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以同等学力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赴纽约定居,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定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景物系列。业余写作,2000年出版文集《纽约琐记》,2002年出版《陈丹青音乐笔记》,2003年出版杂文集《多余的素材》,2005年出版杂文集《退步集》,影响巨大。
相较于《退步集》及其“续编”,《荒废集》依然显示作者敏锐多变的观察和视角。“自由谈”九篇短稿是新的言路的尝试;三篇再谈鲁迅的讲演、三篇奥运会开幕式评析,以及回顾七十年代的长篇随笔,分量较重,前者是对历史与文艺的深层阐述,后者重现了十年浩劫中,几代人被荒废的命运。
飞机上读书果然效率极高,一个半小时的红眼航班上读完了足本荒废集,陈丹青愤青依旧,只是略显消沉,在如此和谐的大环境里,无力感自然无可避免,“单是讲艺术,你看了希腊,你会觉得人类未必是在进步。人类最好的时候早就过去了。”这话我同意,看了五代唐宋的书画一样会产...
评分陈老师说中国人的老办法,要么骂,要么捧, 总不能平实地面对一个人,了解一种学说,看待一段历史。 不知道陈老师,总是绵里藏针的说法,是不是平实地面对一个人, 了解一种学说,看待一段历史呢? 在三人行里,陈老师就不停的说起星星画会, 节目里说,书里也说。 倒不是不可...
评分陈丹青《荒废集》中有一篇《喜看提香来上海》,其中有如此一段:“法国人纪德说过:‘艺术广大,足以占有一个人。’这‘广大’与‘占有’的过程”,往往起于一本书、一幅画,哪怕是简陋的印刷品,也仿佛有光朝心里照进来。” 我爱看陈先生的书,不因为他“老愤青”...
评分因为不喜欢浮躁不爱记人名,见诸如《读者》等物恶心,所以我是常年徘徊在《随笔》这样的老年夕阳红队伍里的,则,前几个月才知道陈丹青,没想到,我和他有如此之多的相同处。 我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学的西洋画,透视、结构、空间那套,后来就一直画油画,最多会画画铅笔淡彩,可...
评分恳切的陈丹青 | ——读陈丹青《荒废集》 那是07年的十月底,我去书店买书。转悠一圈后,正准备离开,一回身,旁有位一袭黑衣戴着老花镜选书的男子。陈丹青!是的,果真是他。不知别人撞见自己敬慕的人是如何的。在我,是恍惚了一瞬,然后径自上去打招呼,心里别别跳,脸...
看《荒废集》的这段时间,荒废度日,可比陈丹青荒废得多了
评分一路看下来,确实有些荒废了……再这样短平快下去,就是豆瓣广播言论集了。
评分看《荒废集》的这段时间,荒废度日,可比陈丹青荒废得多了
评分看地铁上看得好扶额..... 果真不太理解艺术家得内心.... 看似很强大,实则太脆弱。好比说“我太小众你们不会理解” 一边抛出一些耳熟能详得名号。另外,论国外镀金得重要性。(脑残粉和艺术果儿不要抽我...就好了)
评分写的人随随便便应付了事,读的人也不用动脑筋就能获得观点,真是轻松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