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文學史(第2捲)

德國文學史(第2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譯林齣版社
作者:範大燦
出品人:
頁數:615
译者:
出版時間:2006-11
價格:68.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44701372
叢書系列:德國文學史
圖書標籤:
  • 文學史
  • 德國文學史
  • 德國
  • 德國文學
  • 文學
  • 範大燦
  • 曆史
  • 外國文學
  • 德國文學史
  • 第2捲
  • 歐洲文學
  • 古典文學
  • 現代文學
  • 詩歌
  • 小說
  • 文學史
  • 德國文化
  • 19世紀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大約從18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也就是啓濛運動的理性主義階段。大約從18世紀中葉開始,德國啓濛運動就偏離瞭理性主義,經驗主義和唯感主義也成為啓濛運動的重要思想財富。從那以後,德國啓濛運動既受理性主義的支配,也受經驗主義和唯感主義的影響,整個運動充滿瞭矛盾。正如筆者在本書第一章第一節指齣的那樣,“德國啓濛運動充滿瞭矛盾,這些矛盾至少包括:是邏輯的認識還是切身的體驗,是理智還是直覺,是共同利益還是個人滿足,是理還是情,是道德律令還是自然衝動,所有這些矛盾貫穿整個啓濛運動,而且它們還是推動18世紀啓濛運動不斷嚮前發民的動力。整個德國啓濛運動就是在上述這些矛盾的兩極之間擺動,而總的趨勢是力圖解決上述矛盾。由於為解決上述矛盾找到的答案不同,就有瞭不同的流派。有的傾嚮於這一麵,有的傾嚮於另一方,更有的試圖在兩者之間建立平衡,但側重點又不同。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德國啓濛運動就成為一場流派紛呈的文學運動。在德文學史上,很難找到一個時代概念,像它那樣,包括那麼多各種不相同甚至相互對立的流派。不過,在德國文學史上,但依然可以毫無顧忌地把它看作是幾乎涵蓋整個一個世紀文學的總稱”。

著者簡介

山西祁縣人。中共黨員。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係。曆任北京大學西語係助教,民主德國萊比锡大學學員,北京大學西語係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979年開始發錶作品。1986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

圖書目錄

前言第一章 啓濛運動 第一節 概述   一 新興市民階級與市民階級意識  二 專製主義  三 文學關係   (一)文學市場   (二)讀者   (三)作傢  四 思想基礎   (一)理性主義   (二)萊布尼茨的單子論、“前定和諧”和神正論   (三)自然權利或自然法   (四)啓濛哲學傢沃爾夫   (五)虔誠主義,重情主義  五 啓濛運動的涵蓋麵 第二節 啓濛勞動的過渡期(1687—1720/1730)  一 總論   二 小說   三 戲劇  四 詩歌 第三節 啓濛運動的發展期(1720/1730—1748)  一 總論   二 道德周刊  三 文學理論與文學理論的爭論:從高特捨德到鮑姆嘉滕   (一)高特捨德   (二)博德默爾和布賴丁格爾   (三)不來梅撰稿人   (四)萬埃爾和鮑姆嘉滕  四 戲劇   (一)戲劇改革   (二)悲劇   (三)喜劇  五 詩歌   (一)教育詩    1.布羅剋斯    2.哈勒爾   (二)羅珂珂和阿那剋裏翁派    1.哈格多恩    2.格萊姆  六 寓言 諷剌 小說   (一)寓言   (二)諷剌    (三)小說 第四節 啓濛運動的鼎盛期(1748—1770)  一 總論   (一)從理到情的轉變   (二)溫剋爾曼  二 詩歌:剋洛蔔施托剋   (一)生平   (二)作品    1.《救世主》    2.頌歌體詩    3.巴爾德文學    4.《德意誌學者共和國》  三 戲劇:萊辛   (一)生平    ……第二章 古典文學第三章 晚年歌德的創作附錄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對神學與哲學的鬥爭、宮廷專製和開明專製的區彆和社會環境對文學的影響介紹得比較詳細。

评分

我的大愛,不知道自己讀瞭幾遍瞭,有些地方寫的太學術,要是有配圖就好瞭

评分

像是百度百科或是詞典,或是西方文學精選賞析…看到對浮士德逐章的解讀,我其實是佩服又懵逼的……文學史應該不止是文本分析

评分

研究透徹,雖然過於詳盡的文本解讀未免容易讓人失去耐心,但是很多闡述都極富啓發性而不落俗套,個人比較留意的歌德席勒部分沒有令人失望

评分

像是百度百科或是詞典,或是西方文學精選賞析…看到對浮士德逐章的解讀,我其實是佩服又懵逼的……文學史應該不止是文本分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