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德国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神伤,他们作为个人来说,个个可贵,作为整体来说,却又那么可怜……在第三帝国短促的生命的前半期,作者曾在那里生活过,亲眼看到希特勒是怎样巩固他作为这一伟大而茫然不知所从的民族的独裁者的权力,后来又怎样引导这一民族走向战争和进行征服的。
有人说,史实本身比所有的小说、文学都精彩,这句话有时是真的,有时也不大好说。因为对于大多数后代人而言,历史本身一定是靠文字来传播的。文字这东西,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容易文学化了。就像中国的史记》,无韵之离骚,历史和文学还真的不容易分家。但是这种不分家有时真的会...
评分因为对一份薪水尚可、环境甚劣的工作彻底失望,所以最终在五月底加入庞大的失业军团。 现在,找工作就是我的工作。一个多月来,我凭借如下的理由安慰自己、调适心态:1、终于可以有一段全天自由的时间了,可以看书,如下:《第三帝国的兴亡》、《危险的关系》、《鼠疫...
评分希特勒就是合法地上台,但是上台后他的许多政策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在建立独裁制度时,曾经有全民选举,对纳粹党的赞成票高达80-90%。并且,除了少数人以外,无论什么阶层: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军队、保守派、知识份子、工人阶级都支持了希特勒。希特勒就是先利诱、欺骗...
评分国家的兴亡,意味着每一个人的存亡。 在柏林已被封锁,帝国已经逃脱不了陷落的命运时,依旧有无数优秀的德意志子弟执着地从机舱跳向已经变成地狱的柏林,宁愿与他们的国 家共存亡;斯大林格勒无数优秀的俄罗斯子弟几乎是用肉体来阻挡敌人的进攻;国共两党军队在各自的战场对日...
评分在柏林已被封锁,帝国已经逃脱不了陷落的命运时,依旧有无数优秀的德意志子弟执着地从机舱跳向已经变成地狱的柏林,宁愿与他们的国家共存亡,为什么?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用无数详尽的数据和事实说明,国家的经济和国家的霸权相辅相成。他叹服于英国在这方面的成功...
书不错。但战争爆发后作者离开了德国,失去了第一手的观察资料,这导致后半部分有些空泛。另外,多个翻译的结果就是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前面的明显要高于后面的,尤其临近结尾部分的翻译尤其捉鸡。
评分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像在读……知音?……
评分记者式书写历史,坐什么车,由哪个官邸去哪个部门,都说得很清楚。构建世界观可以参考的一本书。点很多。简要的:1.人的斗争潜力不要低估,不可轻玩。内外交互之中的逻辑和立场判断很复杂。2. 人需要一个崇高来贡献自己。这是一个可行的做法。但显学之后会引发反感 3. 国家不可被当成企业来玩。 4. 人类在互相压迫互相不满互相竞争中走向发展和未来的文明。 5. 人民群众历来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各国都是例外主义的温床。 6.一代代新生的力量是各种不满和不成熟的原动力,也是历史总是会重演的原因。 7. 搞斗争,不如搞建设,互相满足彼此,放大所有人的欲望的满足程度,缩短实现过程,做现代化的资本主义。
评分第二次读了,还是没读完,这是为什么
评分补录凑整,实际看的是老版两卷本。高考结束出分等录取的时候一口气看完,忘了所有该有的焦虑。当然,即使落榜,也没有我的奋斗可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