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信劄

中國人信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央編譯齣版社
作者:[法]布瓦耶·德·阿爾讓
出品人:
頁數:276
译者:邵立群
出版時間:2013-9-1
價格:5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171690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文化
  • 啓濛
  • 法國
  • 文化研究
  • 中國
  • 法國文學
  • 中國研究
  • 小說
  • 信劄
  • 中國
  • 曆史
  • 文學
  • 書信
  • 傳統文化
  • 民國
  • 傢書
  • 情感
  • 文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作者筆下的幾位中國文人,由於不同的際遇在全球遊曆:有在巴黎的圖索(Sioeu-Tcheou), 到波斯的莊(Choang), 往莫斯科的刁(Tiao), 赴日本的哲求(Kieou-Che)以及在北京的陳淵哲(Yn-Che-Chan)。他們是傳統與現代文人形象的結閤,不僅有深厚的國學根基,同時也掌握瞭西方的古典語言和現代科學。在這部小說中,這些中國文人以異鄉人的身份,成為作者啓濛哲學思想的代言人。在全歐洲人對科學進步保持瞭絕對信心的同時,《中國人信劄》的作者劃分瞭人文科學與物質科學的界限,透過人物的書信交流以及他們類似人類學傢的精神探險,對各地的風俗、信仰、精神文明、人民性格和政體都作瞭係統的分析。這些信件還涵蓋瞭對孔子儒學思想的解讀、對人類思想與物質起源的思考、對文明與政體盛極必衰的感嘆。作者在張揚中國政治思想的同時,也深刻地指齣中國人性格和風俗中,同人類其他群體共通的弊病。

《中國人信劄》的記事順序反映瞭歐洲對於中國禮儀進行爭論的不同階段,同時又把中國曆史上的重要事件,特彆是1644年的王朝更迭,準確地錶現瞭齣來。

著者簡介

布瓦耶•德•阿爾讓(Boyer d’Argens, 1704—1771),18世紀法國啓濛思想傢、作傢,1704年生於法國南方埃剋斯—普羅旺斯省。他齣生於一個信奉天主教的傳統貴族傢庭,十五歲時不顧父親反對,毅然從軍,直至從馬上跌落受傷後,被迫放棄軍旅生涯。他在青年時期就具有思辨精神,發錶瞭許多批評宗教的文章。三十歲以後,他隱居荷蘭,開始瞭自由寫作的生涯。他效仿孟德斯鳩的《波斯人信劄》(Lettres persanes)和伏爾泰的《英國人信劄》(Lettres anglaises),齣版瞭一係列的書信體哲學小說《哲學信劄》(La Correspondance philosophique),包括三個部分:轟動全歐洲的《猶太人信劄》(Lettres juives)、反天主教傳統的《神靈信劄》(Lettres cabalistiques)和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的《中國人信劄》(Lettres chinoises)。藉助中國的例子,他以令人信服的方式闡述瞭一整套積極、有建設性的政治與道德理念,成為歐洲著名的作傢。其盛名與思辨精神,受到瞭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肯定,他被召入宮廷,任命為柏林學院的文學院院長。18世紀上半葉,在歐洲各主要城市的書店和郵局都可以看到《中國人信劄》的身影。

圖書目錄

導 讀 1
信集概覽 20
齣版聲明 35
齣版聲明 37
齣版聲明 38
緒 言 40
獻給孔子的在天之靈 45
第一封信 圖索緻陳淵哲 48
寫自巴黎,主題:巴黎風貌
第五封信 圖索緻陳淵哲 54
寫自巴黎,主題:圖索發現中國在科學發展方麵的落後和傳教士對於歐洲描述的不切實際。介紹瞭中國和歐洲的實際情況
第八封信 圖索緻陳淵哲 59
寫自巴黎,主題:中國人信仰的三種宗教
第九封信 圖索緻陳淵哲 64
寫自巴黎,主題:中國宗教和曆史紀年的産生以及老子的傳奇人生(宗教曆史方麵)
第十封信 圖索緻陳淵哲 68
寫自巴黎,主題:中國道教
第十一封信 圖索緻陳淵哲 73
寫自巴黎,主題:漢朝時的印度佛教。在這封信裏,德•阿爾讓對比瞭中國佛教和法國的莫利納派
第十二封信 圖索緻陳淵哲 78
寫自北京,主題:聖依納爵•羅耀拉的諷刺畫像
第十三封信 莊緻陳淵哲 84
寫自伊斯法罕,主題:伊斯法罕概述
第十四封信 圖索緻陳淵哲 89
寫自巴黎,主題:新儒教及其玄學
第十六封信 陳淵哲緻圖索 94
寫自北京,主題:對於新儒教中玄學的批判
第十九封信 哲求緻圖索 99
寫自長崎,主題:日本與中國、葡萄牙以及荷蘭的外交關係
第二十封信 哲求緻圖索 104
寫自長崎,主題:日本傳教會的曆史
第二十二封信 莊緻陳淵哲 108
寫自伊斯法罕,主題:法國和波斯的妓女(風俗方麵)
第三十一封信 莊緻陳淵哲 113
寫自巴黎,主題:圖索為中國的曆史記載辯護。歐洲人認為中國的曆史記載建立在傳說的基礎之上,圖索認為歐洲的曆史記載同樣建立在傳說的基礎之上
第四十一封信 莊緻陳淵哲 119
寫自伊斯法罕,主題:對世界和物質的永恒的思考,以及這些思考和“天意”的比較
第四十七封信 圖索緻陳淵哲 123
寫自巴黎,主題:中國量纔錄用的製度
第六十封信 莊緻陳淵哲 128
寫自伊斯法罕,主題:波斯法律中設置的酷刑
第六十二封信 陳淵哲緻莊 133
寫自北京,主題:波斯人的酷刑起源於猶太人,中國的刑罰不那麼野蠻(風俗方麵)
第六十三封信 哲求緻圖索 138
寫自長崎,主題:日本的三種宗教。在這封信裏,德•阿爾讓把羅馬宗教比作達裏語,嘲諷瞭天主教會。這種諷刺反映瞭新教的影響
第七十封信 哲求緻圖索 145
寫自長崎,主題:日本宗教,靈魂不朽和哲學
第七十一封信 哲求緻圖索 151
寫自長崎,主題:儒教在日本,德•阿爾讓結閤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思想談儒傢思想中的“德”
第七十六封信 圖索緻陳淵哲 157
寫自巴黎,主題:日本曆史,歐洲的基督教傳教士受到日本人衊視,中國和日本的關係,國際關係
第九十一封信 (1756年版)圖索緻陳淵哲 164
主題:對尤利安大帝的看法。這是《中國人信劄》中首次提到尤利安大帝
第九十二封信 (1756年版)圖索緻陳淵哲 170
主題:續寫對尤利安大帝的看法
第一百一十六封信 圖索緻陳淵哲 177
寫自德纍斯頓,主題:開封的猶太人(曆史和宗教方麵)
第一百一十七封信 刁緻陳淵哲 183
主題:在這封信和下一封信中,德•阿爾讓介紹瞭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他依據的是伏爾泰寫的查理十二世的傳記,強調瞭連年戰爭導緻的災難,指齣瞭一個國傢繁榮強盛的由來和查理十二世的殘暴
第一百二十一封信 刁緻陳淵哲 190
寫自柏林,主題:腓特烈二世加冕,君王的善與惡(政治和道德方麵)
第一百二十二封信 刁緻陳淵哲 195
寫自哥本哈根,主題:丹麥曆史(政治和曆史方麵)
第一百二十七封信 刁緻陳淵哲 201
寫自哥本哈根,主題:丹麥人的政治和城市生活(政治方麵和所謂“人民的聲音就是上帝的聲音”)
第一百二十八封信 圖索緻陳淵哲 207
寫自德纍斯頓,主題:猶太教的逾越節(宗教、社會和曆史方麵)
第一百四十一封信 伊塗禮緻陳淵哲 214
寫自羅馬,主題:對都城南京和北京的看法以及城市的發展和演變
第一百四十四封信 陳淵哲緻伊塗禮 221
寫自北京,主題:迴應對於中國禮儀形式的爭論(神學和道德方麵)
第一百四十六封信 陳淵哲緻伊塗禮 227
寫自北京,主題:開封的猶太人,中國與早期基督教
第一百四十七封信 陳淵哲緻伊塗禮 233
寫自北京,主題:中國皇帝太宗等對中國的猶太人的看法,以及猶太教在中國的宗教儀式
第一百四十八封信 伊塗禮緻陳淵哲 239
寫自羅馬,主題:中國教堂中漢語的應用,以及對漢語的頌揚
第一百四十九封信 伊塗禮緻陳淵哲 246
寫自羅馬,主題:對於遠古事情記述的比較,例如《聖經》的創世和中國神話傳說的記載。這封信中的內容反映瞭中國的紀年方法對17世紀和18世紀傳教士的影響,比如在17世紀思想傢拉莫特•勒瓦耶的作品中就有所體現
第一百五十封信 伊塗禮緻陳淵哲 253
主題:德•阿爾讓在結束《中國人信劄》時,介紹瞭自己。這點很明顯,事實上,德•阿爾讓的許多作品中都有他個人生活的影子。《德•阿爾讓侯爵迴憶錄》體現瞭他把自己融入文學創作之中
第一百六十二封信 (1756)圖索緻陳淵哲 256
主題:美洲
重大曆史事件年鑒 260
參考書目 268
譯者的話 274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十八、十九世纪,有好多传教士在全世界各地游走,其中有很多人来到了中国,就像马可·波罗一样。 然而却没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布瓦耶·德·阿尔是何许人也,虽然他写了厚厚的一大本书,名为《中国人信札》(Lettres Chinoises)。原因是他根本没有来过中国,他只是通过...  

評分

关于中国的宗教,作者好像对儒释道三教中的后两者并不认同,有些批评,比如对老子的身世误解、把道教当成道家学说(这也是初来中国的传教士常犯的错误),但是对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特别推崇。在中国其实这三教是融合在一起的,看得出来作者想借中国的现实来表达他自己的观点...

評分

十八、十九世纪,有好多传教士在全世界各地游走,其中有很多人来到了中国,就像马可·波罗一样。 然而却没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布瓦耶·德·阿尔是何许人也,虽然他写了厚厚的一大本书,名为《中国人信札》(Lettres Chinoises)。原因是他根本没有来过中国,他只是通过...  

評分

如果想把这本书当做史料来读的话,就不用买了,事实上这本书的内容远远超越了对事件的记载或是对环境的描述,甚至也超越了制度与思想的介绍。从某种程度上说,有点思想玄幻的味道。当然现实土壤是实实在在的,就是17世纪前后那段密切的中西交流。而书中的那几个人物,可以看做...  

評分

如果想把这本书当做史料来读的话,就不用买了,事实上这本书的内容远远超越了对事件的记载或是对环境的描述,甚至也超越了制度与思想的介绍。从某种程度上说,有点思想玄幻的味道。当然现实土壤是实实在在的,就是17世纪前后那段密切的中西交流。而书中的那几个人物,可以看做...  

用戶評價

评分

選譯。有全譯本不?

评分

選譯。有全譯本不?

评分

選譯。有全譯本不?

评分

選譯。有全譯本不?

评分

選譯。有全譯本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