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从纵横两个方面对拉美大陆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描绘,所涉内容包括西方人的入侵和殖民、天主教中人道主义思潮的衍化、拉美思想的奠基和繁荣、主要政治事件和人物、本质的艺术和文学代表、作为第三世界贫穷国家精神的拉美知识分子、民族的气质和性格,此外还有相关的地理环境、早期史、语言和文化基础、数据和文献,以上内容都力图交代清晰。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虽然是根据作者的判断选择过的,但更是概括的和确切的有益介绍。
作为一名社科院拉美所的研究员,作者如此偏激,一边倒的站在所谓“平等”和民粹的一边,十足的大左派。在中国的语境中,做一名痛骂美国的左派是没有什么危险的,骂得巧的话还能给扔几根骨头。
评分索飒是一个我早已熟悉的名字,十多年前在读书曾看过她多篇关于拉美的文章,觉得这个女人对于拉美有着一种深沉的爱,她的文章也是充满了激情。后来,她出了本书,叫《丰饶的苦难》,也是轰动一时,但我一直未看。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本书,书价很诱人,于是就买了一本回来细读...
评分不知道今天的读者朋友,有多少人还能关注拉丁美洲。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贫穷就意味着落后,就意味着任人宰割,意味着被人欺负了都得不到自己的同情。在我们这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多少仁人志士怀着强国的梦想前仆后继,但是我们的人民,却总也无法摆脱被压迫的...
评分在从英国写给妻子的另一封信里,维克多深刻地表达了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文明的异议: "在这里,你会觉得自己借助新闻,借助如此‘提纲挈领’、‘不偏不倚’的消息能够对世界了如指掌。但是突然你又会觉得,这比生活在我们那样的国家里更有害。尽管我们的新闻受到另一...
评分想用书中“富裕的山,哭泣的山”作为开头,因为客观来讲,哥伦布开辟新航线发现美洲大陆这一事实在很大程度上被历史肯定为一个伟大的成就,然而这种历史的存在着极大的可探知的偏差性,也就是说,在事物的定律下,开辟新航路有着它的两面性,而本书中所介绍的西班牙、英国殖民...
更像是一部殖民主义的谴责书。够客观但不够宏观。
评分写得很真实,有点红色,
评分意识形态太强烈了
评分看哭了。那些一夜美国人,那也总是站在强权“文明”一边从欧美人视角看问题的人,那些刘瑜阿姨、隐性种族主义者林达粉丝们都该看看,看西班牙殖民者屠杀几千万印第安原住民的同时,以叙事策略重写历史的;看看天天推行普S价值的美国如何压迫拉美国家的,如何一边叫嚣民煮自Y一边扶植独裁者巧取豪夺榨油水的,遭遇反抗独裁政府倒台于是又扶植新的。现今国内的自由派们还有脸去泼拉美人民反抗斗争的污水,站在杀害切格瓦拉的CIA一边去泼切的污水,简直是一群被洗脑的混账!
评分也许我们现在只能看到灰烬里的火种,然而这微弱的火苗足以使我们想象那场燎原大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