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风气与现代转型

学术风气与现代转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刘小云
出品人:
页数:376
译者:
出版时间:2013-9
价格:4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45645
丛书系列: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丛书
图书标签:
  • 学术史
  • 思想史
  • 近代史
  • 中山大学
  • 2013
  • 民俗学
  • 待购
  • 學術史
  • 学术风气
  • 现代转型
  • 社会变革
  • 教育发展
  • 思想文化
  • 知识传播
  • 制度变迁
  • 学术自由
  • 批判思维
  • 研究方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现代中国学术经历了中西新旧的碰撞与交融,学术风气的转变往往还与学者之间的思想分歧、人事纠葛相交织,呈现出错综复杂的面貌。

中山大学人文学科在20世纪的前半期,因其地缘优势和人文政治的优势,形成了开放、民主的学术研究氛围。本书对傅斯年、顾颉刚、朱谦之的教学与学术交往加以深入研究,还涉及史禄国、古直、容肇祖、朱希祖、杨成志等中大人文学者的学术活动,论述了中大语史所、读经风波、现代史学运动、民俗学人类学诸问题,扼要又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现代学术转型中的至关重要的一页。

作者简介

刘小云 (1968.7.— ),女,汉族,湖南祁东县人。博士,教授,现任玉林师范学院政史学院副院长。1986-1990年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7-2000年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师从范忠程教授,获中国近现代史硕士学位。2004-2007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师从桑兵教授,获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博士学位。2000年聘为玉林师范学院讲师,2004年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以来,在《求索》、《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船山学刊》、《吉首大学学报》、《学术探索》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院级课题3项、厅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3项、国家级课题1项,获得院级奖励4项、省(厅)级以上奖励5项。

目录信息

绪论
学术史
史料与方法
第一章 从国学到史学
第一节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的建立
第二节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各学会的创立与活动
第三节 “作语言历史学之科学研究”
第四节 学术分歧与人事纠葛
第二章 “中大读经”
第一节 中山大学读经课程设置及其校内反应
第二节 中山大学中文系读经课程的实施
第三节 校外回响:武人倡行读经
第四节 中山大学读经迭起风波
第五节 “中大读经”遗风余韵
第三章 “现代史学运动”
第一节 “时代化”、“科学化”的“新史学”
第二节 “现代史学”社会科学化背景下的中大哲学、社会学
第三节 “现代史学”旗帜下的学术分歧
第四节 “现代史学”的“良友”及其批评者
第四章 从民俗学到人类学
第一节 中山大学民俗学东山再起
第二节 “西南夷地百蛮种,都是神明胄裔分”
第三节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设立
结语
后记
附表
征引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整理国故以及史学为一切学科总汇的相似性,使得分界模糊的学科有所互动整合。而现代中国学术的转型,不仅表现于西学冲击影响下固有学术的改变,就是外来概念、知识学术系统本身,由于来自社会历史文化各异的国度,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传播过程中增加了中国学人认知、理解和取舍的难度,也会不断有所调整演化。民俗学转向人类学即为典型。发轫于北大国学门的中国民俗学,到中大出现两次转折。先是从北大民俗学的新文学转向中大民俗学的新史学;继而,以西南民族调查为凭借,民俗学逐渐转向人类学,并摆脱依附史学的地位,独立成为专门学科,中大因而成为中国人类学在南方的重镇。

评分

半部中大的民俗学研究史。前有程美宝在“地域—国家”体系内的广东民俗学运动论述,后有施爱东在学科体系内的学理与人事生发,加之陈以爱的北大国学门研究与桑兵的中大及民国学术史梳理,感觉刘小云并未杀出血路。满纸他人言,何处作者说。第四章的前言部分反而是我所期待的路径。【另,罗志田《中国传统的负面整体化》以及陈受颐对读经的评述】

评分

整理国故以及史学为一切学科总汇的相似性,使得分界模糊的学科有所互动整合。而现代中国学术的转型,不仅表现于西学冲击影响下固有学术的改变,就是外来概念、知识学术系统本身,由于来自社会历史文化各异的国度,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传播过程中增加了中国学人认知、理解和取舍的难度,也会不断有所调整演化。民俗学转向人类学即为典型。发轫于北大国学门的中国民俗学,到中大出现两次转折。先是从北大民俗学的新文学转向中大民俗学的新史学;继而,以西南民族调查为凭借,民俗学逐渐转向人类学,并摆脱依附史学的地位,独立成为专门学科,中大因而成为中国人类学在南方的重镇。

评分

整理国故以及史学为一切学科总汇的相似性,使得分界模糊的学科有所互动整合。而现代中国学术的转型,不仅表现于西学冲击影响下固有学术的改变,就是外来概念、知识学术系统本身,由于来自社会历史文化各异的国度,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传播过程中增加了中国学人认知、理解和取舍的难度,也会不断有所调整演化。民俗学转向人类学即为典型。发轫于北大国学门的中国民俗学,到中大出现两次转折。先是从北大民俗学的新文学转向中大民俗学的新史学;继而,以西南民族调查为凭借,民俗学逐渐转向人类学,并摆脱依附史学的地位,独立成为专门学科,中大因而成为中国人类学在南方的重镇。

评分

半部中大的民俗学研究史。前有程美宝在“地域—国家”体系内的广东民俗学运动论述,后有施爱东在学科体系内的学理与人事生发,加之陈以爱的北大国学门研究与桑兵的中大及民国学术史梳理,感觉刘小云并未杀出血路。满纸他人言,何处作者说。第四章的前言部分反而是我所期待的路径。【另,罗志田《中国传统的负面整体化》以及陈受颐对读经的评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