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陸·孔佛·現代思想

硃陸·孔佛·現代思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作者:張誌強
出品人:
頁數:300
译者:
出版時間:2012-12
價格:5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611441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思想史
  • 張誌強
  • 中國哲學
  • 佛教
  • 中國思想史
  • 哲學
  • 佛教現代化
  • 佛學
  • 硃陸
  • 孔佛
  • 現代思想
  • 哲學
  • 儒學
  • 佛學
  • 宋明理學
  • 思想史
  • 文化比較
  • 現代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張誌強所著的《硃陸·孔佛·現代思想——佛學與晚明以來中國思想的現代轉換》關切的核心主題是佛學與晚明以來中國思想的現代轉換問題,圍繞此一主題,集中探討瞭如下幾個貫穿於晚明以來中國思想史中的重要議題:一是孔佛會通是否也可能是一種新文化?二是現代條件下成德之學如何講?三是共和之後,教化任務由誰承擔?《硃陸·孔佛·現代思想——佛學與晚明以來中國思想的現代轉換》重點探究瞭彭紹升、章太炎、歐陽竟無等思想人物,特彆對近代唯識學復興的思想史脈絡進行瞭深入解析。

著者簡介

張誌強,男,1969年生於內濛古呼和浩特市。蘭州大學曆史學學士(1991年)、北京大學哲學碩士(1994年)、北京大學哲學博士(1997年)。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哲學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國哲學史學會《中國哲學史》雜誌編輯部主任。2000-2001年韓國國立首爾大學哲學研究所、2009年3-7月日本東京大學中國思想文化室訪問學者,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颱灣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曾齣版專著一部,譯著多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

圖書目錄

自序
緒論晚明以來中國思想現代轉換中的幾個議題
第一章從“理學彆派”到士人佛學
——由明清思想史的主題演進試論近代唯識學的思想特質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硃陸與經史:新理觀的發生與“浙東”“浙西”的學術分野
第三節新義理學:是社會理論,還是成德之學?
第四節近代唯識學:如何在“現實性”的基盤上重建成德之學?
第二章王陽明《大學》論與“硃陸”問題的展開
——兼論王學流衍與“硃陸”問題在晚明背景下的重構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硃陸”問題的深化與陽明學的成立
第三節“良知”解釋的歧義與王學流衍的分途
第四節陽明學基盤上的“硃陸”問題重構
第三章從“硃陸”到“儒釋”:清代思想史的另一種可能性
——以彭紹升的“儒釋”觀為中心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長洲彭氏傢學的特質與彭紹升的理學抉擇
第三節彭紹升理學抉擇的佛學化轉化及其思想史意義
第四章生死·道德·革命
——晚清“誌士”理想中的個體、社會與道德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有欲以成其公”的道德如何可能?
第三節從“無生主義”到“生生主義”
第四節“無我以建立群體”的理想如何落實?
第五節“依自不依他”與“以他為自”
第五章“操齊物以解紛,明天倪以為量”
——論章太炎“齊物”哲學的形成及其意趣
第一節前言:哲學的突破與人格的“迴心”
第二節“見諦”的內涵:何謂真?何謂俗?
第三節《齊物論釋》的結構:齊物哲學的三個層次
第六章方法與宗旨之間
——試論現代學術嬗變中哲學、義理學、經史之學的離閤及現代佛學對其的導引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哲學:“義理”與“真理”之間
第三節方法與宗旨之間的體係與知識
第七章經、史、儒關係的重構與“批判儒學”之建立
——以《儒學五論》為中心試論濛文通“儒學”觀念的特質
第一節前言:“源流互質”視野下的“大儒學”觀
第二節何謂“經學”:“治經之法”還是“治子之法”?
第三節何謂“史學”:“察勢觀風”還是“損益發展”?
第四節何謂“義理學”:“反本復性”還是“革新發展”?
第五節經、史、義理學相資為用的“批判儒學”之確立
第六節餘論:另一種經學嚮另一種史學的過渡
第八章“哲學”、“史學”與“量論”
——現代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真理”、“知識”與“價值”問題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真際”與“實際”之間的“邏輯”與“價值”
第三節“現證”還是“預設”?“虛構”還是“實證”?
第四節一種展現“義理性”的“史學”如何可能?
第九章哲學·文明·現代性
——“古今中西”之爭中的“中國哲學”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哲學革命”與“中國哲學”:從自在走嚮自為的傳統
第三節“哲學”的希臘起源與“中國哲學”的現代性:一種哲學社會學的觀點
第四節中國與雅典之間的“儒傢哲學”:“儒傢的”是否同時也是“哲學的”?
第十章“法相”與“唯識”何以分宗?
——試論“法相、唯識分宗說”在歐陽競無佛學思想中的奠基地位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無著學”中之“唯識、法相分宗”——以造論體例為中心論唯識、法相所以分宗之根據及旨趣
第三節“五法三自性”與“八識兩無我”:“世尊義”中的“唯識、法相分宗”——兼論“唯識、法相分宗”原理中的“校讎學”方法
第四節“法相畫龍,唯識點睛”:如何重構唯識與法相關係?
——以歐陽竟無與太虛關於“唯識、法相分宗”原理之辯難為中心
第五節“法性、法相是一種學”:“龍樹法相學”如何可能?
——試論“法相學”模式之拓展性運用與“兩聖一宗”大乘學的建立
第六節“增上學”與“道相智”:唯識、法相分宗之最後判準——試論唯識、法相分宗與“全體佛教”
原理之建設
附錄一時代·傳統·中國哲學
——時代課題與中國哲學史研究三十年來的演進邏輯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是日丹諾夫,還是列寜?——“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討論與“哲學”觀念的解放
第三節“傳統”的重估與“哲學”的解釋學轉嚮——八十年代“文化討論”影響下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四節是哲學史?還是學術史、思想史?——“學術史”
熱與九十年代以來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附錄二傳統與當代中國
——近十年來中國內地傳統復興現象的社會文化脈絡分析
第一節傳統復興現象及其背後
第二節能否將“傳統復興”看做一種社會運動?
第三節傳統復興現象發生的社會文化脈絡:是當代虛無主義的癥候還是剋服?
第四節何種“傳統觀”為今時所需?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二章門徒,齣入無礙

评分

學術偶像。

评分

學術偶像

评分

學術偶像。

评分

哲學史寫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