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命中的電影》收錄瞭特呂弗挑選齣來的一些文章,都是他從1954年起為多傢報刊雜誌撰寫的。在1954年到1958年的這段時間裏,首先是他作為記者寫的文章,然後還有他作為導演寫的。兩者區彆十分明顯。自從他當上導演後,便不再批評同行們的作品。
弗朗索瓦·特呂弗(Frailcois Truffaut),1932年2月6日齣生於巴黎。他14歲時離開學校,開始工作,先後從事過電焊工等多種職業。從年輕時代開始,電影就是他最人的興趣。之後,特呂邦當過記者,但卻因為1951年應徵入伍而被迫中斷。1953年他復員迴傢,在亦師亦友的影評人安德烈·巴贊的幫助下,開始在《電影手冊》和《藝術》上發錶他那些觀點犀利的電影評論。 1955年,特呂弗完成瞭自己的第一部短片作品,而他的第一部電影長片則是《四百下》,一部關於小男孩故事的半自傳作品。影片在1959年戛納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導演大奬,以及紐約影評人奬年度最佳外語片等一係列榮譽。之後,他又相繼拍攝瞭一些同樣獲得高度贊譽的作品,幾乎一年一部。 除瞭當編劇和導演之外,他還經常自己齣演電影。同時,他也繼續撰寫電影評論,並完成瞭《希區柯剋》和《我生命中的電影》兩本著作,後者是他的影評自選集。 特呂弗是法國新浪潮的領軍人物,也是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導演之一。正如《紐約時報》所說,他是“一位安靜的革命者,以傳統的方式拍攝最不傳統的電影”。1984年10月21日,他在巴黎附近去世。
看了罗什的《祖与占》后,正好扫到书架上这一本。抽出来翻了。影评人特吕弗与导演特吕弗,相通的依旧相通,不同之处,还未曾有机会去体味。 快速评述,仅为记号。 1、翻完书之后,最想看他说的四部电影,《后窗》,《老人与孩子》,《梄山节考》,《雨夜物语》。 2、关于《缅甸...
評分【1】 拍烂电影和拍好电影一样不容易。我们最真诚的电影看起来也可能是虚伪的。我们拍的并不顺手的电影可能会全球热门。一部很普通但却带着能量的电影最终会比一部有着“聪明”的意图但却拍得毫无激情的电影更好。结果很少能和付出的努力成正比。电影意义上的成功不一定是出色...
評分与电影谈恋爱的特吕弗 1955年的冬天,法国新浪潮的两位主将特吕弗和夏布洛尔决定去拜访他们心目中的电影大师希区柯克。当时的大师正在法国的圣莫里斯电影制片厂进行电影《捉贼记》的后期录音。但事情的发展似乎并不如预想的那样顺利,两位大师的铁杆影迷还没有来得及见到希区柯...
評分 評分在评论克劳德•贝里的作品《老人和孩子》时,特吕弗曾这样写到:“我已经不再是个影评人,而且我认识到才看过三遍就写影评,是件很冒昧的事情”。在《我生命中的电影》的序言中,特吕弗也坦承,电影评论是一个门槛很底的职业。“谁都可以当影评人”。按特吕弗的标准,恐...
Your Gift:)
评分棄
评分如果說,讓一個純粹來自想像的人物獲得生命 讓他能夠自由行動而非僅僅是簡單行走,賦予它你想好的姿勢,用抽象、瘋狂的野性來填滿他,這是一個電影人的夢想。那麼,同情理解而不僅僅是享受電影,就是每一個電影愛好者的追求。一旦電影進瞭生活的門,看著活生生的現實,我們總有這樣那樣的不適,縱然我們沒有或者沒有意識到導演身上的那種深刻和瘋狂,我們至少要尊重他們的錶達。
评分棄
评分非常喜歡,丫靠這個發跡的,哈哈,他的思路總是與眾不同 :)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