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對蝗災的認識與迴應

宋代對蝗災的認識與迴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花木蘭文化齣版社
作者:張誌強
出品人:
頁數:164
译者:
出版時間:2012
價格: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986254817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宋史
  • 蝗災
  • 科學史
  • 生物學
  • 環境史
  • 文化史
  • 宋代
  • 宋代史
  • 蝗災
  • 農業史
  • 災害應對
  • 社會經濟
  • 民生
  • 曆史地理
  • 自然災害
  • 文化史
  • 宋朝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文為颱灣淡江大學歷史學係2007年碩士論文,基本內容框架如下:

本文是以宋人對蝗蟲的觀察與認知為中心,來探討宋代社會對於「蝗蟲生態」與「蝗災成因」的瞭解,同時分析當代治蝗措施的運用,與相關知識纍積的關係,進而探索當時社會在蝗災衝擊下所衍生的各種問題(如官吏失職、匿災以及貪汙等)。

首先,說明宋代蝗災的分布情形,再探究蝗災對當時社會所造成的影響,以作為後續研究的基礎。其次,說明宋人對蝗蟲生活史的觀察,再歸納當時社會上普遍的蝗蟲來源說,藉以瞭解宋人對蝗蟲生物知識的認知情形。接著,從宋人對蝗災成因的解釋及其治蝗方法,分析這些措施的歷史意義。最後,呈現宋代社會在蝗災衝擊下,所產生的各種現象,如捕蝗法令的由賞入罰、官民捕蝗的苦況、多靈驅蝗的信仰型態等,以便增進對宋代社會真實麵貌的瞭解。

綜而論之,透過這四個部份的討論,可以瞭解蝗災為宋代社會帶來瞭飢荒、民亂等問題,使得朝廷製定嚴苛的捕蝗法,以減少蝗蟲的危害。然而此舉雖然舒緩瞭蝗災所造成的傷害,增進瞭人們對蝗蟲生態的瞭解,甚至提升瞭治蝗的技術,但頻繁的捕蝗活動,不僅官吏疲於奔命,還造成百姓們額外的負擔,並衍生許多執行上的弊病。這些問題的產生,正彰顯齣飛蝗史研究的複雜性,需靠跨領域的研究,它不僅是災荒史的研究,同時也是科學史、社會史、經濟史乃至於環境史等領域研究的課題。

著者簡介

張誌強

1977 年生,臺灣宜蘭人。工科畢業後基於興趣接受歷史本科生的訓練,於 2003年 6 月、2007 年 1 月,分別取得淡江大學歷史學係學士、碩士學位。現為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係博士生。主要關注環境史(歷史地理、歷史氣候)、科技史(醫療、生物、災害)以及政治史(危機處理、地方行政)等新興領域的研究。先後在《歷史月刊》、《淡江史學》、《科學史研討會彙刊》以及《宋史研究通訊》等刊物發錶多篇文章。碩士論文榮獲 2007 年中國歷史學會「李安獎學金」碩士論文評比第一名並獲頒獎學金。

圖書目錄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迴顧…………………………………………2
第三節 研究方嚮…………………………………………11
第二章 宋代蝗災的分布與影響…………………………13
第一節 宋代蝗災的分布情況……………………………13
第二節 宋代蝗災對社會的影響…………………………18
第三章 宋人對蝗蟲的生物認知與來源說………………33
第一節 宋人的蝗蟲生物認知……………………………33
第二節 宋人的蝗蟲來源說………………………………47
第四章 宋人對蝗災的認識與防治………………………59
第一節 宋人的蝗災觀……………………………………59
第二節 宋人的治蝗方法…………………………………71
第五章 宋代除蝗的相關法令及信仰活動………………87
第一節 宋代捕蝗法的發展趨勢…………………………87
第二節 宋代捕蝗對官民之衝擊…………………………94
第三節 宋代的禳蝗活動…………………………………102
第六章 結論………………………………………………113
徵引書目……………………………………………………119
附錄…………………………………………………………131
圖錶目次
圖2-1:北宋蝗災發生頻率分布示意圖………………………15
圖2-2:南宋蝗災發生頻率分布示意…………………………16
圖2-3:宋代皇帝在位期間遭受蝗災比較圖…………………17
圖2-4:宋代農牧分布圖………………………………………22
圖3-1:蝗蟲交閤情況…………………………………………35
圖3-2:蝗蟲產卵入地常深寸許情況…………………………35
圖3-3:剛產下之蝗卵形態……………………………………36
圖3-4:蝗卵顏色會漸漸轉深…………………………………36
圖3-5:蝗蟲初生時型態………………………………………39
圖3-6:蝗、蝦外型比較圖……………………………………58
錶2-1:宋代連續蝗災錶………………………………………19
錶3-1:宋代蝗蟲「抱草死」之紀錄…………………………44
錶4-1:南宋蝗災的祭祀記錄…………………………………73
錶4-2:宋代掘蝗卵之記錄……………………………………83
錶5-1:「劉猛將」來歷記錄錶………………………………108
錶6-1:宋人捕蝗方法的分類…………………………………113
錶6-2:宋人對捕蝗知識的應用………………………………114
圖錶目次
圖2-1:北宋蝗災發生頻率分布示意圖………………………15
圖2-2:南宋蝗災發生頻率分布示意圖………………………16
圖2-3:宋代皇帝在位期間遭受蝗災比較圖…………………17
圖2-4:宋代農牧分布圖………………………………………22
圖3-1:蝗蟲交閤情況…………………………………………35
圖3-2:蝗蟲產卵入地常深寸許情況…………………………35
圖3-3:剛產下之蝗卵形態……………………………………36
圖3-4:蝗卵顏色會漸漸轉深…………………………………36
圖3-5:蝗蟲初生時型態………………………………………39
圖3-6:蝗、蝦外型比較圖……………………………………58
錶2-1:宋代連續蝗災錶………………………………………19
錶3-1:宋代蝗蟲「抱草死」之紀錄…………………………44
錶4-1:南宋蝗災的祭祀記錄…………………………………73
錶4-2:宋代掘蝗卵之記錄……………………………………83
錶5-1:「劉猛將」來歷記錄錶………………………………108
錶6-1:宋人捕蝗方法的分類…………………………………113
錶6-2:宋人對捕蝗知識的應用………………………………114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