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文地理 2、颱灣文化
《新周刊》,“中國最新銳的時事生活周刊”, 由廣東齣版集團、三九企業集團聯閤創辦於1996年8月18日,十二年猛進,已成為中國社會變遷最敏銳的觀察者與記錄者。
《新周刊》是讀者眼中暢快淋灕的“觀點供應商”,它始終給讀者帶來新鮮的撞擊與概念,引導讀者關注正在發生和將要發生 的趨勢。閱讀著《新周刊》成長的新銳青年,如今已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中堅力量。
《新周刊》是媒體同行和創意工作者眼中的“話題發源地”。“弱智的中國電視”、“飄一代”、“她世紀”、“第四城”、“無厘頭.com”、“80年代下的蛋”、“忽然中産”、“賤客來瞭”、“女人生猛”……《新周刊》的眾多經典專題以及一年一度的“大盤點”、“情人節特輯”等,至今仍在不斷被引用和演繹。
《新周刊》是商傢及投資人眼中不可忽略的“智囊”和“思想庫”,每年發布的“四大榜”——“中國年度新銳榜”、“生活方式創意榜”、“中國電視節目榜”和“中國城市魅力榜”,更成為時代生活、經濟、文化、城市發展的風嚮標。
1. 台湾是世界上人均拥有摩托车数量最多的地方 2. 台北人说地震大了,往外跑往往更不安全,不如躲在床下或桌下,反正建筑物抗震;而宜兰人则说,房子都是自己盖的,地基全有这方面的考虑,如果房子塌了,那就是谁也抗不住的“9·21” 3. 7-11 在台湾叫超商,这里可以打印、复...
評分这本书比《我们台湾这些年》要更好,从内地、台湾、香港不同人的视角看台湾,似乎更有趣鲜活得多。 去了台湾两次,一次是在金门,一次是在本岛。第一次还是会小心翼翼问本地人一些生活方式、如何看待大陆的问题,到第二次,已经对政治差异什么的没有任何兴趣了。台湾人真正的...
評分原杂志20块,通常书店打折卖到16,起码还是全铜板纸印刷,还有缘起啊策划啊周边啊一些内容。这本书,定价那么高,网店打折也要28块,全都是用质量极差的纸张印刷,没有一页是彩页。尤其是人物介绍那一块,你说是正版书都没人信。新周刊苦心积累的名声全毁在这套书上了~
評分我是在从瑞芳到花莲的自强号上打开这本书的。它来自Kindle上的推荐,起初我以为是一本游记;读下去才发现这本书简直是一本台湾的小型人文“百科全书”;待到读毕,幡然醒悟,原来它还是一本游记——一本当今台湾人文的导览手册。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首部分分别介绍“必须知道的...
評分作为《新周刊》杂志出品的台湾专辑,对于台湾的描摹和解读没有什么学术意味和深度,但有来自各行各业各类人士拉拉杂杂的观感和短评,在赴台前花点零碎时间翻翻倒也不错。当时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买的,不过出发前大概只翻了一半,并没有读完。最近整理书架,想起来要把那些读得...
颱灣人對颱灣的愛就是跟我們對祖國的愛不一樣,我想這種東西就叫做歸屬感。我好羨慕颱灣人。
评分南波灣就完瞭
评分南波灣就完瞭
评分挺有意思的書啊,風格就很“新周刊”啊,颱北101嘛,所以書的內容就是101個颱灣人,101件颱灣事,愛恨颱灣的101個理由等等等
评分等你陪我去看那一片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