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與史前文化演變

稻作與史前文化演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科學齣版社
作者:呂烈丹
出品人:
頁數:356
译者:
出版時間:2013-1
價格:168.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03036078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人類學
  • 考古學
  • 植物
  • 考古
  • 南校區
  • CUHK
  • 稻作
  • 史前文化
  • 考古學
  • 農業史
  • 文化演變
  • 新石器時代
  • 中國史前史
  • 早期農業
  • 文明起源
  • 植物考古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稻作與史前文化演變》內容簡介:綜閤已發錶的考古學和自然科學資料、作者進行野生稻栽培實驗的結果及對現代稻作社會的觀察,討論稻作的産生和發展與長江中下遊及鄰近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關係,提齣定居是將野生稻馴化為栽培稻的必要條件之一,並且為私有財産的積纍提供瞭條件。稻作的發展不僅引起瞭史前社會結構的巨大變化,而且嚴重影響瞭野生動植物資源,導緻稻作社會中狩獵采集經濟成分下降或消失,迫使人類依靠馴養的動植物來生存,從而加速瞭社會差彆。

《稻作與史前文化演變》適閤於從事曆史、考古、社會學等學者及相關院校師生閱讀與參考。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從傳說到科學——中國榖物種植起源的研究曆程
第一節 關於“神農”的傳說
第二節 20世紀以前對中國栽培榖物起源的研究
第三節 20世紀以來對中國栽培榖物起源的研究
第四節 迴顧與思考
第二章 理論框架、研究問題和方法
第一節 人類學考古學的理論
第二節 相關的自然科學理論
第三節 研究問題和方法
第三章 野生稻
第一節 植物分類和生態環境
第二節 野生稻的觀察
第三節 野生稻的采集實驗
第四節 野生稻的種植實驗
第五節 野生稻的利用
第六節 考古學研究中野生和栽培稻的辨識
第四章 栽培稻
第一節 植物分類和生態環境
第二節 栽培稻的對比觀察
第三節 栽培稻的收割實驗
第四節 栽培稻種形成的自然因素
第五節 人類的乾預與栽培稻種的形成
第六節 從考古學資料看史前稻作技術
第五章 稻作的萌芽
第一節 氣候與自然資源
第二節 地域與聚落
第三節 經濟結構
第四節 社會結構
第五節 討論
第六章 早期稻作社會
第一節 氣候和自然資源
第二節 定居和人工建築的齣現
第三節 經濟結構的變化
第四節 社會結構的變化
第五節 討論
第七章 發展期稻作社會
第一節 氣候、環境與自然資源
第二節 稻作的發展和聚落的變化
第三節 經濟結構的變化
第四節 社會結構的變化
第五節 討論
第八章 成熟期稻作社會
第一節 氣候、環境與自然資源
第二節 稻田、聚落與“城”的齣現
第三節 經濟結構的變化
第四節 社會結構的變化
第五節 討論
第九章 結語
第一節 稻作起源、自然與文化
第二節 稻作與聚落模式的變化
第三節 稻作與經濟結構的變化
第四節 稻作與社會結構的變化
第五節 藝術品的生産與社會結構變化
參考文獻
AbStract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南校區中文新書庫(1樓) S511-092/9

评分

南校區中文新書庫(1樓) S511-092/9

评分

南校區中文新書庫(1樓) S511-092/9

评分

南校區中文新書庫(1樓) S511-092/9

评分

南校區中文新書庫(1樓) S511-092/9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