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科举

疯狂的科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潘剑冰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13-7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808799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科举
  • 文化
  • 疯狂的科举
  • 科举考试
  • 科举史
  •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政治
  • 科举
  • 历史
  • 古代中国
  • 考试制度
  • 社会变迁
  • 文化现象
  • 明清时期
  • 读书人
  • 奋斗故事
  • 民间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看1300年科举制度,如何从一种完备的人才选拔机制走向没落?

历代王朝是如何运用科举手段实现笼络英才的政治诉求?

科举舞弊与防弊又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精彩拉锯?

科举被外国人称为“世界第五大发明”,一千多年来,很少有一种制度能如此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数以亿计人们的生活。一个多世纪以前,在那样一个“无为而治”,官与民很少打交道的时代,再没有一种事情可以像科举考试这样让举国为之疯狂,让“全国总动员”起来。虽然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但是只有到了清朝才达到一个最鼎盛最高峰最完备的阶段,并由此盛极而衰而死。因此,要看科举,哪个朝代也比不上清朝。

本书以清代科举为蓝本,作者在大量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参阅了众多清代以来的名人自传、回忆录、日记,以及众多清代和近现代学者的笔记、杂谈、文集、奏章、小说等,真实可信、形象丰满,诸多的趣闻逸事既可揭开我们心中的谜团,也足以令我们解颐。作者以这种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尘封已久的科举制度,化抽象为形象,让我们在冰冷的词汇与枯涩的制度中感受到可以触摸的温情。

作者简介

潘剑冰,80后实力派作家。出生于闽南古镇,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以“幽默兼优雅,深情且深刻”的独特写作风格深受读者喜爱,近年来已出版《率性林语堂》、《豪客丁玲》、《民国课堂》等多部著作。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再回首,私塾已百年/001
私塾的学生们没有固定的活动时间,但是死板的教育制度让他们寻找一切可能玩乐的机会,那个时代 的孩子身上的那种野性,以及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的精神,是现在的人所无法比拟的。
一 难忘的入学第一天 /002
二 以前的启蒙教育是这样的(上)/007
三 以前的启蒙教育是这样的(下)/011
四 你所不了解的八股文(上)/015
五 你所不了解的八股文(下)/018
第二章 别拿秀才不当干部/023
虽说“秀才”两字不起眼,离做官还八字没一撇,但在士绅自治的体制,这些秀才绅士们在处理公 共事务的过程中,自然也享受了种种好处,积累了人 脉,致富的门路也多了起来,不少人开始从无产阶级 发展为地主阶级。
一 “鸡肋”化的县试和府试(上) /024
二 “鸡肋”化的县试和府试(下) /028
三 院试:人生第一次大考(上)/032
四 院试:人生第一次大考(下)/036
五 秀才:光荣由此开始(上)/040
六 秀才:光荣由此开始(下)/044
第三章 从秀才到举人的长征路/047
秀才,官方的称呼叫“生员”。生员又分为附生、增生、廪生三个等级,廪生就可以吃上皇粮了。而决定 秀才等级的考试为三年两考,第一年岁考,第二年科 考。科考不及就丢掉了考举人的资格。很多没中举的秀 才常年参加岁科试,以至于患上了考试综合征。
一 秀才好做岁考难 /048
二 贡生:“飞机”中的“战斗机”(上)/052
三 贡生:“飞机”中的“战斗机”(下)/055
四 监生:“母校”只存在于想象中 /058
五 书院:古代的高等学府(上)/063
六 书院:古代的高等学府(下)/068
第四章 我是举人我怕谁/073
范进中举的故事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中举的前一刻范进还要抱着老母鸡到集市上去换口粮,后一刻却 可呼风唤雨,这样剧烈的反差难怪他要开心得差点失 心疯。中举的确是一件需要大庆特庆的事,很多人就 是从此开始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中了秀才后,别 人称他为“相公”,而中了举人后,就要改口叫“老 爷”了。
一 让人爱恨交加的贡院 /074
二 你所意想不到的乡试(上)/079
三 你所意想不到的乡试(下)/084
四 发榜后的悲喜剧(上)/090
五 发榜后的悲喜剧(下)/095
第五章 牛气冲天的进士们/101
金榜题名时,象征着无上荣耀的午门中门将为鼎甲三人徐徐开启。出宫时,状元、榜眼、探花特例走 午门正中,这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通过,就连皇后也 只有大婚那天才能走一遭,其他王子皇孙、文武大臣 都没机会从这出入。
一 会试背后的较量(上)/102
二 会试背后的较量(下)/106
三 真实的殿试 /111
四 鼎甲产生的内幕(上)/116
五 鼎甲产生的内幕(下)/121
六 人生至乐:金榜题名时(上)/126
七 人生至乐:金榜题名时(下)/131
第六章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137
科举路上的跌跌撞撞和高中状元的荣光背后,有许多为人津津乐道的幕后故事:有人溜须拍马,有人 受赏提携,也有人“三更灯火五更鸡”勤读不辍……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各种模式可资借鉴。
一 毕沅:从秘书到状元是条捷径/138
二 钱棨:大清“六元”,唯我一人/144
三 龙汝言:拍马状元的诡谲人生/149
四 张謇:从军归来夺魁首/155
五 刘春霖:第一人中最后人/163

第七章 翰林院的幸福生活/169
知道翰林都是些什么人吗?他们是当今天子的近臣,是未来皇帝的老师,七品县令可能一辈子都不知 道皇帝长什么样,而翰林却可以直达天听,对皇帝说 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发生杠杆效应,撬动旁人仕途。
一 翰林院那些事儿(上)/170
二 翰林院那些事儿(下)/175
三 骄傲无比的翰林们(上)/180
四 骄傲无比的翰林们(下)/184
第八章 防不胜防的考试舞弊/189
清朝的考试回避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种名目非常繁琐,一言难尽。除了亲属回避外,尚有 籍贯回避制度,所以每到乡试季节,考官与考生都要 上演一出跨省大迁徙,堪比现在的春运。
一 舞弊与反舞弊的战争(上)/190
二 舞弊与反舞弊的战争(中)/195
三 舞弊与反舞弊的战争(下)/199
四 清代科场大案(上)/204
五 清代科场大案(中)/211
六 清代科场大案(下)/217
第九章 武科举与洋进士/223
科举虽然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但是每一个时代的人们对于功名的狂热心态都是不会改变的,给这些 留学生们一个名分,授予官职,为我所用,这才是一 举两得的救病之方。
一 武科举的剧情与花絮(上)/224
二 武科举的剧情与花絮(下)/228
三 洋海归也可以考进士(上)/232
四 洋海归也可以考进士(下)/236
五 科举的落日与帝国的斜阳 /24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非常有趣的一本书,看书时再结合现今社会的高考制度,会有一种古今相似的感觉,并且书中有很多奇闻轶事,并且这些奇闻轶事都是有据可查的,在书后也有附载,这也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内容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好书不容错过!  

评分

读书过程中,我发现这书的整个第六章的书眉这块都用不干胶贴着,一共十五页。我好奇就揭掉了不干胶,发现: 原来是这些页的状元的状都写错了,这个错误有点大了。明显是已经印刷成书了,但还没有进入市场时,发现了这个错误,这时候只能用不干胶来弥补了,编校太不用心了,标题...  

评分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科举早已丢到历史的垃圾堆里了,根本无从谈起的兴趣,更不用说做研究了。就算有那么一点印象,也是从《儒林外史》遴选出来的《范进中举》,还有就是鲁迅的小说《孔乙己》,里面只是提到科举的危害性,把它说成了读书人的活棺材。 可是,科举自从隋唐兴起,一...

评分

有人对我国的科举制度给予全盘否定的态度。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  

评分

读书过程中,我发现这书的整个第六章的书眉这块都用不干胶贴着,一共十五页。我好奇就揭掉了不干胶,发现: 原来是这些页的状元的状都写错了,这个错误有点大了。明显是已经印刷成书了,但还没有进入市场时,发现了这个错误,这时候只能用不干胶来弥补了,编校太不用心了,标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样严谨而又有意思的学术著作比那些畅销历史胡说书籍好太多了。不知道为什么看的人却寥寥无几。

评分

垃圾书,傻逼作者,双重标准,满嘴喷粪。对于科举作者懂得根本不多。

评分

功名是古代士子们毕生的追求,进士及第,钦点翰林更是人生之巅峰。你可以说科举它是刻板的,甚至腐朽,但你找不出一条比它更好更公平的路。沧海桑田现如今的高考,公务员选拔考试不也是如此?

评分

如果您想了解科举制度,这本书可以说是最好的启蒙读物之一,虽然有缺陷,但是瑕不掩瑜!读了两遍,很有趣味!

评分

写的很差 已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