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斯坦纳 George Steiner (1929 - ),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大师与翻译理论家,当代杰出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熟谙英、法、德等数国语言与文化,执教于牛津、哈佛等著名高校。主要研究语言、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二战”大屠杀的影响。美国文理学院荣誉会员,曾 获法国政府荣誉团骑士级奖章、阿方索·雷耶斯国际奖等多项殊荣。代表作有《语言与沉默》《悲剧之死》《巴别塔之后》等。
译者 李小均,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著有《自由与反讽》、《信仰之海》,译有《薇拉》、《纳博科夫评传》、《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梅尔维尔的政治哲学》、《在西方的目光下》、《在美国》、《古罗马的马车竞赛》、《碎心曲》、《尼采的使命》等。
How do we evaluate the power and utility of language when it has been made to articulate falsehoods in certain totalitarian regimes or has been charged with vulgarity and imprecision in a mass-consumer democracy? How will language react to the increasingly urgent claims of more exact speech such as mathematics and symbolic notation? These are some of the questions Steiner addresses in this elegantly written book, first published in 1967 to international acclaim.
虽然旁征博引,但斯坦纳的批评仍然带着强烈的生命直觉,所以有不少让人惊喜的段落或观点。它勾起了我阅读许多书的冲动。如书中所言,“优秀批评的标志是,它敞开而不是封闭了更多的书。” 最打动我的是《人文素养》、《走出黑暗的语言》和《马克思主义与文学》这几辑里的大部分...
评分一 在批评界有着一些大鲸似的批评家,如哈罗德·布鲁姆、埃德蒙·威尔逊、纳博科夫……他们睿智、敏捷、博学、热情,知识和才华的“吞吐量”惊人。他们在遥远的海面上喷洒钻石般令人欣羡的语言水花,又有能力潜入文学的深海,嬉戏在艺术大洋潜藏的激流中,或直抵神秘瑰丽的海底...
评分【面对斯坦纳先生满载的睿智,我本应沉默的。不过相比于其它篇章,人文素养这一篇关于批评的论断对自己工作有太多启示意义,故而胡乱记录一些。斯坦纳原文都未加引号,见谅。】 乔治·斯坦纳说批评家过的是二手生活,他要依靠他人写作——斯坦纳本人就是这样的批评家。不过人...
评分1、要看和要了解的东西-- 《特雷布林卡集中营》 卢卡奇的作品《历史与阶级意识》 李欧梵《我的哈佛岁月》 奥尔巴赫《论模仿》 赛义德Edward said《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 杰姆逊《马克思主义与形式》《政治无意识》 贝尔森集中营 卡夫卡《审判》 2、思考--- 语言是一套涵盖各种...
评分此书太棒了,居然一直没有进大陆。
评分Great translators...offer to the original not an equivalence, for there can be none, but a vital counterpoise, an echo, faithful yet autonomous, as we find in the dialogue of human love. An act of translation is an act of love. Where it fails, through immodesty or blurred perception, it traduces. Where it succeeds, it incarnates.
评分如果这叫英文的话。。看来我还不知道什么叫英文。。。
评分补记。 R,I,P dear professor ...
评分如果这叫英文的话。。看来我还不知道什么叫英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