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回忆录 韦君宜 历史 文革 知识分子 政治 中国 文学
发表于2024-12-31
思痛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思痛录(增订纪念版)》以1998年5月北京十月文艺版《思痛录》为底本,参考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版《思痛录》加以增补修订,另收入作者怀人反思的散文22篇,全面展示作者的沉痛之思。
编辑推荐
《思痛录(增订纪念版)》编辑推荐:亲历“左祸”——从“抢救运动”到“文革”,痛苦反思。
名人推荐
露沙之路向延安,大砭沟头去又还,抢救过关多少劫,追求民主自由难。
——李锐
《思痛录》值得一读,而且不可不读。因为从这样一部作品中可以看出某一个时代的人情世态以至政治风云。它不仅是一部勇于暴露黑暗的书,而且是一部“孤愤之书”。蒲松龄自称他的《聊斋》是孤愤之书,其实《思痛录》的孤愤还千百倍于《聊斋》,它不仅把千百万普通人都写成牛鬼蛇神,而且这些“普通人”也竟被逼以“牛鬼蛇神”自居,一点也不想反抗。
——黄秋耘
把知识分子看成异类或敌人,或潜在的敌人,是完全错误的。而这点,正是我们几十年来(包括解放以前在内)很多难于收拾的特大错误的基本原因之一(另一基本原因就是必须内部“天天斗”)。
——曾彦修
“肃反”+“反智”:直到文化大革命,也未能超越这个模式。
——邵燕祥
我觉得她一直背负着一个精神的十字架。她为什么支撑病体顽强把《思痛录》写下来?她认为,这些教训太深刻了,太惊人了,太荒谬了!不写下来,良心不得安宁,她背上的十字架放不下来。她的《思痛录》,就是这么直面历史,直面人生,思考我们的历史教训,这也是很有胆识的,也是她晚年重要的一部书。最近几年文艺界没有一本书超过《思痛录》。
——唐达成
《思痛录》如同一块精神化石,将成为下世纪人们了解这个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和理解中国革命的入门之书,必读之书。《思痛录》的意义不仅仅属于韦君宜个人,而是成为20世纪末中华民族的一个精神座标,成为投身革命的一代知识分子大彻大悟的典型象征……把《思痛录》的意义和巴金的《随想录》并称,并非过誉。
——邢小群、孙珉
韦君宜,原名魏蓁一。因投身“一二九”运动而参加革命,从此个人命运与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历史缠绕在一起。她是——清华高材生,热血青年,党的干部,作家,编辑家,背负精神十字架的反思者。
补录部分也很好。这样有良心的书太少了。
评分可惜记事还是简略朦胧,大概是以为阅读者都是亲历之人,不劳她巨细靡遗地叙述细节吧。若是她有杨绛的文字功力,或是杨绛有她痛切的感受就好了。
评分韦君宜中风后的文字。沉痛。老实。似不及【随想录】。
评分控诉腔还是太重了,好比批评土匪不遵守文明规范,皇帝生活作风不好。道理是对的,但眼界太小了。
评分韦君宜中风后的文字。沉痛。老实。似不及【随想录】。
近些年来,许多近代知识分子研究著作已经与伤痕文学差不多。其表现为内容往往温情脉脉,避重就轻,对民国知识分子在建国后的遭遇充满同情或感慨,也因此引起不少读者的共鸣,并广为流行。但《思痛录》与此截然不同,因为作者并非研究他人,而是在痛苦中剖析自己。在我看来...
评分当我有一次无意中读到这样一段话时,我莫名的激动不已。 “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想,我要做这样的人,如果我做不了,那我就投入他的麾下,为万世开太平。 有了一个英明的领导者,我可以不再使用自己的思辨,听他的就行了。 这在经济...
评分近些年来,许多近代知识分子研究著作已经与伤痕文学差不多。其表现为内容往往温情脉脉,避重就轻,对民国知识分子在建国后的遭遇充满同情或感慨,也因此引起不少读者的共鸣,并广为流行。但《思痛录》与此截然不同,因为作者并非研究他人,而是在痛苦中剖析自己。在我看来...
评分 评分相比起作者的那本《思痛录》来,我更喜欢自传体小说《露沙的路》,只是有的时候实在不忍读下去,作者那些平常述出的语调,更衬托出历史对人生的嘲弄。 一个名门闺秀,文思才涌,放弃了家庭安排去美国留学的机会,一个人跑到延安去革命,这是怎样的境界?可事实如何呢?...
思痛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