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美国记者亨利·斯各特所撰,详细回顾了日本文坛名匠三岛由纪夫的一生。亨利是三岛生前的好友,也是在他意外身亡后唯一列席他葬礼的一名外国记者,因此对于三岛的生平他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翔实可信,对于三岛的爱好者而言是一本难得的传记资料。书中还对三岛各个时期的创作风格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并将之与同时代的日本名作家,如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等进行横向对比,对日本文学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从中略窥日本文学发展脉络及其国民精神。
在这部三岛由纪夫传记中,斯托克斯用深入、动情的笔调,梳理了三岛充满矛盾的短暂人生中一个个重要的转折点和文学成就,也刻画出他那颗深受煎熬、躁动的心灵。作者是三岛的好友,也是唯一见证三岛率领政治团体进行军事训练、并参加三岛死后对其追随者法庭审判的外国人。
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英国著名记者,曾先后担任英国《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和美国《纽约时报》东京分社记者,目前定居东京。他是和三岛由纪夫私交最好的外国记者。
公元1970年,三岛由纪夫时年45岁。这一年,他终于完成了四部曲《丰饶之海》的最终卷《天人五衰》;也就在这一年,他带领包括森田必胜在内的其他四名盾会成员,在东京新宿区市谷本村町陆上自卫队东部方面总监部胁持了将军益田监利为人质,并最终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与森田一起...
评分差不多二十年前,便着迷于一句话——“生似夏花之绚烂,死似秋叶之静美”。出自泰戈尔的它们,因了三岛由纪夫这个名字,深透地印入脑海。尽管,除了《金阁寺》,再没有读过他的任何文字。 《美与暴烈——三岛由纪夫的生与死》,作者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一名英国记者,在...
评分首先要感谢杨博士的礼物????关于三岛本身我已经读了一些他的作品,并且对他的事迹也有过大概了解了,这本很详细的介绍了许多之前不是了解得太清楚地方。读这本书很有趣的一个阅读体验是,边读会对之前一些已经初步形成但没有深入系统的总结的概念进行思考和归纳,然后读到后面...
评分三岛由纪夫的存在感是我见识中最为离异而发聩的。在他的意识中,完全颠覆了日常与疯癫的制衡,这种离经叛道的幻灭就在于,唯有他人眼中“表演”时的三岛才让他的精神世界感到皈依和真实,而三岛远离乖张的常人面目则让他时时感到“表演”的假面。这正是《美与暴烈》的可怕...
评分我一生不安的总帐,犹如一纸菜单,在我还没能读懂的时候,就赋予我了。——三岛由纪夫 三岛由纪夫,生于1925年1月14日。摩羯座。但他全然颠覆了我对摩羯座踏实、沉稳的印象。我一直觉得他更象处女座,矛盾、自恋、偏执和某种天生的看透世事的虚无。 他在上个世纪70年代自编自导...
我喜欢三岛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能够亲自去实践他写作中的美与毁。尽管他最终采用了自戕如此激烈而血腥的方式,但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能将生命中的信念与付诸于作品中的渴望合二为一,也当是不枉来这人间走一遭了。
评分扫描版PDF:https://pan.baidu.com/s/1i5HzRVJ
评分恰巧在三岛的忌日读完这本书。他功利、虚荣,不能忍受他人的漠视。表面上他自信满满,其实最脆弱,听不到掌声他根本没力气站起来。通读下来,最让我惊讶以至羞愧的是三岛的勤奋,从16岁起他几乎马不停蹄地工作了30年,用整个的夜晚来读书写作。记得村上春树说,日本人的身体条件很难写长篇小说,他们体力达不到。在生命前半段,三岛嫌恶自己羸弱的身体,把全部精力放在文字上。三十岁开始健身以后,他又追求“身体的语言”,认为精神易腐,而肉体不朽,但这时他又陷入悖谬的境地:他号称放弃了语言,却又只能以偏执狂似的书写来作为放弃的方式。他是必死的,因为他必须实践自己的美学,他必须证明肉体的不朽——而他必定失败,知行合一的阳明学使他不屑于寻找一种讨巧的捷径,能走的路只有死亡。
评分日本早就死了
评分很震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