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法國弗拉馬裏翁齣版社分彆於2002年與2004年齣版的以馬內利修女的《貧窮的富裕》和《活著,為瞭什麼?》的閤集。在《活著,為瞭什麼?》中,作者以法國天纔數學傢、物理學傢、思想傢帕斯卡的《沉思錄》為主軸,深入探討瞭人生存的意義。在以馬內利看來,帕斯卡的思想分為三個範疇——物質的範疇、精神的範疇和心靈的範疇,而帕斯卡思想以及人類曆程的高峰,是在心靈的範疇即愛的範疇裏。正是愛,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和永恒的重量;隻有愛,能夠讓我們帶著我們的偉大和可悲,繼續生活在喜樂之中。而在《貧窮的富裕》中,以馬內利修女則分享瞭她對真正富裕的發現——施予和接受大量的愛,以及獲得幸福的步驟——拋卻外在的富裕,接受匱乏的生活;走齣空洞的自我,以便走嚮他人。以馬內利修女自己正是拋卻物質而讓生命獲得全麵綻放的最具說服力的證人。
以馬內利修女(Soeur Emmanuelle)原名瑪德蓮•桑剛,1908年齣生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1928年正式宣誓成為修女。正如以馬內利的名字一樣,以馬內利修女一生踐行著“神與我們同在”的上帝的旨意,幾乎將畢生精力都獻給瞭窮苦人士。尤其是1971年在她即將退休之際,由於目睹開羅拾垃圾者的艱苦生活條件並為之震動,決定從此生活在他們中間,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1993年,她以85歲的高齡被迫“退休”迴到法國後,繼續為貧窮人士奔走,她的事跡開始逐漸傳播開來,成為繼特蕾莎修女之後,又一位具有世界影響的女性。
美国《时代》周刊07年曾刊发《特蕾莎修女的信仰危机》,引用首次披露的特蕾莎修女写给友人的信,这批信件被兰登书屋以《特蕾莎修女:为我带来光明》为题出版,呈现了特蕾莎修女的内心在信仰上多年经历的精神苦炼,正如她接受诺贝尔和平奖时的讲演所说,“爱是实实在在的,是痛...
評分美国《时代》周刊07年曾刊发《特蕾莎修女的信仰危机》,引用首次披露的特蕾莎修女写给友人的信,这批信件被兰登书屋以《特蕾莎修女:为我带来光明》为题出版,呈现了特蕾莎修女的内心在信仰上多年经历的精神苦炼,正如她接受诺贝尔和平奖时的讲演所说,“爱是实实在在的,是痛...
評分说真的,人长大后似乎就会浮躁起来,多多少少。如今的我回想起来,也会诧异,其实曾经的我是个嗜书如命的孩子。。。呵呵。现在当然还是会读书,只是心境真的不一样了。 言归正传,这本书是从我的学生那里拿来的,上个星期中午,在班里的图书角搜到的。其实学生们捐出来的书,一...
評分说真的,人长大后似乎就会浮躁起来,多多少少。如今的我回想起来,也会诧异,其实曾经的我是个嗜书如命的孩子。。。呵呵。现在当然还是会读书,只是心境真的不一样了。 言归正传,这本书是从我的学生那里拿来的,上个星期中午,在班里的图书角搜到的。其实学生们捐出来的书,一...
評分注意到这本书是因为不久前我用“生命的价值”为命题攻击了别人的虚荣型,我用诡辩的方法试图让别人接受我的观点,但我没没有真正弄明白这个命题。 很巧的是我逛书店的时候就看到了这本书《活着,为了什么》,与我的这个命题不谋而合。几乎是在迫不及待的心情中读完了这...
貧窮的富裕相當好看。
评分讀之!
评分一切是一,每一個都在另一個當中……每一次的與人相遇,都帶給我們用來擴建靈魂住所的一塊石頭,以便讓我們的心能夠接待更多的朋友
评分自我解放的路比5星可貴,永恒的濛昧、局限卻如影隨形,人就是這一切不得不共存。任何關係亦如此。包括書本身,是經受與語言的關係。包括寫的人讀的人就此劈麵一見。
评分宗教給人慰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