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内166人文文库·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花腔》中众多的人物性情不同、身份各异,以不同的腔调来叙述这桩历史谜案,显得意味深长,《朝内166人文文库·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花腔》引发我们对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记忆与遗忘,饶舌与缄默等诸种生存状态的体验和思考。
李洱,(1966—),河南济源人。1987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高校教师、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莽原》杂志副主编。现就职于中国现代文学馆。著有《导师死了》《午后的诗学》《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等。《花腔》,2002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
这又是一个叙事的陷阱,在三个复调式的叙述下,主人公“葛任”的离奇故事逐渐被我们所掌握,之所以说被我们掌握,是因为这完全需要你自己的理解和参与,加上所谓的“我”在一旁援引各类史料,帮助分析问题并言之凿凿,整部小说织成了一张网,要想了解葛任,全靠你自己对这...
评分《花腔》可能算得上当代文学的翘楚之作了,尽管它并没有达到我所满意的程度。比之阎连科近作《速求共眠》,两者都着眼于形式与虚构,那么,我便可以感到李洱的诚意。这里并不是贬低阎氏,而是两者的对比的确能够见出李洱创作此书的难度系数,尤其是在十数人的叙述中完成关于历...
评分读到一本好书,其实是不需要写评论的,就好像出门旅行,见了一圈美景回来,也觉得赞叹之外,无话可说。《花腔》是这两年我看到的很好的作品之一。但是因为题材、文体和我平时的兴趣有一定距离,也一直没想到说什么。 《花腔》写的是建国前的事。环绕投笔从戎的共产党人葛任的生...
评分 评分《花腔》里,人人都在讲话,唯独葛任一言不发。当然,他已经死了。盖棺定论,给历史评价,这是国人自古相传的欲望与冲动。 读这本书,突然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厌恶。(当然,不是因为作者的写作的失败——这恰恰说明,作者的写作是成功的。)我的厌恶在于,这些自称“从不耍花腔”...
葛任(个人)从未出场,却在三位口述者的口述中存在着。就像历史从未在此刻出场,却永远存在于此刻的叙述中。在真实和虚幻之间,历史成了任人打扮的姑娘,个人也无法存活于各种主义之中。历史的花腔,成为行走的影子,虚幻,又真实,除了已耍花腔应对之,别无他法。
评分没有想像的好 大概自己水平有限吧
评分没有想像的好 大概自己水平有限吧
评分这本书让我联想到了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同样都是晚辈在讲述长辈的故事,而两者的叙事方法迥异。李洱的叙事在不断地陈述当中相互呼应,甚至相互辩驳。全书分三部分,白圣韬、赵耀庆、范继槐三人讲述了他们与葛任所发生的纠葛。三人语言风格不同,作家对此把握地相当精准。书中的“我”,也即是冰莹的外孙则站在现代的角度来对葛任乃至与葛任相关的人物进行索引补充,另成篇章。现代的荒谬感和葛任的个人精神形成鲜明对比,葛任的虚构性以及原型人物瞿秋白的时而出现形成对比。总之,这本书在形式上做足了花头,而在内涵上,也着实上升到了“以人为本”的高度。
评分非常好看!但此题材配合这写作方式总是不够饱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