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那個春意盎然的四月,年僅53歲,一身詩意的林徽因隨風飄逝。
1972年1月9日黎明,一代建築學宗師梁思成溘然長逝。
1984年10月19日,89歲的金嶽霖在北京寓所逝世。
至此,梁思成、林徽因以及他們那一代的文化名人,在經曆的九九八十一難之後,全部凋零花落,輾轉成泥。
梁思永、金嶽霖、李濟、傅斯年、陶孟和、淩叔華、瀋性仁……
讓我們記住這些名字吧,記住這些苦難歲月鮮為人知的往事……
此書是關於梁、林及他們身邊一群文化名人在抗戰爆發後鮮為人知的真實故事。那段坎坷動蕩的歲月,一道道黃昏的燈影,搖曳齣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於艱難睏苦中壯誌滿懷,緻力於中國文化研究,傳播的群像。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優雅、迷人、博學固然令人艷羨,但這對佳偶和新朋好友們在苦難歲月裏的不屈精神卻更令人敬佩、尊重、銘記!
本書引用瞭部分文化名人著作裏的原文,編者對原文中的一些錯訛之處未作改動,旨在更真實地接近那些歲月,那些記憶,那些大師。
这本书在半个月的时间内读完,几乎让我有些不敢相信。 362页的书,握在手里沉沉的厚实。 是165×227的开本。我喜欢这种比普通的版大出一截来的尺寸,敦稳大气,隐隐张扬出深沉的历史质感。 书的内容一般。 只是我尤喜欢着,那个动荡时代中,兀显出来的各色人物。 许是因为生活...
評分岳南的文笔相当不错,貌似平铺叙述的字句间看得出有很好的功底,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一代文化名人在国难当头之际,对理想不离不弃,却又真实感人。有几个镜头尤其令人动容。 1.卢沟惊变,北平告急,举城内迁。政府欲于昆明成立西南联大,请梁思成设计校体建筑,几易其稿。后因...
評分虽然岳南先生后来把之前著作中的很多内容都整合到《南渡北归》中去了,写得也很不错,但还是对当初的《1937-1984梁思成、林徽因和他们那一代的文化名人》深深眷恋,装帧朴实,文字也与装帧一样,朴实中给人最深的思考,如今已经大三,回想起当初看这本书时是高二,潘老师开...
評分岳南的文笔相当不错,貌似平铺叙述的字句间看得出有很好的功底,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一代文化名人在国难当头之际,对理想不离不弃,却又真实感人。有几个镜头尤其令人动容。 1.卢沟惊变,北平告急,举城内迁。政府欲于昆明成立西南联大,请梁思成设计校体建筑,几易其稿。后因...
評分民国时代,各路知识分子战火中依旧专注于研究,甚为感动。知识阶层与政府之关系,也彰显自由之风,颇为称赞! 叹想今日,教育之不复往日,学者官僚化,“自由”何在?学者要扪心自问,于研究于治学,对于后辈晚生可有启迪作用?
有點八卦..
评分不錯的書籍.
评分這種書我好像百看不厭,齣一本看一本,哪怕都差不多……
评分有時會顯現個人話的描述
评分有點八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