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三篇论文:《杜甫的[秋兴]-语言批评的实践》、《唐世的句法、用字与意象》、《唐世的语意、隐喻和典故》。
高友工(Yu-Kung Kao)生于192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后一直在斯坦福以及普林斯顿等大学任教,1999年6月由普利斯顿大学东亚研究学系荣休,是目前美国汉学界继陈世骧和刘若愚之后最具影响的汉学家之一,他不仅延续了陈世骧在比较的语境中,梳理和确立中国抒情传统的学术进路,而且超越了陈世骧散漫、细碎的字源考证和文本批评的学术方法,构建了一个更具理论性、体系性的抒情论说框架。高友工在整体的框架中容纳抒情的理论取向不仅区别于陈世骧单纯以抒情为主线建构中国抒情传统的学术路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陈世骧因突然辞世而没能完全展开的主体对于客观环境的反射和反省问题这一空白。
出乎意料的满意。 虽然个别细节感到疑惑,但这本书非常明晰的展示了东西方思维、方法、视角及至立场的差异。 诗学分析细读之样本。逻辑一以贯之,简明,有序,也不乏感受的同步。 回响连绵不绝,沉思,沉醉。 对高先生了解较少,想到四手联弹,完美的合作。
评分一、方法论:两种视角交错 1、着眼于特殊语言的表现 两条路径同时进行:(1)将一种语言的普通运用与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对比(纵轴)(2)比较两种语种诗歌语言运用时的异同(横轴)。 对比的方法:语言A有特点X,其诗歌特点是X’;语言B没有特点X,它的诗歌也没有特点X’,因此...
评分这个封面很喜欢,尤其是题词,出版者没有说明这个题签者。本书撤去了叶嘉莹的旧序,旧序只是说明了翻译经过,撤去是可以的。翻译者的名字上古版是李世耀,改成了李世跃。上古版有武菲校,新版也删去了,这个似乎不应该。
评分这个封面很喜欢,尤其是题词,出版者没有说明这个题签者。本书撤去了叶嘉莹的旧序,旧序只是说明了翻译经过,撤去是可以的。翻译者的名字上古版是李世耀,改成了李世跃。上古版有武菲校,新版也删去了,这个似乎不应该。
评分一、方法论:两种视角交错 1、着眼于特殊语言的表现 两条路径同时进行:(1)将一种语言的普通运用与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对比(纵轴)(2)比较两种语种诗歌语言运用时的异同(横轴)。 对比的方法:语言A有特点X,其诗歌特点是X’;语言B没有特点X,它的诗歌也没有特点X’,因此...
重读的感觉:平庸之作。然作者理论的掌握和运用,很熟练,有功力。
评分技术流代表
评分我我我。。。没看懂
评分用语言学来解文学;用西方文论来解中国古典
评分P148页,“破额山前碧玉流”,是柳宗元的诗,而不是刘禹锡的。不知道是作者写错了,还是译者译错了,还是打印错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