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貝·加繆(1913—1960)是法國聲名卓著的小說傢、散文傢和劇作傢,“存在主義”文學的大師。1957年因“熱情而冷靜地闡明瞭當代嚮人類良知提齣的種種問題”而獲諾貝爾文學奬,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奬獲奬作傢之一。
阿爾貝•加繆(1913—1960)是法國聲名卓著的小說傢、散文傢和劇作傢,“存在主義”文學的大師。1957年因“熱情而冷靜地闡明瞭當代嚮人類良知提齣的種種問題”而獲諾貝爾文學奬,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奬獲奬作傢之一。
加繆在他的小說、戲劇、隨筆和論著中深刻地揭示齣人在異己的世界中的孤獨、個人與自身的日益異化,以及罪惡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齣世界的荒誕的同時卻並不絕望和頹喪,他主張要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他為世人指齣瞭一條基督教和馬剋思主義以外的自由人道主義道路。他直麵慘淡人生的勇氣,他“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僅在法國,而且在歐洲並最終在全世界成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導師。
《反与正》再版序言 这样,每一个艺术家便在他的内心深处保留着一眼唯一的泉水,在其一生中滋润着他之所是和他之所说。当这泉水干涸了,人们就渐渐地看到他的作品萎缩,出现了裂纹。那不可见的水流不再灌溉艺术的贫瘠的土地了。 在这个交织着贫穷和光明的世界之中,我曾经长期...
評分在《反与正》里的这段文字: He is scarcely aware of his own existence, but this animal silence makes him cry with pain. 他刚刚意识到他自己的生活,但是,要在这动物性的沉默面前哭泣,他感到困难。(郭译) 应该怎样看待其中的差别?
評分当我阅读加缪的《婚礼集》时,我的心几乎快要融化了,就仿佛已经能品尝到它那香甜的味道,感受到那热烘烘的温度。从遥远而又古老的地中海刮来的风,轻柔地亲吻我的脸,此时我再无它求了,我的心境是多么平和,我又是多么的幸福!一切都不再重要了,海浪刮走了一切,剩下的只有我...
評分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坦诚却又毫不羞愧的说出这句话。他明白了,几乎明白了。然而继续去爱着生命,用一句老话说,看清生活真相的人还继续热爱它的,必定是唯一的英雄。今天很巧,是加缪的诞辰。不过,我在阅读《西西弗神话》时,看见了一位充满人文关怀,抱着智...
評分在《婚礼集》之《杰拉米的风》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距离世界越远,我就越害怕死亡,因为我关心活着的人的命运,而不是静观永世长存的天空。”。按照萨特的说法,加缪的哲学是“肉感”的,充满了对于尘世的眷恋和对于生命的爱。但是这种对实在之物和可亲近之情的爱并不是盲目的...
苦難與陽光,世界的反麵與正麵,愛與絕望,希望與荒謬,這些貫穿加繆作品的主題在其早期的散文集《反與正》中就定下瞭基調。幾篇文章是他在1935至1936年完成的。從中能看到加繆的感受力很敏感,甚至很縴細,這體現在他於他人身上及自己旅途中的窘迫境地等平常生活中的敏銳感受力,他對生活的認識引發瞭他對生命生存的哲思,如:人終究要死,生活的重復,人的孤獨。正是這些哲思讓加繆看到瞭荒謬。而寫於1939年的散文集《婚禮集》,則一改《反與正》抑鬱的筆調,變得明亮起來。看加繆的生平介紹,得知這一期間,物質生活的窘迫得到改善,精神或許因此得到放鬆吧,這期間的加繆,積極投入到具體的旅行中,他不再體味孤獨,也不再思考生存哲理,僅僅是觀賞大自然,在景物中感受生活。
评分22歲的加繆,深刻的天纔觀察傢,滿懷對生活的一腔熱愛寫下的文字,字裏行間都是對美好事物的靜謐熱愛和世俗世界的冷靜思考,被他稱之為終其一生的藝術源泉。偏愛婚禮集。
评分22歲的加繆,深刻的天纔觀察傢,滿懷對生活的一腔熱愛寫下的文字,字裏行間都是對美好事物的靜謐熱愛和世俗世界的冷靜思考,被他稱之為終其一生的藝術源泉。偏愛婚禮集。
评分值得再讀幾遍,很喜歡談死亡的那段觀點,另外還有一句話“希望即等於忍受,而生活就是不要忍受” #2013讀書記錄
评分值得再讀幾遍,很喜歡談死亡的那段觀點,另外還有一句話“希望即等於忍受,而生活就是不要忍受” #2013讀書記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