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性英国人类学家,用了整个上午,在一个火车站里“似无意而有意”地撞人,然后计算对她说“对不起”的人次。这是她的一项研究。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双臂瘀青累累”。近午,她走进附近一家酒馆,要了一杯白兰地。这杯酒,一半为犒劳自己上午的表现,一半为下午壮胆。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她要不停地干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排队加塞,并观察他人的反应。
过去的12年里,她花了很多时间,在酒馆、商店、街角、夜总会、赛马场、彩票销售点等场所,研究自己同胞的社会行为及背后规则。她想验证一个结论的真伪,即“英格兰人已丧失其民族认同”。这话已传了很久,也传得很广,《谁是英格兰人?》、《英格兰挽歌》等书都是这样的看法。
为了深入研究,她甚至在“不便的时间”去了“叫人不敢恭维的地点”,接触和观察失序、色情、暴力、攻击、犯罪等偏差及反常行为。几年下来,她有了一个发现:社会上良好的、值得表彰的行为和原因,很少受到社会科学家的关注。倒是种种反常的、大家希望杜绝的行为和原因,往往是他们执著研究的对象。她对这种倾向感到沮丧,并开始“竭尽所能专注研究人类互动的光明面”。
此后,再去商场,她就观察奉公守法的平常人购物,找保安员聊天。在赛马场,注意的是人们的谦恭礼让“不同与平常”。她还研究了庆祝活动、网络约会、夏季度假、伦敦马拉松、移动通讯、家庭装修、品酒喝茶等等。经过大量实证研究,她用足够的统计学依据证明,仍然存在着主宰英格兰人行为的诸多共通规则,且跨越阶级、年龄、性别、地域、亚文化等社会藩篱。例如,妇女协会成员和成群骑摩托飙车的青年,表面上几无共通之处,实际上都遵循着一些同样的不成文规则。她把这些故事写进了一本书,叫《瞧这些英国佬——英格兰人的人类学田野报告》。《泰晤士报》称该书“叫人捧腹大笑”。只要生活是有趣的,真正来自生活的学问必趣味盎然。
虽说是本轻松的读物,却写得很规范。从前言、结论和后记中可以看出,这是一本纯正的人类学著作。 我最喜欢“前言:本土人类学”这一章,作者(她本人也是英国人)用英国的幽默方式介绍了研究对象、研究综述和方法论,却没有采用任何一个吓人的专业术语和标签,反而讲述了很多...
评分 评分当年去英国读书前,特地找来此书拜读预热,还记得读完后盘算着过去之后找个场合践行一下本书作者的田野调查,可惜惰性使然没能认真完成,不过毕竟在英国文化里待过那么一阵子,耳濡目染其实也够自己微观解析下了。 英式口音是让我自打学英语时就向往的发音,可惜自己当年身处苏...
评分身为在这边工作的外国人 有时难免觉得格格不入 为什么同事每次去酒吧都要喝的颠三倒四才甘心呢?; 每个周一都要被问到 How was your weekend? 等你真的细细回答起来 大家都觉得很尴尬了,所以现在一般都支吾一下就算了; 每年Xmas party 上发生的事都有超出我的想象的内容; ...
杀鸡用牛刀
评分很有趣的一本书,去过英国不多次又想再体验“文化对应”,看这本书是最好的选择
评分中产焦虑无处不在~日本与英国的相似之处究竟是地理原因,还是日本是个好学生的原因?
评分书名翻译有点意思。翻译水平应该不错的。
评分don't know we have translated version. Funny on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