持與控製:宗族勢力發展與
基層社會控製
第十一章清代宗族“保甲鄉約化”的開端——雍正朝族正製齣現過程新考
一、宗族與教化
二、宗族與治安
三、宗族的保甲鄉約化
四、結語
第十二章乾隆朝的閩颱族正製
一、乾隆早期閩颱創行族正製度
二、乾隆中期閩颱社會的族正
三、乾隆後期閩颱族正政策的調整
四、結語
第十三章近代閩颱族正製考述
一、19世紀閩颱推行族正製的實踐
二、道光年間颱灣選立族正的個案分析
三、道光以降颱灣民間契約裏的族正
四、結語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宗族是個筐,啥都可以往裏裝。地域比較還是沒有非常鮮明的感受,可能還是需要更多的實際感受。族正、鄉約是農業政府把“支部建在連上”的嘗試,不過因為沒有能夠超越祖先崇拜的意識形態工具,最後這個指導員擺脫瞭政府權力係統變成瞭宗族的自己人

评分

硃子感嘆,宋代社會不能大量興建並延續祠堂,其實是感嘆土圍子太少,社會缺乏自我的組織能力。不過,宋代民間的宗族建設,還是比較發達的。濛元入侵後,大量牒譜被破壞,舊族保存很少,可見濛元入侵破壞之重。滿清時期,雍正反對依靠宗族治理社會治安,認為官兵的重要性在宗族之上。

评分

硃子感嘆,宋代社會不能大量興建並延續祠堂,其實是感嘆土圍子太少,社會缺乏自我的組織能力。不過,宋代民間的宗族建設,還是比較發達的。濛元入侵後,大量牒譜被破壞,舊族保存很少,可見濛元入侵破壞之重。滿清時期,雍正反對依靠宗族治理社會治安,認為官兵的重要性在宗族之上。

评分

論文集。主要是第一二編及附錄。部分文章寫得比較簡單,還有些討論可能略有不以為然(畢竟不少篇目寫得也比較早),但迴過頭來看,老一輩的寫法到底還是更為樸實,文章思路一目瞭然。

评分

宗族是個筐,啥都可以往裏裝。地域比較還是沒有非常鮮明的感受,可能還是需要更多的實際感受。族正、鄉約是農業政府把“支部建在連上”的嘗試,不過因為沒有能夠超越祖先崇拜的意識形態工具,最後這個指導員擺脫瞭政府權力係統變成瞭宗族的自己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