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乡愁蓝调

地下乡愁蓝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马世芳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249
译者:
出版时间:2007-10
价格:3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3366972
丛书系列:阅读亚文化
图书标签:
  • 音乐
  • 马世芳
  • 台湾
  • 地下乡愁蓝调
  • 随笔
  • 乐评
  • 摇滚
  • 台湾民歌年代
  • 下乡
  • 乡愁
  • 蓝调
  • 乡土
  • 记忆
  • 情怀
  • 文化
  • 乡村
  • 追忆
  • 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不仅仅是一本乐评集。

这是一本披着音乐外衣的青春事件簿,一部关于已逝年代的往事纪念册。

一九七一年,史上最伟大的摇滚乐团披头士已经解散;乐史"三J”——吉米·亨德里克斯、珍妮丝·乔普林、吉姆·莫里森都已不在人间;一九六〇年代“伍德斯托克国”那个充满鲜花和大麻味的嬉皮梦被滚石乐队的阿尔塔蒙特惨案彻底粉碎。

这时的马世芳,并不知道大洋彼岸的痛苦与迷茫。

一九八一年,胡德夫、杨祖珺已因“美丽岛事件”远离歌坛、各奔东西,“民歌运动”即将走到尽头;随着罗大佑、苏芮、李宗盛、张艾嘉等人的崭露头角,台湾乐坛的巅峰期已在不远处招手。

这时的马世芳,并不知道他家的客厅,正是这场变革的集会场所。

然而,整整“晚出生”一个世代的他,把本属于上一辈人的青春记忆,用一篇篇感同身受的文字记录了下来,转换成为或激动、或落寞、或感伤的种种情怀,如今的我们再随其追忆这些情怀,也许只是为了想要知道自己是从何处而来。

摇滚乐看似热闹,实则无处不浸透着寂寞,我们的青春,又何尝不是如此。

作者简介

马世芳,一九七一年夏生于台北。写作者、广播人、music543.com站长。

马世芳的文字,往往揉合私我的青春记忆与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笔端饱蘸情感,念旧伤逝之余,也能引领读者侧身历史后台,怀想曾经沧海的激情与幻灭,于同代人中独树一帜。

父亲是作家亮轩、母亲是广播人陶晓清,马世芳耳濡目染,自小喜作文,九岁开始做广播,十五岁因为一卷披头士精选辑迷上老摇滚,并梦想以文字和音乐为生。

大学时代一面主编《台大人文报》、一面在中广青春网引介经典摇滚乐。毕业前夕和社团同学合编《1975-1993台湾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虽是学生作品,选题制作却出手不凡,至今仍被视为乐史重要文献。

一九九五年退伍,编纂《永远的未央歌:校园民歌20年纪念册》,亦成为研究台湾流行音乐的必读参考书。廿七岁和朋友合著《在台北生存的一百个理由》,轰动华人文化圈,开类型出版风气之先。

二〇〇〇年,马世芳创办音乐社群网站“五四三音乐站music543.com”,跨足社群经营与独立音乐发行事业,屡获台湾金曲奖与华语音乐传媒大奖肯定。

二〇〇六年,第一本散文集《地下乡愁蓝调》在台湾出版,获得各方赞誉,入选《诚品好读》选书单、读书人年度最佳书奖,入围金鼎奖“最佳文学语文类图书奖”。

马世芳目前在News98主持“音乐五四三”节目,并持续撰写杂文、专栏与音乐文字。

目录信息

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序马世芳《地下乡愁蓝调》
你和我和一只狗叫布 ——兼序马世芳的《地下乡愁蓝调》
致简体中文版读者
门,消失的酒吧与青春期
二十岁的佩珀军士与十六岁的我
白碟遗事
寂静的声音,一九六六
遥望嬉皮世代的背影——《乌兹塔克口述历史》序
一个唱垮了政权的摇滚乐团
青春舞曲 —— 我的记忆,关于那些歌
那时,我们的耳朵犹然纯洁
“美丽岛”的前世今生
这是最最遥远的路程
我凉凉的歌是一帖药——“民歌”小史
坐进时光机,挡下那瓶毒酒
一本音乐杂志如何撼动社会?—— 从《滚石》杂志说起
西雅图故事—— 一则广播稿
拥舞的诗神与厉鬼
那柄火焚的红吉他
这一夜,摇滚失去了童贞
光环毁弃,美梦骤醒—— 关于《列侬回忆》
我所知道的科恩
深邃南方升起的吟哦
那些寂寞美丽的噪音
有一阵风——《地下乡愁蓝调》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越来越喜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了,一套电影馆,一本列侬回忆,这次又加上一本地下乡愁蓝调,作者马世芳就是列侬回忆的译者之一,再八卦一点,她母亲陶晓清是台湾民谣运动时期的著名广播人。当年李双泽跳上舞台怒摔可乐罐高呼“唱自己的歌“时,台上有点难堪的主持人正是她。 ...  

评分

编后小记 《地下乡愁蓝调》,只是我从头到尾编的第二本书,我实在很幸运,第二次,就预见马世芳。 马世芳曾写过品评陈丹青的文章,我想马世芳如果在大陆,也一定会和陈丹青一样,在出版社泡一个月,自己做编辑做美工,自己选纸,去出片公司看打样,然后去印厂盯印刷,看着第...  

评分

马世芳的随笔集《地下乡愁蓝调》(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取题于Bob Dylan 1965年的专辑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中的同名歌曲。正如马在“拥舞的诗神与厉鬼”一文中所述,当时的Dylan恰处于由folk而rock的转向阶段。这种转变将Dylan置于一种毁誉参半的境地中:一方面...

评分

看完一篇,既想看看作者后面到底还有多少本事来写得过这篇,又有些不舍得一下子都看完。可是翻到下一篇,作者换锅换料,居然又是一道美味。就半本书我就要举起满分的牌子了。谢谢马世芳!和你说一样的语言,有过类似的感动,真幸运。至少,能在合上书的一刻体会到一丝做中国人...  

评分

就前半部分 我看得很熱血 是馬芳講述自己的青春 中間民歌的部分 其實有不少重複的描述 因為 原本是寫在不同地方的吧 我之前有看過【遙遠的鄉愁】 所以看這部分的內容就覺得有點凌亂 總的來說 就是熱血兩字 讀讀他和他們的青春 然後 看看自己的青春。  

用户评价

评分

送给那些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这是多好的一本书。

评分

阿芳真是骨灰级迪伦控啊。

评分

一代人的乡愁唤起另一代人的缅怀,感性的私人情愫很重,但那两个年代的轮廓都模糊而遥远,它们的激情和迷幻、压抑和反抗、早慧和纯粹,是多么令人向往啊。

评分

豆瓣书店买的签名本。

评分

送给那些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这是多好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