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包括北朝,史称八代。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歌史中,八代诗是蕴蓄丰富的上游。本书结合各历史时期社会政治和学术文化、文学思潮发展的背景,论述了八代诗歌题材、内容、形式、风格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原因,深入分析了本段诗歌史中几次重要的诗歌革新的实质;并围绕重点作家的研究,描述了同期作家群体创作的风貌,清晰地勾勒出每一代诗歌前后因革的关系及其对唐诗的影响。全书论述简明精要,艺术感受敏锐细致,文字表达深入浅出,适合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阅读。
葛晓音,1982年获北大中文系中古典文学硕士学位后留系任教。1989年起任北大中文系教授。九十年代曾任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即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系教授。现为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八代诗史》、《汉唐文学的嬗变》、《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山水田园诗派研究》、《唐宋散文》、《中国名胜与历史文化》、《古诗艺术探微》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陈先生是不是有点抬爱弟子了,后半比前半好
评分细节解读上有创见,整体上仍是铺陈和梳理资料,然而脉络清晰,值得一读。
评分既有灼见,又有灵魂,好品味和广视野当自此书始
评分细节解读上有创见,整体上仍是铺陈和梳理资料,然而脉络清晰,值得一读。
评分葛奶奶这本三百页不到的著作,我竟花了数十日才精读完,当读到后记之时,还是忍不住“别泪损横波”,为葛奶奶贯通八代诗史的“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而感喟不已。这可是本三十多年前的诗史啊!“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自古诗言志,崇儒、崇玄、崇佛的意识形态却以正声之名将美好的儒释道变作工具,继而将诗歌变成这些工具的工具,丧失了诗与哲学同修美好的初衷。古诗十九首“婉转附物,怊怅切情”,一振被过早经典化的诗三百和将楚辞铺张过分化的大赋。此后文笔之辨、文质之分辗转反侧、跌跌撞撞,新体诗在“性情渐隐,声色大开”中颠簸而起。晋宋之后,诗歌中隐去的性情主要是高尚的志趣和豪迈的气概,而逐渐显明的则是齐梁的生活常情。但我们前有三曹、陶潜,后有庾信,文质升降嬗递间隐约有血脉相连。上游的蕴蓄终流成大唐后波澜壮阔的诗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