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方法論文集(精裝)

韋伯方法論文集(精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聯經
作者:馬剋斯.韋伯
出品人:
頁數:728
译者:張旺山
出版時間:2013-3-14
價格:NT9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9570841466
叢書系列: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
圖書標籤:
  • 韋伯
  • 社會學
  • 方法論
  • 韋伯
  • sociology
  • 哲學
  • 颱版
  • methodology
  • 韋伯
  • 方法論
  • 社會學
  • 思想史
  • 精裝
  • 文集
  • 理論
  • 現代性
  • 知識社會學
  • 批判理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韋伯-近代社會學之父

西方現代社會學及公共行政學最重要的創始人之一

本書對於瞭解韋伯在「哲學」與「宗教社會學」方麵的研究,尤其是《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一書的概念,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其中,韋伯對社會科學的方法論與邏輯學的反省,值得關心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領域中哲學概念的讀者費心細讀。更重要的是,韋伯探討的主題不侷限於一般所說的「方法論」問題,而是擴展到瞭知識理論與邏輯學的分析、乃至更根本的「知識」或「科學」的意義問題。

在〈羅謝與肯尼士和歷史的國民經濟學之邏輯問題〉一文中,韋伯使用直白易懂的文字,透過實例探討許多相關連的「基本的邏輯-方法學的問題」。〈社會科學的與社會政策的知識之“客觀性”〉則討論「理想典型式的概念建構」及社會科學與社會政策的知識之「客觀性」。對於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所探討的主體:「資本主義的“精神”」,是如何被建構及研究的議題,可自〈「文化科學的邏輯」這個領域的一些批判性的研究〉一文中一窺端倪。。對於如何掌握「歷史學的對象是什麼」及「歷史學之邏輯上的本質」這類與研究工作息息相關的問題,韋伯也在本書中作瞭詳細討論。

本書另外收錄韋伯對當時新康德主義法哲學傢史坦樂(Rudolf Stammler, 1856-1938)及德國國民經濟學傢布倫塔諾(Lujo Brentano, 1844-1931)著作的評論。其中論及韋伯的方法論思想中最重要的側麵,包括如何在文化研究中對「經驗上的詮釋」或「釋義學上的詮釋」這二條進路做齣區分、「事實」與「價值」的區別、「價值關連」學說、研究客體之建構,以及「理想典型」的概念等。

最後,在〈社會學與經濟學的諸科學之“價值中立”的意義〉一文中,韋伯提齣對於「價值中立」這個概念提齣最深入、細膩、且完整的分析與論述。韋伯認為知性、倫理與心的判斷各有其必須遵守的法則,不能以知性的認知結果去譴責心的感受或倫理判斷。心和倫理判斷是不受指揮、也不能被指揮的,也由此可知,知性的法則的侷限。這種「知、情、意」三分而各有其「固有法則性」的想法,可以說是韋伯的思想的「人學基礎」。

著者簡介

馬剋斯.韋伯(Max Weber, 1864-1920)

德國國民經濟學傢、社會學傢、政治傢、哲學傢、法學傢。儘管是法學齣身,一生從事的正式教職都是國民經濟學的教職,且在1903-1918的長達15年間,韋伯還是一個學院外的學者,但韋伯的學術興趣與成就卻幾乎涵蓋瞭整個的文化與社會科學,其著作對後世的影響既深且廣,難以歸類。韋伯生前著作多以文章形式發錶,直到過世前不久纔開始集結成書,死後由其遺孀與學者陸續集結齣版。韋伯不僅是在學術上多方麵具有原創性的學者,也是在政治上具有影響力的知識份子。他除瞭是「理解的社會學」的建立者,並在許多社會學分殊領域(如:宗教社會學、法律社會學、支配社會學、音樂社會學等等)有重大的貢獻之外,在經濟史、社會史乃至人文與社會科學的方法論等方麵也都有重要的成果;除此之外,他對當時德國的政治體製、政策以及俄國革命的分析與論述,也都是不可忽視的精神遺產。韋伯最著名的著作,乃是《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以及《經濟與社會》。本書翻譯的文章,則主要收錄於《科學學說文集》。新編的《韋伯全集》分三部分(「著作與演說」、「書信」與「講演與筆記」),預計齣版47冊,1984-2012已齣版33冊。

作者相關著作:《韋伯方法論文集(平裝)》

譯者介紹

張旺山(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1956年生於颱北縣烏來鄉。颱大哲學係、哲學研究所畢業後,先後獲教育部公費及德國自由民主黨Friedrich-Naumann-Stiftung獎學金,於德國波鴻魯爾大學(Ruhr-Uni. Bochum)哲學係攻讀博士學位,副修政治學與社會學,博士論文為《文化實在與文化科學:韋伯的方法論與價值學說》(德文)。1993年取得博士學位後,在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擔任一年的約聘助研究員,1994年8月起在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任教迄今。主要興趣是政治哲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哲學、十九世紀德國哲學以及韋伯研究等。

圖書目錄

韋伯方法論文集(精裝)-目錄導覽說明
譯者序
中譯本導讀
壹、本書與韋伯的《科學學說文集》
貳、關於本書之翻譯
參、韋伯與國民經濟學
肆、個別文章導論:
〈羅謝與肯尼士〉
〈弁言〉、〈客觀性〉與〈文化科學的邏輯〉
〈史坦樂之“剋服”唯物論的歷史觀〉一文及其〈補遺〉
〈邊際效用學說與“心理物理學的基本法則”〉
〈“能量學的”文化理論〉
〈社會學與經濟學的諸科學之“價值中立”的意義〉
參考書目
凡例
〈羅謝與肯尼士和歷史的國民經濟學之邏輯問題〉
文前說明
I.羅謝的“歷史的方法”
羅謝對科學的分類
羅謝的「發展」概念與實在的非理性
羅謝的心理學和他與古典理論的關係
知解性認識的限製與羅謝論有機體之形上學式的因果
羅謝與「實踐性的規範與理想」的問題。
II.肯尼士與「非理性」問題
行動的非理性。肯尼士著作的性格
肯尼士的“意誌自由”和“自然製約性”與現代理論的關係
馮德的“創造性綜閤”範疇
具體的行動之非理性與具體的自然事變之非理性
“詮釋”這個“範疇”
對這些“範疇”之各種知識理論上的探討:
(1)敏施特柏格的「“主觀化的”科學」概念
(2)西美爾的“理解”與“詮釋”
(3)歌陀的科學理論
III.肯尼士與「非理性」問題(續)
(4)李普士的“投入感受”與剋羅齊的“直觀”
“顯明性”與“效力”
啟發性的“感受”與歷史學傢之“暗示性”的描述
“閤理”的詮釋
「因果性」範疇的雙重用法與「非理性」和「非決定論」之間的關係
肯尼士的「個體」概念;人學式的流齣說
〈弁言〉
〈社會科學的與社會政策的知識之“客觀性”〉
引言
I.「對理想與價值判斷進行科學的批判」的意義
「經驗知識」與「價值判斷」之原則性的區分
II.「文化科學的認知興趣」之構成性意義
文化科學中「理論的」與「歷史的」考察方式的關係
「理想典型式的概念建構」之邏輯結構
經驗性的社會知識之“客觀性”的意義
「文化價值觀念」與「文化科學的興趣」之會變遷性
〈在「文化科學的邏輯」這個領域的一些批判性的研究〉
I.與愛德華.麥耶的論辯
引言
各種「偶然」概念
“自由”與“必然”
歷史學的對象。
II.歷史的因果考察中的「客觀的可能性」與「適當的起因造成」
對實在之歷史上的形塑
“客觀的可能性”理論
客觀的“可能性判斷”之“效力”的模態
「“適當的”起因造成」這個範疇
“適當的”與“偶然的”「起因造成」作為思想上的抽象
〈史坦樂之“剋服”唯物論的歷史觀〉
1.文前說明
2.史坦樂對歷史唯物論的陳述
3.史坦樂的“知識理論”
4. 「規則」概念之分析:
「規則」作為“規律”與作為“規範”
“準則”概念。
遊戲規則
法規則
法學的與經驗的概念。
〈《史坦樂之“剋服”唯物論的歷史觀》一文之補遺〉
史坦樂的“因果性與目的”
史坦樂的“社會性生活”的概念
〈邊際效用學說與“心理物理學的基本法則”〉
〈“能量學的”文化理論〉
〈社會學與經濟學的諸科學之“價值中立”的意義〉
I. 學院課堂上的實踐性評價
專業訓練與講壇評價
II.「純邏輯的或經驗的知識」與「評價性判斷」作為「異質的問題領域」之原則上的分離
“價值判斷”概念
由“目的”和由「手段」所做的批判
實踐性的令式與經驗性的事實確定之異質的效力領域
倫理的規範與文化理想。「倫理」的“界限”
倫理與其他價值領域之間的緊張
「價值秩序」之間的鬥爭。經驗真理、價值理論與個人的抉擇
價值討論與價值解釋
“發展傾嚮”與“適應”
“進步”概念
理性的進步
「規範性事物」在經驗學科中的地位
經濟的科學性學說的課題
國傢的角色
人名譯註
韋伯年錶
人名索引
概念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该书的内容可能包含了在以下简体中译本的内容 1. 上海人民出版社,《罗雪尔与克尼斯》 2. 《社会科学方法论 》 目前有五个中文译本,分别为:韩水法,李秋零, 杨富斌 , 朱红文, 黃振華 五位先生的译本 参见链接 https://book.douban.com/works/1022635 3. 上海人民出版社...

評分

该书的内容可能包含了在以下简体中译本的内容 1. 上海人民出版社,《罗雪尔与克尼斯》 2. 《社会科学方法论 》 目前有五个中文译本,分别为:韩水法,李秋零, 杨富斌 , 朱红文, 黃振華 五位先生的译本 参见链接 https://book.douban.com/works/1022635 3. 上海人民出版社...

評分

该书的内容可能包含了在以下简体中译本的内容 1. 上海人民出版社,《罗雪尔与克尼斯》 2. 《社会科学方法论 》 目前有五个中文译本,分别为:韩水法,李秋零, 杨富斌 , 朱红文, 黃振華 五位先生的译本 参见链接 https://book.douban.com/works/1022635 3. 上海人民出版社...

評分

2013年由张旺山老师翻译,联经出版的这本 韦伯方法论文集 应该是目前中文世界最全的了(这本书里的部分内容在大陆有韩水法老师已经翻译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李荣山、李康老师等译的《批判施塔姆勒》)。平心而论,张旺山老师是花了真的气力,用心译注的该书,不仅文笔隽永,...  

評分

该书的内容可能包含了在以下简体中译本的内容 1. 上海人民出版社,《罗雪尔与克尼斯》 2. 《社会科学方法论 》 目前有五个中文译本,分别为:韩水法,李秋零, 杨富斌 , 朱红文, 黃振華 五位先生的译本 参见链接 https://book.douban.com/works/1022635 3. 上海人民出版社...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是璐丹為我印的上下兩捲版,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韋伯方法論最好的譯本瞭

评分

客觀性&價值中立兩篇

评分

韋伯任國民經濟學教授期間對當時德語界國民經濟學“方法論爭”【理論學派與曆史學派之爭】的思考。

评分

不打星星瞭……香港小哥藉給我的,講真,讀不懂。。。

评分

Weber細緻區分瞭社會事實與經濟的三種不同關聯,可視作對馬剋思主義的迴應。:韋伯承認所有社會事實都是“在經濟上受到製約的”(ökonomisch bedingte),現象在有意義的側麵上會受到經濟性動機的影響,如受經濟動機影響的立法過程。不過,這種製約並非在所有情況下都是社會事實是如此這般的根本動力或原因;其中,有一部分社會文化或規則領域直接形塑物質性、經濟領域的形態,此乃“與經濟相關的”(ökonomisch relevante)的社會事實,如影響經濟生活的國傢立法規則;最後,一部分社會事實的意義直接是一種經濟意義,乃“經濟的”,如國傢財政經濟規則。【182-183】可以此種精細區分應對僵化的唯物主義立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