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一书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它无疑也是当时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历史产物。自1939年起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的梁思成,从42年开始着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它的完成也实现了梁先生从20年代留美学习时就立下的夙愿———“《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当时就读于宾大建筑系的梁思成,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唯独中国,我们这个东方古国,却没有自己的建筑史”。而日本学术界的许多知名学者也已着手研究中国建筑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民族的自大与自卑,皆源自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无知必然导致盲目,而盲目反过来又闭塞了人们了解本国历史的视听,从而进一步滋生无知。因此,只有对本民族的过去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沉的民族自尊和自强。而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记录和见证,忠实地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与文化。研究建筑的发展史,无疑可以明白无误地触摸到民族历史的脉搏。《中国建筑史》正是通过客观深刻的分析和阐述,使国人得以了解自己民族的过去,从而避免盲目的自卑或无端的自大,并塑造出坚实深厚的民族自尊。 客观的分析和阐述,源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指导思想。梁思成不愧是“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他对中国建筑有着十分独到的理解和认识。梁先生生动地将构件、装饰和建筑单体称作建筑上的“词汇”,对应地将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以及建筑单体之间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称为建筑上的“文法”。为了钻研这种“词汇”、“文法”体系,梁思成以曾在清宫营造过的老工匠为师,以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为课本,以北京故宫为研究标本,同时对照大量现存实物,先将清代建筑营造方法及其则例弄通;在此基础上,将宋《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这两部“文法课本”互相比较,再通过实测宋、辽、金实物,互相印证。并以此为基础,由近及远,研究宋以前的古代建筑。
枚举目前仍可探访的书中列举的实物例证,如石窟等间接反映建筑因素的造像艺术均列入,但独立的图像、模型等非不可移动文物除外。 一、 上古至秦 1、 殷墟。河南安阳。 2、 秦长城。梁书仅称甘肃西部或有。目前探访意义较大的秦长城有内蒙古固阳、宁夏固原两处。 二、 汉 1、 ...
评分为辅助这本书的学习,在网上查阅了一些参考资料。中国建筑史,可以有很多切入点。但如果从建筑学本身来分析而不是简要的介绍,建筑的结构研究的确是最为重要无法回避的部分。这是一本很技术的书,作者的着眼点即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神奇的木构建筑之斗拱。术语则应用了很多...
评分 评分中国传统建筑和城市格局的大规模崩坏有两次,一次是上世纪初叶,大量西式砖石结构建筑的涌入,以及因通商、交通等因素新兴起的城市或造成的城市中心偏移,余波一直持续到上世纪40年代,建筑技法以及城市规划理念都发生的根本的转变,造就了一批中西混合的城市和建筑,但因其地...
评分学习建筑历史到底有没有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下梁思成和贝聿铭。他们俩都曾就读于同样的大学。不同的是梁先生学成后回了国,醉心于中国古建筑,成为中国建筑学的奠基人。而贝则加入了美国籍,投身于现代建筑运动,并成为西方著名的现代大师。他们的命运有过...
感谢豆沙送书给我
评分特别特别喜欢梁先森的绘图!半文半白的文字,简笔明快的图例,大量走访的建筑影像。这本书准备借回去好好再细读!
评分郑州。木建筑这个无法想象的坑。。
评分虽然终先生一生都没有定稿 但是真的是本资料和考证极翔实的好书
评分门外汉看各种专业术语看得很想死...需要多翻几遍才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