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以《八月炮火》与《史迪威在中国》两度获得普利策奖。她主张把历史看作可读性的故事,自称是以理事为题材的作家,是作为艺术家的历史学家。
《八月炮火》是一部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著作,本书叙述大战危机的形成、爆发以及大战初期的战役。
前段时间看了几本一战土耳其战线的书,这一本关于西线的正好可以换换口味和风格。 正如作者自己在前言里说的,她是个作家,只不过题材是历史而已,本书的风格因此并不那么严肃,而是带有很多类似于小说的元素,比如喜欢把人物归类,或者说脸谱化,像“身材瘦长、热情奔放的英国...
评分这本书非常牛逼,写的磅礴大气又很有趣,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翻译的不是太好,句子不是很符合中国人阅读的习惯。 这个作者还写过一本《the distant mirror》,可惜还没有被翻译过来。
评分这不是一本入门级的读物。因为对一个“入门级”的历史读者来说,这本书里有太多过于繁琐的细节。当然,这本书有一个伟大的特点,就是能让最外行的入门级读者读完,也能了解到一战最本质的核心,最显著的特点,最重要的意义。可是你不能因为一本书能让入门者看懂,就说它是一本...
评分得到听书: 首先,我们通过背景介绍,探讨了一战的深层次根源,包括政治上的德国崛起带来的欧洲格局变化,和思想上的近代民族主义的影响。 然后,我们讲了在开战之前双方都各有计划,但无论是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还是法国的第17号计划,都是着眼于速战速决,可以说,对漫长而残酷...
评分当我融入《八月炮火》的世界时候,脑中立即回想起丘吉尔的《一战回忆录》那套巨著,二者在展开同样的历史画卷的时候,其描述是何其相似:同样的气势磅礴的语句、寥寥几笔勾画出一幅宏伟的欧洲局势图、同样的幽默感、同样的对事件主人公主观判断和客观行为的生动描述、同样的对...
还真是最好看的一本塔奇曼,写的不是“历史”,而是“一种历史”,充满了个人的观感与洞见。而这本的出色在于写出了历史激动人心的那一部分,充满魅力。
评分每个士兵负重六十五磅:来复枪和弹药、背包、水壶、备用皮靴、挖壕沟工具、小刀以及用皮带束在外套上的各式各样的器具和个人装备。口袋里放着他本人的“应急口粮”——两听肉、两听蔬菜、两包硬饼干、一包咖啡粉和一瓶威士忌。这瓶酒只有在得到上级批准后才能饮用,而且每天检查一次,看这瓶酒的所有人是否老实。另一个口袋里装有针线、绷带和橡皮膏;还有一个口袋装有火柴、巧克力和烟草。军官们的颈脖子上都挂着望远镜和标明该团行军路线的皮面地图。这些地图保证了德国军官不致象有些英国军官那样抱怨战斗总是发生在两幅地图交接的地方使他们处于困境。德军行军时纵情高唱。他们高唱《德国至上》、《莱茵河的守卫》和《国王胜利万岁》。他们在停止前进时,在宿营或狂饮时也是歌声不绝。经历过此后三十天激烈战斗而痛苦和恐怖的人们当中,许多人将记得
评分没啥说的...上外版,差点和艾伯特西顿那块砖被我一起搞丢
评分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现在正好是100周年。这本获得普利策奖的非虚构著作主要覆盖的时间也恰是一战的头一个月,在作者看来,从战事爆发到马恩河战役之间的一个月决定了后来整场战争的拉锯面貌,她写作的意义也就在于揭示同盟国、协约国、中立国内部究竟在这一个月里都发生了什么,有哪些偶然因素的叠合促成了后来的历史中所描述的战争走势。不同于专业化的学术论文,这本书显然追求一以贯之的故事性,写法生动有趣,在铺设宏观架构的同时也不忘带有几分诗意的烘托。纵然不是全然严谨的史学力作,可对读者来说,能引发他们对一战背后的秘密的思考,也就达到目的了。最后表扬一下上外英语组的翻译质量(那可是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啊),译笔极佳。
评分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