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新論

現代化新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羅榮渠
出品人:
頁數:421
译者:
出版時間:2013-1
價格:48.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6750040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現代化
  • 羅榮渠
  • 曆史
  • 中國
  • 範式研究
  • 政治學
  •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 經濟學
  • 現代化
  • 理論
  • 社會發展
  • 經濟轉型
  • 製度創新
  • 科技驅動
  • 文化變遷
  • 治理模式
  • 可持續發展
  • 社會結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現代化新論: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增訂本)》從政治、經濟和文化變革等不同角度探討瞭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把近代中國的巨變放到世界大變革的總進程中加以考察,提齣以三大矛盾(殖民主義與反殖民主義的矛盾,資本主義生産方式與前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矛盾,以基督教文化為核心的現代工商文明與以儒教為核心的東方農耕文明的矛盾)交織、四大趨勢(衰敗化、半邊緣化、革命化、現代化)互動作為近代中國變革基本綫索的新觀點。指齣革命在近代中國社會變革中的曆史地位,特彆在抑製半邊緣化、衰敗化危機中的重要作用,但革命不能概括中國現代化的全貌。在1949年以前,中國現代化是西方的資本主義模式,現代化努力不斷遭受挫摺和失敗,是中國社會內部上述四大趨勢相互交織,衰敗化、半邊緣化得不到抑製的必然結果。1949年革命完成瞭國傢重建任務,從根本上抑製瞭衰敗化和半邊緣化的危機,而1979年開始的改革,最終使中國走上瞭現代化道路。

《現代化新論: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增訂本)》對現代化理論多有發掘,是瞭解中國現代化的傑作。先後榮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奬、首屆全國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奬。

著者簡介

羅榮渠(1927-1996年):著名曆史學傢,四川榮縣人,生前是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治學領域廣闊,涉及近現代中外曆史和史學理論,晚年以充先在我國從事馬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的開拓性研究而知名於海內外,有《現代化新論——世界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北京大學齣版社)、《美洲史論》(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等多種著作傳世。

圖書目錄

上篇 現代化新論
序言
第一編 大轉變時代的新曆史觀
第一章 現代化理論與曆史研究
一 “現代化”還是“近代化”,應先正名
二 “現代化”的含義是什麼?
三 現代化與馬剋思主義
第二章 西方的現代化思潮與現代化研究
一 不斷變化中的社會思潮
二 20世紀60年代——“發展”與“現代化熱”
三 20世紀70年代——批判與反思
四 20世紀80年代——理論的修正與自我變革
五 西方現代化理論和發展理論的啓示
第三章 一元多綫曆史發展觀——世界史研究的新視角
一 是一元單綫,還是一元多綫?
二 單因素論還是多因素論?
三 一元多綫曆史發展宏觀架構的設想
第四章 馬剋思主義與新的現代化理論的建立
一 馬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三個階段
二 圍繞現代化的若乾理論問題
三 現代化理論的研究範圍和基本任務:建立現代化研究的中國學派
第二編 現代世界發展趨勢通論
第五章 論現代化的世界進程
一 社會變遷的幾種形式
二 兩種不同的現代化進程
三 “原初現代化”——大轉變的前提條件的形成
四 推進現代化的三次大浪潮
五 現代化進程的總趨勢
六 現代化幾種基本類型和發展模式
第六章 第三世界現代化進程初探
一 何謂“第三世界”?
二 第三世界現代化啓動的曆史條件
三 第三世界現代化浪潮推進的大趨勢
四 國傢在現代變革中的正麵與負麵作用
五 從“進口替代”嚮“齣口導嚮”轉變的趨勢
六 論“遲發展效應”
七 展望21世紀
第七章 東亞崛起的新經驗——現代化進程中的文化因素
第三編 轉型期中國發展趨勢通論(1949年以前)
下篇 現代化新論補編
編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很多書中的結論都變成瞭常識,甚至變成瞭“過時”的東西 仍然可以看到老先生在那個年代試圖去突破的點,還是挺瞭不起的,權當普及讀物吧

评分

現在不新瞭。有的地方有點太你鍋瞭。

评分

現在不新瞭。有的地方有點太你鍋瞭。

评分

首先,我無意於質疑該書的地位,也不糾結於所謂的馬剋主義史觀。隻說說我的閱讀感受而已,第一概論性質太濃,更像教材。第二堆砌的理論太多,然而對於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又論述的太少,我是奔著後者去的。第三就是新在哪?是否主要 因為是開山之作?在當時的中國這類著述不多?總之這本書可讀性一般~

评分

首先,我無意於質疑該書的地位,也不糾結於所謂的馬剋主義史觀。隻說說我的閱讀感受而已,第一概論性質太濃,更像教材。第二堆砌的理論太多,然而對於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又論述的太少,我是奔著後者去的。第三就是新在哪?是否主要 因為是開山之作?在當時的中國這類著述不多?總之這本書可讀性一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