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剋·吐溫(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薩繆爾·蘭亨·剋萊門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傢、作傢,也是著名演說傢,19世紀後期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齣代錶。馬剋·吐溫於1835年11月30日齣生在美國密蘇裏州的佛羅裏達鄉村裏貧窮律師傢庭中,於1910年4月21日去世,享年75歲,葬於紐約州艾瑪拉。威廉·福剋納稱贊馬剋·吐溫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傢,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
潘慶齡,江蘇吳江人。畢業於浙江大學文學院外文係。曾在中國作傢協會天津分會、天津文學研究所、上海譯文齣版社工作,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譯審、教授,英國文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東方文學分會理事。曾應邀赴日本、伊朗、美國進行學術訪問。50年代年開始譯作。1986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著有專著《鬱金香集》、《波斯詩聖菲爾多西》,論文《東西詩哲韆古絕唱:評阿諾備與菲爾多西同名英雄史詩》、《菲爾多西在中國:在伊朗德黑蘭紀念菲爾多西世界大會上宣讀的論文》、《沙劇〈威尼斯商人〉與古代波斯故事》,譯著《魯達基詩選》、《波斯短篇小說集》、《赫達雅特小說集》、《波斯英雄史詩選譯:魯斯塔姆與蘇赫拉布》、《九亭宮:古代波斯故事集》、《巴列維傳》、《阿富汗史》(審校)、《魯達基四人作品選》、《新天方夜譚》,美國長篇小說《大街》、《珍妮姑娘》、《巴比特》、《美國悲劇》、《哈剋貝利·費恩曆險記》、《嘉麗妹妹》、《小說鑒賞》(閤譯)、《國王迷》、《逾越節的求愛》(閤譯)等。
《哈剋貝利·費恩曆險記》描寫小頑童哈剋遇到逃離主人的小黑奴吉姆,兩人為瞭躲避一場殺人誤會,乘坐一條小木筏沿著密西西比河順流而下,碰到瞭各種有趣的遭遇。其中最緊張刺激的一段 ,是哈剋拆穿騙子「國王」欺騙三姐妹傢産的騙局,結果被壞蛋窮追不捨。而哈剋為瞭應否協助黑奴逃亡也時常內心交戰,終於在輾轉發展下有瞭一個完滿的收場。《哈剋貝利·費恩曆險記》可以說是一幅傑齣的美國社會生活風物圖。馬剋·吐溫以幽默的文筆,再現齣自己早年在南方的所見所聞,把自己生活經曆的渾金璞玉雕琢成精美的文學珍品。馬剋·吐溫卓爾不群之處在於他通過描寫具體的、局部的人與事,反映齣人類普遍的思想狀況。
1.“美国文学小说的源头”(海明威) - 写出了一种美国人自认为的不断探索的美国精神。正如哈克的形象,一直是一种矛盾的,追求自由,却不明白自由是什么。小时候总想着成为科学家、英雄…但那些都不是你,都是想成为一个另外一个人,都是别的人的模式。美国这样一种不断探索...
評分 評分 評分哈克不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孩子,他见不惯白人那一套沉闷而迂腐守旧的生活,因此从收养了他的寡妇那逃了出去,又开始了他习惯了的流浪生活,只不过这次是带着黑人杰姆,也不再是在狭小的小镇内兜转,而是去了更为漫长宽阔的密西西比河。 读哈克是在读汤姆之后,而先发现的却是《...
評分美国的作家中,我对马克吐温很有好感,源于只是对他了解稍多。 记得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高中英语课本里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某个篇章简写。大意是汤姆和哈克去寻宝,在某个旧房子里发现有两个歹徒要谋害寡妇,两人趴在楼上的地板上,不仅听到了歹徒的谈话,也发现了他们隐藏...
沒感覺
评分對中文版喜愛超過瞭英文版,翻譯有靈氣兒
评分挺好玩的還,剛開始有點看不下去,但隨著情節發展,被他們的冒險經曆吸引,並且對美國黑人的曆史有個瞭解
评分很多人在黑這個譯者,但是我讀下來覺得沒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啊,而且黑人的形象覺得特彆豐滿,覺得翻譯至少沒有影響原文的錶現,至於說有沒有增色,那我目前暫時無法評斷。哈剋貝利相比,湯姆是一個善良的男孩子,他也有自己的正義觀。黑人呢,則特彆迷信,信一些神鬼,被湯姆嚇得好慘,但是呢,他也很單純,就是會有一些比較好的嚮往。
评分好玩,還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