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研究中国宗教的社会历史著作,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即“城市、君侯与神”,“封建俸禄制国家”,“行政管理与农 业制度”,“自治、法律与资本主义”。第二部分论述中国社会正统的价值体系——一儒教。韦伯认为中国的士人阶层“无疑是中国的统治阶层”,他们所代表的正统的价值体系就是儒教,儒教“纯粹是俗世内部的一种俗人道德”,“它只不过是为受过教育的士人确立政治准则与社会礼仪的一部大法典”。第三部分“道教”。韦伯认为道教受到儒教的排斥,在中国被视作异端。不过,韦伯认为道教和儒教尽管是对立的,但是它们同样信奉传统主义。
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具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若干有利的客观条件,但最终未出现资本主义的变革的原因。韦伯认为,中 国之所以没有成功地发展出像西方那样的 资本主义,是因为缺乏一种宗教伦理可以作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的杠杆。不管是道教还是儒教,都不可能成为这样的杠杆。
信任与冷漠——对韦伯的中国观察 如果把中国社会数千年来的积淀比作一个茂密的森林,那么韦伯在做中国研究时的形象就像一个拿着放大镜寻找新植物的植物分类学家。这个森林里的一切皆是全新的,每每看到与西方相似的植物便会引起他比较的欲望和联想。可惜的是,他仿佛是第一个...
评分译本与原著的一点想法 要搞清马克斯·韦伯在这里阐述了什么,必须把这本经典的小册子放在一个大的写作环境中去,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在思考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这么思考、以及他是怎么思考的。在读本书之前,单单从书名的角度出发的话,好象整本书是以儒教与道教为中心的,其...
评分可能还没有抵达的 读一本汉译世界学术著丛书之一,马克斯•韦伯的《儒教与道教》,再读两本闲书,一本《佛学入门》圣严法师著,成都文殊院印;一本《太乙金华宗旨今语》冯广宏著,成都民族宗教文化丛书编委会印。 前一本书是极为正式的商务印书...
评分导言 虽然此书名为《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但是内容却并不是仅仅介绍中国的宗教那么简单。首先,韦伯写作宗教社会学系列的目的是阐释为什么资本主义仅只在欧洲得到发展而没有在其他文明中开花结果。其次在他看来宗教社会学“所要研究的并不是宗教现象的本质,而是因宗教...
评分韦伯是睿智深刻的。可惜这个版本翻译不太好,本应在流畅自然的语言中大放异彩的真知灼见,被生硬、枯燥、逻辑性差的翻译消减了光芒。有些词语恐怕翻译得不够准确(贯穿全书始终的“帝国”翻译成“国家”可能更合适,“氏族”翻译成“家族”可能更合适),很多语句逻辑很不符合...
这种全西化无断句的翻译语言真的没问题么……这种标题和内容关联点略诡异真的没关系么……
评分不错,插图不错,可惜看得时间太短
评分书的标题以及各章节的标题感觉起得都很"勉强";书商如此独立地给这本书来了个“全译彩图本”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本书真的很独立(窃以为这本书绝对而且只能是宗教社会学的若干份之一);读到最后依然难以理解插图(逗你玩的?)和文字之间存在什么相关性;标题和之前听说过关于韦伯关于这本书的说法都容易造成误导,我读到最后才算明白整本书的架构;终于又消灭一本买了好久的书,中间还运用了英语阅读理解式的方法;最后,这本书毁了我对“古装剧还是还原了很多古代事实”所抱的期望。
评分韦伯对于中国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偏差啦~减一星~
评分不错,插图不错,可惜看得时间太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