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独自来到孤独峰顶,将其他所有人抛诸脑后,将在这里独自面对上帝或者我佛如来,一劳永逸地找出所有存在和苦难的意义,在虚空中来去自如。” 凯鲁亚克在孤独峰上63天的孤绝世界里冥思沉吟,试图参悟生命的玄机,然而下山后他又不得不重新让自己淹没于生活的洪流。他用脚步丈量美利坚合众国的宽度和广度,他穿越不同的国度,然后再度出发。他以一个年轻人的目光审视二战后的美国,而他已经丧失了他的美国梦;为了去了解他的时代,他失去了所有的安全保障,将自己暴露于危险、困苦和生活的悲喜之中。
这是一部孤独天使的手记,孤独、迷狂、悲哀而充满质疑——正如金斯堡在《嚎叫》里曾经写道的:“每一天都是永恒,每个人都是天使。”
这是一部孤独天使的手记,孤独、迷狂、悲哀而充满质疑! 这是自海明威以来对美国浪漫文学传统的第一个清晰可见的发展,凯鲁亚克的写作充满了疯狂的性、滑稽的幽默感、淫邪、视野广泛的路上写作、对美国童年时代以及青春记忆永远的抒情呼唤。 凯鲁亚克在孤独峰上63天的孤绝世界里冥思沉吟,试图参悟生命的玄机,然而下山后他又不得不重新让自己淹没于生活的洪流。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1922年3月12日,凯鲁亚克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父母为法裔美国人,他是家中幼子。他曾在当地天主教和公立学校就读,以橄榄球奖学金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结识爱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和尼尔·卡萨迪等“垮掉的一代”。 凯鲁亚克大学二年级退学从事文学创作,并辗转于美国海军和商用航运公司等处。1950年,第一部小说《乡镇和城市》出版。1957年的《在路上》问世后,他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跻身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著名作家行列。他还著有《达摩流浪者》、《地下人》、《孤独的旅人》和《孤独天使》等作品。 1969年10月21日,凯鲁亚克在佛罗里达圣彼得堡去世,享年47岁。
用第一人称来串读书笔记还是第一次。希望大家喜欢。 孤独峰顶 “我独自来到孤独峰顶,将其他所有人抛诸脑后,将在这里独自面对上帝或者我佛如来,一劳永逸地找出所有存在和苦难的意义,在虚空中来去自如。但出乎意料的是,我面对的却仅仅是我自己,没有美酒,没有迷药,连伪...
评分在读“荒野里的孤单”的时候我头都大了,我没想到我能坚持到第二卷穿越。知道读完这正本书,就像之前读《在路上》一样,第一眼觉得只是一本破书,然后又不知道什么机缘在无聊的实验课上居然爱上了《在路上》知道现在喜欢上了凯鲁亚克。但是我到现在还不能理解老杰克所说的虚空...
评分这本书是一本流水账 当然了 凯鲁亚克所有的书都是流水账 只不过流水账分两种:激情迸发无法停笔为其一 没话找话拼凑字数为其二 《在路上》和《达摩流浪者》属于前者 书里无处不散发出的真挚情感令人动容 也因此成为了一代经典 这本书属于后者 尤其第一卷孤独天使 一个写公路小...
评分——“你对着虚无,不过看到了你自身。” 人的一生总在不停寻找,为流放的心灵安个家。 最早接触凯鲁亚克的是《在路上》。他曾让我那颗躁动着而又无处安放的心变的更加疯狂,于是渴望收拾残碎的现实踏上远行的路上。但当我读了《荒凉天使》后,我清醒的发现他却在审判自...
评分今天,终于找到工作下去的动力——赚钱去巴基斯坦。 看了凯鲁亚克的《荒凉天使》,一派的不知所云,但却可以让人看了放不下。 重新找回那本<在路上〉,以前因为不喜欢“垮掉的一代”这个词,所以也没想看这本书。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说凯鲁亚克和他的朋友们垮掉。他们很像80年代...
比起在路上,我更喜欢这本
评分译这书的 是一起来看雷阵雨的编剧 你们感受一下
评分“每一天都是永恒,每个人都是天使”。但真的已经过了阅读凯鲁亚克还会激动兴奋的年龄了。日常与孤独,才是常态。
评分就是垮掉的一代,把一切都汇入到节拍之中,不断持续的节拍,心脏的节拍
评分就是垮掉的一代,把一切都汇入到节拍之中,不断持续的节拍,心脏的节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