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hic Architecture and Scholasticism

Gothic Architecture and Scholasticism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Archabbey Publications
作者:Erwin Panofsky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05-07-15
價格:USD 15.95
裝幀:Paperback
isbn號碼:978097082165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藝術史
  • Panofsky
  • 潘諾夫斯基
  • Art
  • 中世紀
  • 西方藝術史
  • 英文
  • 考慮
  • 哥特式建築
  • 經院哲學
  • 中世紀
  • 建築史
  • 哲學史
  • 文化史
  • 藝術史
  • 宗教建築
  • 學術研究
  • 歐洲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著者簡介

【美國】歐文·潘諾夫斯基(1892—1968),美國德裔猶太學者,著名藝術史傢。生前先後在柏林、幕尼黑、弗賴堡、漢堡等幾所大學任職,自1935年開始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的人文研究所從事研究,並在美國多所大學裏舉辦講座或授課。他是神像學以及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剋時期藝術方麵的權威,也是荷蘭與佛拉芒地區古籍插圖方麵的專傢。

圖書目錄

讀後感

評分

总体上,翻译质量很高,译笔流畅,可读性强,关键的语句附了原文。 1、个别译名与国内的不一致,但不影响阅读,比如“迪卡儿”、“沙特尔”等。 2、页44,有一处“ceteris paribus”,不知何故直接原文出之? 3、插图有一个严重错误,图16亚眠主教堂与图15兰斯主教堂重复,当为...  

評分

这本书很显然是潘诺夫斯基惊险的一跳,把经院哲学和哥特式建筑进行学术跨界,并论证了经院哲学和哥特式的平行发展关系。在潘氏看来,哥特式建筑是受到了经院哲学的影响而产生的建筑形制。不管是“思维习性”还是“行为方式”,都从经院哲学这一思想中进行了习得和融合。很显然...  

評分

陈 平 译 本文原载于《新美术》2011年3期30-34页,转引自“维鲁特为美术史小组”公众号 按:本期我们将继续前两期未推完的潘诺夫斯基的《哥特式建筑与经院哲学》,推出此书的第四章。第四章通过大量例证说明了第三章提出的哥特式的“显明”原理,篇幅长,插图丰富。可惜原书的...  

評分

潘诺夫斯基这本书中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唯名论和主体哲学建立的渊源关系。他的经院哲学和哥特式建筑之类比关系早有耳闻,也没特别让我震动。只是细节上描述教会成员如何和工匠、建筑师一起工作让人印象深刻。他也提到了一点工匠行会的雏形。 我补充些背景知识,托马斯 阿奎那对...  

評分

陈 平 译 本文原载于《新美术》2011年3期30-34页,转引自“维鲁特为美术史小组”公众号 按:本期我们将继续前两期未推完的潘诺夫斯基的《哥特式建筑与经院哲学》,推出此书的第四章。第四章通过大量例证说明了第三章提出的哥特式的“显明”原理,篇幅长,插图丰富。可惜原书的...  

用戶評價

评分

不長的一篇文章,總結瞭哥特建築相對於羅馬風建築的兩個基本特點。

评分

藝術上從Hirsau school的簡單到結構主義的諾曼底和英國,到豐富的在南法與意大利classicism的雛形;在神學與哲學上,從堅定的信仰主義(fideism)到理性主義到人文主義形成。經院哲學的新思路(reason&faith conflict settlement)與早期哥特建築的誕生在同期。哥特ornanent好似在嚮亞裏士多德宣戰,unifying,而上帝也不再是a priori,而是demonstrable的。阿奎納與奧古斯丁,哥特與classic cathedral;doctrinaire of both in High period; mysticism & nominalism的個人傾嚮同與晚期哥特藝術對genre, individualized feature的注重

评分

不長的一篇文章,總結瞭哥特建築相對於羅馬風建築的兩個基本特點。

评分

Manifesto/explicitness; Concordantia/reconcilation

评分

沒有期待的那麼好,具體的一一對應是最不好玩的部分。當然潘諾夫斯基的博學與敏銳還是讀來讓人節節贊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