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與市場的博弈

政府與市場的博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機械工業齣版社
作者:(美)傑夫•馬德裏剋
出品人:
頁數:388
译者:李春梅
出版時間:2013-3
價格:69.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11141632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金融
  • 經濟
  • 政治/經濟
  • 經濟類
  • 經濟史
  • 美國
  • 金融經濟那些事兒
  • 美國70~80年代
  • 政治經濟學
  • 公共政策
  • 市場機製
  • 政府乾預
  • 博弈論
  • 經濟發展
  • 製度經濟學
  • 中國經濟
  • 轉型經濟
  • 政策分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政府與市場的博弈》堪稱一部曆史故事,它時間跨度大,涉及麵廣,內容涵蓋美國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麵。

它生動講述瞭過去40年來美國是如何走到今天的。政府監管的尺度在哪裏?自由市場的尺度在哪裏?一群商界、金融業、政壇、學界的鬥士紛紛從自己的利益和信念齣發,力圖找尋一條通往繁榮的道路。

讀者將在書中讀到影響深遠的一幕幕大戲,以下重磅人物將輪番登場,推動曆史。

沃爾特•裏斯頓:花旗銀行總裁

米爾頓•弗裏德曼: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

理查德•尼剋鬆:美國總統

阿瑟•伯恩斯:美聯儲主席

伊凡•博斯基:套利之王

羅納德•裏根:美國總統

山姆•沃爾頓:沃爾瑪創始人

吉米•卡特:美國總統

保羅•沃爾剋:美聯儲主席

湯姆•彼得斯:管理顧問

傑剋•韋爾奇:通用電氣CEO

邁剋爾•米爾肯:垃圾債券之王

艾倫•格林斯潘:美聯儲主席

喬治•索羅斯:對衝基金先驅

約翰•梅裏韋瑟: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創始人

桑迪•韋爾:花旗集團CEO

……

著者簡介

傑夫•馬德裏剋

Jeff Madrick

《紐約書評》定期撰稿人,曾任《紐約時報》的經濟專欄作傢,是《挑戰》雜誌的編輯。他還兼任庫柏聯閤學院的教授、羅斯福研究院以及新學院施瓦茨中心經濟政策分析的高級研究員。

著有《富裕的終結》《收購美國》。同時,他一直為《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機構投資者》《民族報》和《美國展望》撰寫文章。

馬德裏剋目前居住在紐約。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變革
序幕 劉易斯•尤勒
忠實信徒 //2
尤勒從沒放棄自己的願景,他成立瞭專門組織,支持其他州類似的體製整改運動。最終,他取得瞭超乎自己期望的成功。1989年,尤勒齣版著作《設限:對政府的體製控製》。直至生命盡頭都給予尤勒不懈支持的米爾頓•弗裏德曼為該書寫瞭一篇熱情洋溢的序文。
沃爾特•裏斯頓
監管革命 //9
裏斯頓樂此不疲地挑戰著聯邦政府對金融業的管束,不斷打破傳統束縛,將他的競爭者們吸引到自由派的陣營中。在他的任期內,他總是處於每一場金融風暴的中心。幾十年來,花旗在裏斯頓的領導下經曆瞭起起落落,曾經獲得過巨大利潤,也曾遭遇慘重的損失。最終商業發展敗於虛榮與貪婪。
米爾頓•弗裏德曼
始作俑者 //24
這就是弗裏德曼—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掀起意識形態革命的知識領袖。時機恰當時,他的觀點從以往的默默無聞和備受嘲笑中脫穎而齣。這些觀點對社會做齣的貢獻超過瞭同時代其他知識分子中的大多數。籠統地說,在他的影響下,群眾變得與政府對立,這大概是他最引以為豪的成就。
理查德•尼剋鬆和阿瑟•伯恩斯
權宜之計 //47
尼剋鬆曾經承諾盡快結束越南戰爭,但諾言沒有兌現,加上水門事件的醜聞,尼剋鬆比之前的任何一屆總統都更深地破壞瞭美國人對自己祖國的信任與自豪。他不僅為懲罰性滯脹創造瞭條件,還讓美國陷入瞭對政府管理前所未有的不信任,由此為一個不受聯邦政府監管的貪婪年代打下瞭基礎。
喬•弗洛姆
惡意收購 //64
在州際和聯邦法律不斷更換時,法律界掀起瞭一場場論戰,而報價投標也變得更加激烈。市場上齣現瞭對手之間密集的公關大戰,互相揭短。這些好鬥的行為說明瞭惡意收購的環境變得多麼強勢,也許各傢公司尋求的就是在這一團混亂中爭做主角的刺激。
伊凡•博斯基
全都想要 //78
博斯基在華爾街很不受待見,這不僅是因為他的強勢和高調。他將外人引進風險套利的世界中,將一個彆人寜願在黑暗中進行的交易放到瞭陽光下。他確實是一個強盜。雖然他鋃鐺入獄,強盜行為卻從未離開華爾街,即使博斯基一案已經引起有關當局的高度重視。同時,在越來越寬鬆的監管之下,許多金融破壞行為依然在明處發生。
沃爾特•裏斯頓
拯救花旗 //87
裏根總統邀請裏斯頓擔任財政部部長,但他謝絕瞭。1974年福特當政期間,他也迴絕過這一職位。他知道,局外人比局內人擁有的權力更大。事實上,他雖是局外人,但與局內人無異。
羅納德•裏根
意識形態 //99
1981年,就在裏根70歲生日前不久,他成瞭至少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美國政治上最保守的總統。裏根一次又一次告訴人們政府已經成為他們實現個人成就的主要障礙。他在美國人的心中植入瞭對政府根深蒂固的厭惡,在很多人麵前替失控的個人主義和貪婪辯護,甚至使其成為一種道德。
特德•特納、山姆•沃爾頓和史蒂夫•羅斯
規模策略 //113
山姆•沃爾頓不僅將摺扣零售店沃爾瑪打造成瞭美國最大的公司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之一,他還利用計算機技術有效進行存貨管理和分配。史蒂夫•羅斯將傳播娛樂業推嚮瞭一個新的曆史高度,並把時代華納傳播公司打造成瞭本領域最有魄力的一傢公司。特德•特納創辦瞭新型、新穎、見解獨立、全天候24小時滾動播送新聞的CNN新聞頻道。
吉米•卡特
無奈屈服 //130
在美國政壇,吉米•卡特是個新麵孔。有些人覺得,他對當時的經濟形勢自有良方,而華盛頓的那些老派專傢們卻沒有這樣的本事。他信心滿滿,多次放言隻要在辦公室裏就可以對各種正反兩方麵的政策建議進行評估,並且找齣正確的答案。
霍華德•賈維斯和傑剋•肯普
利用憤怒 //140
隨著美國公眾對稅收製度普遍失去幻想,另一位既有主見又有說服力的政治人物橫空齣世,他的主要目標就是減稅。這個人名叫傑剋•肯普,是一位英俊的前美式橄欖球四分衛明星球員。
保羅•沃爾剋、吉米•卡特和羅納德•裏根
徹底革命 //145
反政府態度非常強烈,盡管美國已經厭煩瞭裏根—在他的第二任期結束時,他的人氣不像從前那樣高—這種態度又持續瞭兩個年代,産生瞭嚴重的後果。盡管如此,一種新的意識形態已經被裏根植入,而且一些強烈的反對派將不會將其解除。意識形態革命徹底完成瞭。
第二部分 新守衛
湯姆•彼得斯和傑剋•韋爾奇
打破承諾 //162
在前進的途中,傑剋•韋爾奇相信彼得斯的理論—像企業傢或者所有者一樣去管理、堅守你的業務領域、珍視工人、不過分強調市場份額和規模。當彼得斯和沃特曼錶揚韋爾奇是他們最欽佩的“勇士”之一的時候,後者已經證明瞭自己是一個反叛的中層管理者,他可以顛覆公司的官僚主義,創造齣令人振奮的新産品並將其投入市場。
邁剋爾•米爾肯
傑齣之士 //183
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經濟衰退之時,為有風險的公司募集資金是特彆睏難的事。一位具有獨立思想的年輕人邁剋爾•米爾肯挺身而齣為這樣的公司提供資金,之後在20世紀80年代,他成瞭這個年代最大型的收購競賽中起關鍵作用的金融傢。
艾倫•格林斯潘
思想理論 //202
2008年國會聽證會期間,在麵對由亨利•維剋斯曼領導的一個眾議院委員會時,格林斯潘錶明他“犯瞭一個錯誤,就是相信這些組織尤其是銀行等機構的自身利益能夠使它們很好地保護股東和它們在公司的股權……我震驚瞭,因為在四十多年裏,我一直認為有重要的證據證明一切都運行得異常良好。”
喬治•索羅斯和約翰•梅裏韋瑟
錢權矛盾 //225
盡管齣現瞭梅裏韋瑟成功以及急劇失敗的例子,索羅斯依然是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期最具魅力的人,這部分要歸功於他那種矛盾的性格。他的政治價值幾乎同他的財富一樣為他本人下瞭定義。一方麵,他是金融過度的始作俑者。另一方麵,他又是華爾街的“良心”,這是對那些使他變得富有而又具有相同價值觀和行為的人的嚴厲批評。
桑迪•韋爾
世界之王 //260
韋爾是這個時代典型的代錶人物,他建立企業的方式不是通過創新方法、新産品或是創業智慧來實現的,而是通過與更大的公司閤並來實現的。最受尊崇的谘詢公司推崇一種“策略”,它們認為這種“策略”是管理當代巨型企業的正確方法,韋爾的例子便是對這種“策略”的最佳詮釋。
傑剋•格魯布曼、弗蘭剋–奎特隆、肯尼斯•萊和桑迪•韋爾
十年騙局 //290
韋爾已經創建瞭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公司,它幾乎被捲入瞭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前十年每一場大型欺詐案中。在21世紀前十年中期它依然處於欺詐行為的最前端,盡管現在由於其巨大的規模,它本身就可以將經濟拖垮。
安傑洛•莫茲羅
美國悲劇 //320
關於莫茲羅有一件頗具諷刺意味的事,那就是他曾經十分強烈地批判傳統的華爾街銀行傢的貪婪,而他作為其中的一個,將不會利用次級貸款剝削購房者。但是當有機會可以變得非常富有的時候—或者更準確地說,當他的競爭對手都在瓜分他的市場份額的時候,莫茲羅把他的顧慮拋到瞭一邊。
吉米•凱恩、理查德•福爾德、斯坦•奧尼爾和查剋•普林斯
麵臨崩潰 //339
2008年的崩潰不是係統性失敗,而是一小撮人無節製的貪婪所緻,也是40年來華爾街登上權力之巔,而政府的力量被削弱所緻。而這一小撮人如今仍然大權在握,貪婪的時代仍在繼續。
後記 //364
緻謝 //371
譯者後記 //373
注釋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书是好书,但翻译较为晦涩,也使得内容有点偏差。个人觉得内容有些死板,比如第四五章,去读贼巢绝对是不一样的感觉,如果想找读起来有意思的书的话,本书不是良选。但本书也有宏大的一面,能把零散的知识以及看法串联起来,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个人觉得第二章是亮点。不建议...

評分

梁小民教授曾在《凯恩斯大战哈耶克》一书的推荐序中,提到“经济学史就是一部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的争论史”。以这个观点来看,经济学从诞生开始就伴随着政府与市场的博弈,而这种博弈的关系在上世纪30年代以来愈演愈烈,但回顾过去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美国经济史,似乎自由放任...  

評分

书是好书,但翻译较为晦涩,也使得内容有点偏差。个人觉得内容有些死板,比如第四五章,去读贼巢绝对是不一样的感觉,如果想找读起来有意思的书的话,本书不是良选。但本书也有宏大的一面,能把零散的知识以及看法串联起来,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个人觉得第二章是亮点。不建议...

評分

梁小民教授曾在《凯恩斯大战哈耶克》一书的推荐序中,提到“经济学史就是一部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的争论史”。以这个观点来看,经济学从诞生开始就伴随着政府与市场的博弈,而这种博弈的关系在上世纪30年代以来愈演愈烈,但回顾过去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美国经济史,似乎自由放任...  

評分

梁小民教授曾在《凯恩斯大战哈耶克》一书的推荐序中,提到“经济学史就是一部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的争论史”。以这个观点来看,经济学从诞生开始就伴随着政府与市场的博弈,而这种博弈的关系在上世纪30年代以来愈演愈烈,但回顾过去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美国经济史,似乎自由放任...  

用戶評價

评分

翻譯有些晦澀,內容過於死闆,比如第四,五兩章,看賊巢絕對比看本書要好...不建議初學者看這本書。

评分

翻譯有些晦澀,內容過於死闆,比如第四,五兩章,看賊巢絕對比看本書要好...不建議初學者看這本書。

评分

翻譯有些晦澀,內容過於死闆,比如第四,五兩章,看賊巢絕對比看本書要好...不建議初學者看這本書。

评分

過去的四十年美國經濟史,政府與市場的博弈最終以市場為勝,特彆是金融市場創新創造瞭美國的財富帝國,但在追求利益的同時,投機者也創造瞭曆史以來最大的金融危機。英雄和魔鬼是同時齣現的!

评分

翻譯有些晦澀,內容過於死闆,比如第四,五兩章,看賊巢絕對比看本書要好...不建議初學者看這本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