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全球躁郁症研究顶尖权威、超级畅销书作家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以躁郁症患者和研究者双重身份撰写的权威之作,为我们细腻呈现了自己从少女时代起与躁郁症纠缠的心路历程。
作者杰米森记录了自己从第一次躁郁症发作,到本书完成的近30年时间中,与躁郁症共处的点点滴滴。本书呈现的是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感悟和体验,让一个深受躁狂和抑郁双重情感障碍折磨的病人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看到一个游走在兴奋和低沉边缘的痛苦灵魂,帮我们真正走进躁郁症病人的内心。作为一个躁郁症患者,杰米森是如何成为了躁郁症专家?躁郁症患者的身份给了她怎样的困扰与帮助?她又为躁郁症患者们做了些什么?本书将一一解答。
因为杰米森的勇气与坚持,不仅可以帮助病患正确看待自己,还极大地改变了整个社会对心理病患持有的偏见,掀起了一次超越偏见、接纳心理病患的浪潮,更推动美国国会立法实现了心理病患的保险平权制度。本书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超过20周,获《华盛顿邮报》年度最佳图书大奖,全球15种语言发行。
本书是杰米森“躁郁天才”四部曲之一,其他三本分别为《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下)《天才向左,疯子向右(上):躁郁症与伟大的艺术巨匠》《天才向左,疯子向右(下):躁郁症与影响世界的人》。
世界躁郁症研究领域顶尖专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教授,情感障碍中心主任;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荣誉教授;加拿大心理协会荣誉主席及董事会成员。
荣获美国及全球诸多科学奖项:1995年,美国心理卫生协会(NMHA)威廉斯蒂伦奖;1996年,美国自杀预防基金会研究大奖;1999年,精神健康社区领袖奖;2001年获选麦克阿瑟奖;2002年获选哈佛大学杰出学者;2003年获选牛津大学利奇菲尔德学者奖。曾入选“全美最佳医生”行列,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之医界英雄”。
为躁郁症正名的医界英雄。从15岁躁郁症初次来袭,到如今的世界级权威地位,杰米森用自己的努力,为更多躁郁症甚至精神疾病患者赢得了关注和理解,将"疯子"的铭牌从精神疾病的大理石墙面上敲凿下来。“无论结果如何,大声疾呼都比继续保持沉默更好!” 因为杰米森的勇气与坚持,不仅可以帮助病患正确看待自己,还极大地改变了整个社会对心理病患持有的偏见,掀起了一次超越偏见、接纳心理病患的浪潮,更推动美国国会立法实现了心理病患的保险平权制度。
抑郁症和躁郁症的患者,如果稍微对这种病有了解,经历过几次复发,就默默在心里面明白自己将一辈子与潜在的“黑狗”相伴,不敢乱停药,不敢期待病魔是永远地远离。 向X先生推荐这本书,x先生本身也是一位躁郁患者,他说,“不看,作者自己也是躁郁症,能写出什...
评分她是一个躁郁症患者 她也是一个精神科女医生 同时 她也要做一个女人的角色 看来这真是一个喜欢贴标签的世界 在我看来 这既不是猎奇 也不是科普 作为一部在心理学界算得上有名气的书 更多的是一本传记 加上最近有出版社又重新出了一个版本 巧的是 我在书柜上翻到了这本书 ...
评分我真诚的相信由于躁郁症,我感受到更多的东西,感受也更加深刻;拥有了更多的体验,体验也更为强烈;给与了更多的爱,也得到了更多;因为哭得更多,所以欢笑也更为频繁;因为经历过冬日,所以也更能欣赏春天;因为死亡如紧衣一般,所以我更了解生命的意义;因为看到人性中最善...
评分纠结的生命,需要乐观。 躁郁症,其实在我看来,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极端情绪化,得了这种病,确实是件很倒霉的事。心里得不到平静,总是处在某种饱满的情绪中,或高亢,或抑郁,不得安宁。躁,郁,没准是一种恶性循环。在你的情绪处于极度高涨一段时间之后,身心必...
评分11万字,看了三小时,躁郁症专业上来说是躁动和抑郁交替出现,躁动的时候很兴奋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才思敏捷,抑郁的时候什么都不能,气质性地觉低落。作者从专业的角度把症状解释清楚了,与此同时也从患者的角度来说明了为什么不愿意服药,一个是吃了锂盐以后就没有办法体会躁动...
这本书更像是作者个人的自传,总而言之就是坚持吃药罢了。然而国内的环境并不如国外那么包容理解。
评分作者很幸运也很酸
评分看过很亲近的人被折磨,所以看这本书很想哭… 想用爱保护好身边人
评分作者很幸运也很酸
评分看过很亲近的人被折磨,所以看这本书很想哭… 想用爱保护好身边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