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布洛赫是20世纪极为重要的史学大师,作为大师一生治史经验的结晶,本书从历史审美的角度着眼,为历史研究的合法性进行辩护,提醒世人注重求真的同时,也要悉心保存历史的诗意;在对历史进行体悟的同时,要善于从历史遗迹找寻历史的脉络,注重培养历史学家的想象力,由古知今,由今知 古,力求通古今之变,提升历史研究的境界。
马克·布洛克(Mare Bloch,1886-1944),年鉴学派创始人之一,法国犹太裔史学大师。1929年,与同事吕西安-费弗尔合作,创办并主编“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曾任斯特拉斯堡大学(1921-1936)、巴黎大学(1937-1940)、蒙彼利埃大学(1941-1942)等校教授。1943年,在里昂加入自由射手组织,成为抵抗运动的一员。1944年6月,被德国人杀害。著有《法国农村史》、《奇特的溃败》《封建社会》《历史学家的技艺》和“史学论文集》等书。20世纪末法国出版的《历史科学辞典》称他为“本世纪两到三位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或许,是他给予了历史科学的变革以最具决定意义的也最为持久的影响”。
张和声,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要从事西方史学史的研究。今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注:对于一个人物,一种思潮的评价不能脱离于其时代,对于布洛赫这本紧密扎根于其时代的作品尤其如此。本文第一部分是对本书作者,学派和时代的简要介绍。 1. 马克-布洛赫与他的时代 马克-布洛赫其人 马克-布洛赫,乃是是法国名噪一时的年鉴学派领袖及其创始人。马氏1886年...
评分读书人都对历史都抱有一种雄心,即便布洛赫也不例外。他忠告了他的儿子和历史观众们,作为历史学家或者历史手艺人的角色,如何去激励自己,并且穿越时空,把历史作为一种信仰和存在去重新撰述。 我看的版本更早一些,上海社科院92年版。名叫《历史学家的技艺》。 现在看,翻译...
评分赵丙祥老师布置作业,让大家就这本书写一篇书评。现在把我的书评贴上来。 第一次写书评,忐忑不安,恳请赐教。 《为历史作辩护》的作者马克 布洛赫在他这本书导言的一开头,用这个问题开启了全书的论述。可以这么说,这本书的写作初衷,是为了回答“历史有什么用”这个问题,...
评分这本小书断断续续读了三周。很多研究都称年鉴学者没有留下系统的方法论作品,但一般会提及此书。本书虽然短小,但基本概括了早期年鉴(布洛赫与费弗尔)的理论方法,并且正如作者所说,很多观点直接取自于费弗尔。作者反对纯实证主义史学,认为历史学对象是复数的人类,强调特定历史时期的总体社会状况或整体史观。不过,布洛赫并非轻视史料,其对证据考证的突出可见对历史真实的重视,但历史学者在研究时可以对史料做出更精细的处理,不盲信无意识史料,通过多学科合作,扩大一手史料的来源,并在辨伪之余观察史料背后的动机与心理。证据的辨伪不是历史研究的终点,要在此基础上理解人类差异与交往。历史研究中语言作为分析工具,尤其是“术语”具归纳特质。布洛赫反对单一政治时段划分,强调不同长度时间的不同精确性,有布罗代尔“长时段”论的影子。
评分并没有想象的刺激。。
评分翻译还好,最后那篇后记真是够了。 对了对了,普列汉诺夫,嗯嗯。
评分这本小书断断续续读了三周。很多研究都称年鉴学者没有留下系统的方法论作品,但一般会提及此书。本书虽然短小,但基本概括了早期年鉴(布洛赫与费弗尔)的理论方法,并且正如作者所说,很多观点直接取自于费弗尔。作者反对纯实证主义史学,认为历史学对象是复数的人类,强调特定历史时期的总体社会状况或整体史观。不过,布洛赫并非轻视史料,其对证据考证的突出可见对历史真实的重视,但历史学者在研究时可以对史料做出更精细的处理,不盲信无意识史料,通过多学科合作,扩大一手史料的来源,并在辨伪之余观察史料背后的动机与心理。证据的辨伪不是历史研究的终点,要在此基础上理解人类差异与交往。历史研究中语言作为分析工具,尤其是“术语”具归纳特质。布洛赫反对单一政治时段划分,强调不同长度时间的不同精确性,有布罗代尔“长时段”论的影子。
评分翻译还好,最后那篇后记真是够了。 对了对了,普列汉诺夫,嗯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