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气度恢宏的全景式小说。它以30万字的篇幅展现了一个拉丁美洲国家从本世纪初到1973年为止风云变幻的历史。以埃斯特万·特鲁埃瓦家族的兴衰变化为中心线索讲述了两个家族四代人之间的恩怨纠葛,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历史大变迁中各个阶级、各个阶层人物为生活、思想状况。作者继承了拉美文学“贴近现实”的优良传统,同“文学爆炸”中杰出的作家保持着同一创作方向,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尤其可贵的是,作者一方面对描写的事件、人物保持着清晰的认识,爱憎分明;另一方面又没有囿于个人好恶,使对事件的评价流于简单化,对人物的刻画流于脸谱化。该书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并引起文学界的重视,原因之一是作者不拘一格地综合运用了传统的和时兴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方法,收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是伊莎贝尔·阿连德刻意追求的目标。
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伊莎贝尔·阿连德不愧是个讲故事的能手,在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或离奇,或荒诞,或惊心动魄,或缠绵悱恻,读起来令人不忍释卷。拉丁美洲文学评论家把《幽灵之家》归入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把它誉为继《百年孤独》之后魔幻现实主义的又一部力作。
阿连德创作了一部波澜壮阔、扣人心弦的史诗,其中充满了残酷凶猛的斗争和激情四溢的浪漫。
这是一位天才故事家华丽登场的传奇之作。1993年,它被改编成电影《金色豪门》,梅丽尔·斯特里普、安东尼奥·班德拉斯、薇诺娜·赖德等明星荟萃。它至少被译成30种语言,仅德国销量已逾三百万。2004年,她由被欧洲读者评为百本最喜爱的图书之一。一片神奇遥远的土地,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一群坚强而多情的男人和女人在其间活着,笑着,流泪,死去。他们,就是特鲁埃瓦家族,走进这个世界,你将流连忘返,刻骨铭心。
伊莎贝尔·阿连德(Isabel Allende,1942-),她出身智利的名门世家,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是她的伯父。她在一个奇妙的大家庭长大,外祖母为她打开了探索神秘世界的心灵之门。 1973年,智利发生流血政变事件,她踏上流亡之路。 1981年,99岁的外祖父决定绝食自杀,她写给他一封长信,这就是《幽灵之家》。 1992年,29岁的爱女因病去世。她用文字让自己变得更坚强。
从开始读《幽灵之家》开始,一直能感受到《百年孤独》的影子。以至于有人评论说这部作品以“天才方式”回应了《百年孤独》。 这部作品读起来没有像《佩德罗 帕拉莫》那样让人觉得时空错乱,也没有《百年孤独》中那样让人纠结的人物关系。但是有很多情节和写作...
评分伊莎贝拉•阿连德说:“这本书产生于激情。”这就够了,正是那短暂而又难得的激情注定《幽灵之家》将成为一部具有生命力的成功之作。如果不是流亡,不是对过去的丧失,在阿连德看来,很多书中的情节大概都只是些习以为常而又无关紧要的片断而已,然而正是那份抵抗遗忘的坚决...
评分南美洲。 关于南美洲我知道的不多,在历史及地理课本中这个大洲总是被一笔带过,我所知道的只是这里是印加、玛雅文化的发源地;20世纪的时候跟随着世界风潮这里也在闹共产主义革命,并且出了一位响誉世界的革命家——切·格瓦拉;这里的人皮肤黝黑、脸部轮廓明显、体...
评分伊莎贝拉•阿连德说:“这本书产生于激情。”这就够了,正是那短暂而又难得的激情注定《幽灵之家》将成为一部具有生命力的成功之作。如果不是流亡,不是对过去的丧失,在阿连德看来,很多书中的情节大概都只是些习以为常而又无关紧要的片断而已,然而正是那份抵抗遗忘的坚决...
评分南美洲。 关于南美洲我知道的不多,在历史及地理课本中这个大洲总是被一笔带过,我所知道的只是这里是印加、玛雅文化的发源地;20世纪的时候跟随着世界风潮这里也在闹共产主义革命,并且出了一位响誉世界的革命家——切·格瓦拉;这里的人皮肤黝黑、脸部轮廓明显、体...
好看极了,即使还算不上特别宏大。
评分“死算不得有本事,死无论如何会到来,活下去才是奇迹”,最绝望也同时是最怀希望的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拉丁美洲坚韧善良的女人们的礼赞,整本书以瀑布般劈头盖脸不由分说不带歇息的气势轰隆隆地讲完,不仅天赐之才如有神助,更是作家自觉的家族使命和历史义务,前半部魔幻传奇更显后半部现实的惨烈。
评分好看极了,即使还算不上特别宏大。
评分“我是一个永恒的流浪者。记忆像我的衣服碎片一样丢在路上。 我的书产生于一种企图,希望恢复失去的一切:正在消逝的世界——过去的世界,回忆的世界,家族的世界,也是我已抛在身后、但又唯恐失去的世界。”阿连德。
评分爆炸的文字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