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虚笔记》是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的长篇小说,叙述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我们将默默地凝望,隔着咫尺空间,隔着浩瀚的时间,凝望生命的哀艳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他抑或我、不动声色却黯然神伤。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初中毕业。1969年去陕北农村插队,三年后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回京后在一家街道工厂做临时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始有小说、散文、剧本等作品发表。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老屋小记》;散文《我与地坛》、《好运设计》、《病隙碎笔》;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中篇1或短篇4》;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等。
用这本书里的话来说,史铁生对于我的诞生恰是2011年1月1日他去世后的那一天。 我仍记得那天的情景:上午最后一门,语文课,昏昏欲睡,偷偷拿出手机上人人网,一篇为了怀念而全文转载《我与地坛》的日志。那天冬日阳光灿烂,我弯着身子小心操纵着分辨率不高的屏幕。 后来泪水...
评分 评分《务虚笔记》中,作者史铁生借由女教师O发问:“我们活着,走着,到底是要走去哪儿?”没有人能回答这一问题,听听雨果 “没有答案”的回答吧:“我前去、我前去,我并不知道要到哪里,但是我前去。”《务虚笔记》中,作者也没有作出正面回答,而是在 “童年之门”的叙述中,给...
评分这本小说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没有具体的姓名,只有一个个英文字母来代替身份。甚至连他们的身份也是模糊的:每个人可以前后年龄相矛盾,可以思绪和经历相混合,可以在不同的“我”之间来回跳跃。而这一切都发生在那个奇妙的“写作之夜”里。 我认为史铁生并不想创造出人物本身,...
评分史铁生的文字里,有许多重复出现的词语。比如:残疾,爱愿,写作之夜,人间戏剧......这些词语,在他的小说和散文中,平行出现。它们浸透了史铁生饱满而独到的理解,是脱离了广泛视角,而专属于他的概念;是他的文字王国里,最沉稳高贵的将领。 在《务虚笔记》的阅读过程中,我...
神逻辑,意识流,文字蒙太奇
评分好得我无能清楚、明白、完整地说明,可称得上是当代最好的小说之一。A%的人,是相同的,他们其实只是一个人,并无区别的意义;(100-A)%的人,他们每个人是他们自己。这(100-A)%的人,他们的a%的生命是相似的,余下的(100-a)%的时间,及其承载的机缘,使每个人成为他们自己。
评分我迷糊了。
评分神逻辑,意识流,文字蒙太奇
评分6年前标注的在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